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冬日永春:沒有下雪,卻比下雪更美

【泉州】冬日永春:沒有下雪,卻比下雪更美

天地清冷,萬物雪藏

隆冬數九,新歲就在眼前

而南方有一個小城

它不在雨雪的籠罩裡

它溫暖而和煦,它安靜而熱鬧

它就是四季如春的城市

永春

脫掉羽絨服,抖落身上的雪

邀你來永春一遊

【泉州】冬日永春:没有下雪,却比下雪更美

今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為桃源古郡,府號永春,因桃而得名,縣城叫桃城,母親河叫桃溪。這座小城“四時多燠”,氣候素有“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序春”的美譽。

假如給你一天光陰,虛度在這座春城,你會怎麼過?今天小編就給你一個答案,一份溫暖而閒適的私人攻略。

岵山古鎮

茂霞村

千年古厝, 田園風光

——

01

岵山鎮是永春的南大門,驅車泉三高速,從岵山鎮出口下,再經省道206,就可以直接抵達目的地。

如果一定要給奔赴永春的這趟旅程一個理由,那麼聞名遐邇的著名僑鄉應該可以回答你。

早在明朝嘉靖21年也就是1542年,岵山人就開始往菲律賓等地謀生。位於岵山鎮北面的茂霞村,就有不少華僑,這些勤勞的華僑在外打拼,回鄉捐資辦學、創辦醫院,翻修祖厝,力促故里欣欣向榮。

村內保留有大量的古厝,還有五百年曆史的古寨、騎樓式古街。田園風光、百年古樹園林、蜿蜒流淌的金溪,自然與人文相融,互相映襯,使得整個村落樸質而幽雅。

【泉州】冬日永春:没有下雪,却比下雪更美

漫步于田間古厝,感受村落裡古老的遺韻,厚重的閩南歷史,經過時光的輪迴,在冬日的暖陽裡,熠熠生輝。

【泉州】冬日永春:没有下雪,却比下雪更美

行走古厝間,說不定還能遇見正在製作香餅的人家,有口福的話吃上一口,冬瓜和金桔的香氣絕對讓人一口難忘。

* 香餅是永春嫁娶必備的禮餅,也是年間待客、祭祀的常備甜品,更是僑鄉牽掛家鄉的鄉愁味道,每年都有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華僑春節回到家鄉,買上幾盒香餅,離鄉時帶上。

桃城鎮

鄉愁桃溪

慢行溪邊,山水相伴

——

02

永春至今還流傳著這樣的俗語“三年水流東,三年水流西”、“五百年水漂流,五百年後縣升州”。意思是遠古的桃溪平原,無人改造河道經常移動,因溪水大又深也稱為“溪洲”。

舊時,這千年桃溪上岸邊設有行舟碼頭,是商船靠岸裝卸山海貨物交流的地方。泉州的海貨就是通過永春特有的“溪舟船”從泉州港出發,沿晉江東溪直上,抵達永春。千百年來,這條河流都承載、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與光輝。

“眾水會於桃溪一源”,不論名曰“桃源”或是“永春”,都足以表達這山清水秀之地。

即使是到了四季節氣最寒冷的時候,桃溪的水,依舊是清澈的奔流。漫步或者騎行於環繞溪水的濱水棧道,從水面吹來的風,清新溫和,就像永春人為一方水土滋養的閒適舒暢。

【泉州】冬日永春:没有下雪,却比下雪更美

余光中先生曾說過“桃溪水流過的地方就是我的故鄉”。漫步桃溪,鄉愁就似桃溪水,也不忘來處是永春了。

【泉州】冬日永春:没有下雪,却比下雪更美
【泉州】冬日永春:没有下雪,却比下雪更美【泉州】冬日永春:没有下雪,却比下雪更美
【泉州】冬日永春:没有下雪,却比下雪更美

* 桃溪百年影像,攝於1900年,源自英布里斯託大學。

達埔鎮

人文之鄉

把盞聞香,品茗思古

——

03

沿著桃溪向西行,不到半小時車程,就能抵達中國香都——達埔鎮。

達埔鎮漢口村是全國四大神香生產基地和全國香產品四大出口基地之一。據史料記載,宋元時期,阿拉伯蒲式家族沿絲綢之路帶來了香料,他們將特有的制香技藝帶到達埔,開啟了永春縣達埔鎮的制香史。時至今日,達埔鎮漢口村已有300多年的制香史,這裡的人們也依舊傳習著祖傳的制香工藝。

循著這一脈香,記憶裡跟隨阿嬤燒香禮佛的每一次點香、燒香,似乎變得清晰和具象了許多。

【泉州】冬日永春:没有下雪,却比下雪更美

在這裡,你可以打卡認識蔑香的多種姿勢,品香、斗香、觀賞香道、學香禮,觀看制香師傅演示搓香、盤香、水車動力製作香料等傳統工藝製作方法,動手學習擲香花、跺香花等等,在瞭解永春制香歷史文化的同時,也能充分體驗和感受到永春傳統香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深厚底蘊。

這份超然物外的體驗,這個讓人忘卻身心疲憊與煩惱的過程,是永春這座城市獨有的,也是人們為永春而來的滿分答案。

【泉州】冬日永春:没有下雪,却比下雪更美

既然說起達埔,那麼佛手茶是一定繞不開的。有時間空餘的小夥伴,也可以前往達埔鎮獅峰村一溯茶源。

* 永春佛手茶,因其形式佛手、名貴勝金,又稱“金佛手”,主產於福建省永春縣海拔600-900米高山處,為福建烏龍茶中風味獨特的名品。

其發源則始於達埔鎮境內獅峰村一處高山之上,村內還有一古寺,寺名與獅峰巖同名,始建於1674年。據《官林李氏七修族譜》(1704年)記載:“獅峰巖初建成,僧種茗芽以供佛,嗣而族人效之,群踵而植,彌谷被崗,一望皆是。”另有貢士李射策《獅峰茶詩》雲:“活水還須活水煎,清泉安得沸山巔。品茗未敢雲居一,雀舌嘗來忽羨仙。”

古寺,幾經興廢,如今已是僧去寺空,而美麗的傳說依然在佛手茶香裡流傳……

蓬壺鎮

百丈巖

祈福安康, 冬日溫泉

——

04

從香都攜三支清香,來到旅遊資源頗為豐富的蓬壺鎮,一路往高處走,就到了矗立馬德山山峰的百丈巖,是為永春香火極旺之地。

百丈巖寺廟初建於宋代,主奉馬氏女,俗稱馬氏仙媽,相傳為馬氏仙姑修道坐化之所。其地理位置獨特,山勢險峻,登臨俯察,有如九天攬勝。放眼遠眺,村煙點點,桃溪蜿蜒,令人心曠神怡,素有“小泰山”之譽。

又逢歲末,一年的辛勞與苦樂都成了披在肩頭的塵土,走進寺廟淨心也安心,恭敬禮佛,祈求神明保佑,來年平安順遂,吉祥如意。“香要平著點,才能平平安安”,有時看到長者帶著後生朝拜,禮數週全,信仰的傳承令人感動。

【泉州】冬日永春:没有下雪,却比下雪更美

禮佛結束,這時就可以帶著家人好友,一同前往湯城村天沐溫泉,放鬆片刻了。

【泉州】冬日永春:没有下雪,却比下雪更美

溫泉是大自然賜予這片土地的特殊禮物,當地溫泉文化濃厚,距今已有900餘年歷史,南宋朱熹與好友陳知柔曾聯詩:“聊同不速客,來浴自然湯。一洗塵煩去,悠然惠爾康”。有誰能夠拒絕,冬季養生溫泉,如此愜意的事情呢?

【泉州】冬日永春:没有下雪,却比下雪更美

蓬壺鎮為世人稱道為一片福地,除了百丈巖,還有泉州道教名山仙洞山,以及千年古剎——普濟寺。

* 普濟寺隱落於永春蓬壺鎮五班山中,這裡遠離繁華古鎮,獨得一方幽靜。始建於五代(公元907年-960年間),主奉南海觀音,歷史悠久。寺院幾經翻建,翹脊重簷,氣象莊嚴。一代高僧弘一大師曾來到普濟寺,掩關治律,弘揚佛法,撰著佛經,在普濟寺駐錫長達572天,是大師入閩14年駐錫閩南諸寺院當中,居住時間最長久的一次。

【泉州】冬日永春:没有下雪,却比下雪更美

永春冬日攻略

有沒有一絲絲心動或者衝動呢

不管是探訪田間古厝、漫步桃溪棧道

品茗點香、禮佛祈求還是養生泡溫泉

都是應了這句話

“有一種生活叫永春”

END

【泉州】冬日永春:没有下雪,却比下雪更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