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全民旅行記:慢游泉州 尋找那簪花蟳埔女和牡蠣厝

#夏日全民旅行記#背景

這次我們選擇了距離廈門僅僅一站高鐵距離的泉州,廈門聲名在外遊客攢動,泉州地理相近,卻冷門清靜不少。

我們第一天的路線是在這樣:蟳埔村==草菴寺==五店市==南少林==天后宮==塗門街

這個行程安排主要是在上午時間比較充裕的時候先去城外,等下午再返回市區,更可以在塗門街一帶湊湊夜市的熱鬧,累了也可隨時返回附近的酒店。


第一站:蟳埔村

其實蟳埔村並算不得什麼景點,我們來這裡主要為兩樣,一是蟳埔獨特民俗,二是為親眼見見殘存的蚵殼厝。

從老城區到蟳埔村有十幾公里路,公共交通不便,我們打車前往,一路從老城穿過高樓林立的新城,三十幾分鍾才到這個小村。村裡看起來與其他村莊並無不同,大多也是比較現代的農村民房,越往裡走路越窄,我有點擔心最終尋不到心心念唸的蚵殼厝,畢竟不是景點,沒有明顯的標誌,在村裡繞來繞去見到的都是現代建築。後來我們到了一個集市附近,沒見到牡蠣築牆,卻發現了蟳埔獨特民俗--

彆著簪花的蟳埔女。她們用應時的鮮花作頭飾,頭髮在腦後綰成圓髻,再插一根白色髮簪,插上五顏六色的鮮花,衣著簡單,尤其是中老年的婦女的裝扮,總透著幾分漁女的風味。

集市上就有賣鮮花頭飾的

夏日全民旅行記:慢遊泉州 尋找那簪花蟳埔女和牡蠣厝

這些頭戴鮮花的女人們的身上,透著勤勞淳樸,不少頭髮花白的老者依然在勞動,銀髮花簪也顯得格外好看。比起聲名更盛的惠安女,蟳埔女雖然名氣沒那麼大,但是你在這個小村裡走著的時候能見到這樣別緻的風情也是很不錯,見到在集市叫賣的,或者在家裡剝牡蠣的蟳埔女,忍不住拍幾張照片記錄這些鏡頭。

夏日全民旅行記:慢遊泉州 尋找那簪花蟳埔女和牡蠣厝

夏日全民旅行記:慢遊泉州 尋找那簪花蟳埔女和牡蠣厝

在村裡彎彎繞繞,幾番詢問村民,這裡年輕人少,街上路上中老年人為主,語言障礙導致溝通也有些費勁,好在幾番波折終於找到了我們想看的蚵殼厝。

厝乃房屋之意,蚵就是海蠣,蚵殼厝顧名思義就是牡蠣殼做的房屋。我們沒有找到完全用牡蠣殼做的房子,只知道一堵殘存的牡蠣殼牆,還有一兩處牡蠣殼和其他建材混合築城的房子。

這是一堵牡蠣殼做的牆,房子其他部分已經坍塌,只殘存這一堵牆,旁邊的村民說前兩年坍塌的,房子主人也不是很重視,還計劃全拆了建水泥現代房。我的“建築專家”父親說這樣的建築經不起風吹雨打,存不了多久,隨時會坍塌,於是我們雖然為能有幸親眼見見這越來越少的建築物而深感慶幸,同時卻又為這樣的遺蹟越來越少而心痛惋惜。再想想如今不屑於蚵殼厝的現代人,和一日千里擴城和拆遷的速度,不禁為牡蠣厝的將來感到深深的憂慮,希望我們不是最後一些見到它的人,希望有更多人能認識它保護它,雖然現代文明的進程勢不可擋,但是我想我們千年的文明,多樣的氣候民俗,總有一些趣味值得保留,多留幾味,是否會比天南海北一色的鋼筋水泥更有趣多彩一些呢?

夏日全民旅行記:慢遊泉州 尋找那簪花蟳埔女和牡蠣厝

牡蠣牆

又走了一段路,我們發現一座混合了牡蠣殼的完整小屋,很是開心。這小屋旁邊就是一株青蔥茂盛的大樹,我見這小屋倒是大樹底下好乘涼,看著還算新的對聯,想是應該還有人居住,希望這個小屋能好好留存下去。

夏日全民旅行記:慢遊泉州 尋找那簪花蟳埔女和牡蠣厝

在蟳埔見到了最想見的兩樣民俗,我們心滿意足地前往下一站:晉江。回望這小村,希望它一切安好

夏日全民旅行記:慢遊泉州 尋找那簪花蟳埔女和牡蠣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