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絲文化”的奇觀,蟳埔蚵殼厝,閩南古民居的奇葩

宅在家裡看世界,關注:路燈攝影,每天分享旅途好風景。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元時期東方第一大港,從這裡開始的海上貿易活動給泉州和世界在飲食習慣、宗教信仰、建築風格上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蟳埔村的蚵殼厝就是“海絲文化”的一個奇觀,今天就帶大家到這個小漁村去看看。

泉州“海絲文化”的奇觀,蟳埔蚵殼厝,閩南古民居的奇葩

泉州“海絲文化”的奇觀,蟳埔蚵殼厝,閩南古民居的奇葩

泉州蟳埔蚵殼厝是小漁村,這裡居住著古時阿拉伯人的後裔,蟳埔女盤頭插花、戴丁香耳墜、穿大衫,和惠安女、湄州女一起並稱福建三大漁女。她們的這種特有裝飾打扮,在這裡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情。不過,最吸引人的還是這裡獨具特色的古民居——蚵殼厝。

泉州“海絲文化”的奇觀,蟳埔蚵殼厝,閩南古民居的奇葩

泉州“海絲文化”的奇觀,蟳埔蚵殼厝,閩南古民居的奇葩

蚵殼厝是用蚵殼、磚石砌成牆蓋成的房子,大面積的灰白色蚵殼與花白色花崗石、紅色磚構成一幅幅色彩對比強烈、富有美感的圖案,那一堵堵的蚵殼如片片魚鱗,十分好看。站在蟳埔村,舉目就能看到大海。站在村中的蚵殼厝前,呼吸著鹹腥的海水的味道,不僅感嘆於這一“海絲文化”上的奇觀。

泉州“海絲文化”的奇觀,蟳埔蚵殼厝,閩南古民居的奇葩

泉州“海絲文化”的奇觀,蟳埔蚵殼厝,閩南古民居的奇葩

據說在元末明初的時候,泉州經常受到倭寇的侵擾,曾數度遭遇劫難,先民因無力重建新房子,就因地制宜撿些碎磚石砌成“出磚入石”的牆,再把海邊的蚵殼撿來嵌飾在牆的外側,這就是早期的蚵殼厝。後來就形成了閩南泉州地區一種傳統特色建築。

泉州“海絲文化”的奇觀,蟳埔蚵殼厝,閩南古民居的奇葩

蚵殼厝是東南沿海甚至在內地都是絕無僅有的一種建築形式,構成了閩南沿海古民居的一道獨特的自然景觀,這種1600多年前的蚵殼厝還有祛溼、冬暖夏涼的效果,也是老百姓的一種創造。希望這樣的古民居能夠很好地保存下去。關注:路燈攝影,一起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