人死后一般都不会马上入土,这是为什么?一个小故事告诉你

大家都知道,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文化,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也吸引着很多外国学者前来学习,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出现了很多的文化,显示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就比如说在西周刚刚建立的时候,社会动荡不安,为了维护统治,周公姬建立了周礼,来规范人们的语言和行为。

人死后一般都不会马上入土,这是为什么?一个小故事告诉你

在周礼中,规范了很多名目,比如说吉凶礼等,今天咱们主要来看的是丧葬仪式。从古到今,一直都说是死者为大,在古人眼中,人死了之后就会到达另外一个世界,也正是因为这样,在一些大家族的人死后,会有很多陪葬品。在丧葬礼之中,有一个没有明确记载的规定,那就是人死后,要有三天停尸,那么古代为何这样做?

在这其中,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故事。那就是在春秋时期,虢国的太子死了,当时国家子民听到之后,都非常难过。当时扁鹊到了此处,看到这种情景,就非常诧异。他还询问了给太子诊断的医生,听过症状之后,他觉得太子可能并没有死,只是假死而已,因此就在扁鹊的帮助下,太子又活了过来。

人死后一般都不会马上入土,这是为什么?一个小故事告诉你

扁鹊有着超高的医术,能让死者复活,这个消息传开之后,扁鹊也出名了。也就是从这之后,民间才有要停尸三天的习惯,但是哪有人能够起死回生,只不过这个太子是假死而已。虽然很多人觉得荒诞,但是其实这还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第一,防止假死。

古代不像现在,可学技术先进,像扁鹊这样的神医很少,如果只是假死,然后将其埋葬,岂不是闯了大祸?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古人就想出两个方法。第一,停尸三天,看看死者是否还有生命体征。第二,就是在死者的脸上盖上被弄湿的黄表纸,如果死者只是假死,能够看出呼吸。

人死后一般都不会马上入土,这是为什么?一个小故事告诉你

第二,减轻死者家属的痛苦。

亲人忽然死去,这种情况发生,谁都不会好过。作为自己最为亲密的人,忽然离开,情绪不崩溃就是好事了。为了减轻家属的痛苦,古人就想出了停尸三天,给家人足够的缓冲时间。

人死后一般都不会马上入土,这是为什么?一个小故事告诉你

第三,办理后事。

古代一直有守灵的习惯,停尸三天的这段时间,就足够让亲人前来吊唁,如果距离遥远,也能赶过来,之后选择一块好地方,埋葬死者,让其死后也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