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後一般都不會馬上入土,這是爲什麼?一個小故事告訴你

大家都知道,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文化,中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也吸引著很多外國學者前來學習,在這麼多年的發展中,出現了很多的文化,顯示著古代人民的智慧。就比如說在西周剛剛建立的時候,社會動盪不安,為了維護統治,周公姬建立了周禮,來規範人們的語言和行為。

人死後一般都不會馬上入土,這是為什麼?一個小故事告訴你

在周禮中,規範了很多名目,比如說吉凶禮等,今天咱們主要來看的是喪葬儀式。從古到今,一直都說是死者為大,在古人眼中,人死了之後就會到達另外一個世界,也正是因為這樣,在一些大家族的人死後,會有很多陪葬品。在喪葬禮之中,有一個沒有明確記載的規定,那就是人死後,要有三天停屍,那麼古代為何這樣做?

在這其中,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故事。那就是在春秋時期,虢國的太子死了,當時國家子民聽到之後,都非常難過。當時扁鵲到了此處,看到這種情景,就非常詫異。他還詢問了給太子診斷的醫生,聽過症狀之後,他覺得太子可能並沒有死,只是假死而已,因此就在扁鵲的幫助下,太子又活了過來。

人死後一般都不會馬上入土,這是為什麼?一個小故事告訴你

扁鵲有著超高的醫術,能讓死者復活,這個消息傳開之後,扁鵲也出名了。也就是從這之後,民間才有要停屍三天的習慣,但是哪有人能夠起死回生,只不過這個太子是假死而已。雖然很多人覺得荒誕,但是其實這還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第一,防止假死。

古代不像現在,可學技術先進,像扁鵲這樣的神醫很少,如果只是假死,然後將其埋葬,豈不是闖了大禍?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古人就想出兩個方法。第一,停屍三天,看看死者是否還有生命體徵。第二,就是在死者的臉上蓋上被弄溼的黃表紙,如果死者只是假死,能夠看出呼吸。

人死後一般都不會馬上入土,這是為什麼?一個小故事告訴你

第二,減輕死者家屬的痛苦。

親人忽然死去,這種情況發生,誰都不會好過。作為自己最為親密的人,忽然離開,情緒不崩潰就是好事了。為了減輕家屬的痛苦,古人就想出了停屍三天,給家人足夠的緩衝時間。

人死後一般都不會馬上入土,這是為什麼?一個小故事告訴你

第三,辦理後事。

古代一直有守靈的習慣,停屍三天的這段時間,就足夠讓親人前來弔唁,如果距離遙遠,也能趕過來,之後選擇一塊好地方,埋葬死者,讓其死後也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