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禱落幕時丨一段不堪回首的人生,關於懸疑,中國電影需要學習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推理類型的電影《祈禱落幕時》,它是根據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同名小說改編,也是“加賀恭一郎系列”的第十本小說,亦是最後一本。

《祈禱落幕時》由福澤克雄執導,阿部寬主演,松島菜菜子、溝端淳平、田中麗奈等共演,講述了刑警加賀恭一郎在調查女性被害案時發現關於自己母親離家出走的真相的故事。

這部電影,最大的核心應該是成全,在我們的社會是比較稀缺的,因為總有一些親戚朋友拿著“我都是為你好”,做一些對當事人不好的事。說白了,沒有互相的理解,不懂尊重,不懂愛。

那麼這部影片究竟值不值得一看,讓我們看下影評媒體對這部劇的評價:

1、影評號“綠劇人”:祈禱落幕時| 解脫的愛!

電影一開始在東京都葛飾區的某座公寓裡,發現了一具被勒死的女性遺體。被害者是在清潔公司上班、住在滋賀縣的押穀道子。而殺人現場的住戶越川睦夫也下落不明。

警視廳搜查一科的刑警們查不出越川與押穀道子有何交集,案件調查陷入困境。

松宮儘管查明押穀道子是為了拜訪她的同學——導演淺居博美(松島菜菜子 飾)才來東京的,但博美與越川之間也找不出什麼交集。

這時,案發地點附近發現了被燒死的屍體,松宮懷疑兩者有關聯,而燒焦的屍體就是越川。

從越川遺物中,發現了寫有日本橋周圍12座橋名的日曆。

加賀恭一郎非常激動,因為他的母親遺物裡也有一本寫著相同橋名字的日曆。

電影的前半段淡淡的鋪墊,慢慢的揭開真相的過程,更像是交代這些人的恩怨情仇。

兩個不一樣母親,一個為了自己得一時私慾,害的整個家庭分崩離析;一個是得了抑鬱症,害怕傷害自己的孩子,而離開家庭。一個得到的是永久怨恨,一個得到的是原諒。

淺居博美的母親就是那個自私的母親,加賀恭一郎的母親就是另外一個母親。將兩個人聯繫起來的是淺居忠雄(越川),淺居博美的父親,也是加賀恭一郎母親的戀人。

淺居忠雄因為妻子欠下一屁股債,而帶著孩子背井離鄉,女兒卻不小心失手殺人,他讓女兒對外說自己已經死亡,自己過著隱姓埋名、顛沛流離的生活。

父女兩人,每個月在東京橋周圍的大橋上悄悄見面,即使見面也不能面對面的交流,只能在大橋的兩端對著手機傾訴。

那些察覺真相的人,都被淺居忠雄殺害,當然不僅僅是博美的同學押穀道子,還有她的戀人苗村。

淺居忠雄認為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女兒博美好,為了讓女兒生活的更好,沒有任何見不得光的事,他決定自焚,女兒不忍心爸爸在自己面前自殺,含淚掐死了他。

最後加賀恭一郎也得知了母親離開他的真相,原諒了母親。

2、“十點讀書”:既是祈禱落幕之時,又是在祈禱落幕時!

《祈禱落幕時》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是辯證的,兩種理解方式都是作者想表達的意思:過程中一直在祈禱,在掩飾,用各種手段防止事情敗露,甚至不惜結束別人的生命;但其實這種生活本身是很壓抑的,對未來沒有任何希望,不敢有追求,不敢有朋友,也沒有對生的留念,只能默默的祈禱這一切什麼時候能真正結束,放下揹負著的秘密,得到徹底的解脫。既是祈禱落幕之時,又是在祈禱落幕時!

東野圭吾的小說看得不少,加賀系列更是一本不落,本身就很喜歡系列這種形式的書,就好像一直陪伴在身邊的朋友,會讓人有參與其中的感覺。而看東野圭吾的書往往會這樣:書看到一半就已經知道兇手是誰,而且這種知道並不是說書中懸念很淺顯,或讀者都是神探,而是作者會直接給出懷疑對象和暗示,甚至有時都是明示,但我仍心心念念著結局,究竟是如何做的以及為什麼要這樣,常常是看到最後,已經不在糾結推理的精妙,而是在等待人性的拷問,這正是書的妙處。

《祈禱落幕時》腰封上有一段文字,“聽我的話,幸福的活下去。守望你的成長和成功是我這一生的全部意義,而你越成長越成功,就越是對我命運的詛咒”,其實這句話確實是契合書名的文字了,當你有兩件背道而馳卻同樣重要的事時,最終的選擇就是人性了。

如果是第一次看加賀系列的朋友,建議你們在看這本書之前,最起碼先去看一下系列第七本《紅手指》(當然能全部看過更好),不然會有一些本來很感人的情節像白開水似的平淡,雖然沒看過之前的也並不會影響這本的故事敘述。

一直關注加賀系列的朋友,不知道會不會和我有一樣的感觸,似乎由於預期的過高導致了小小的失落,也許是有前一本《麒麟之翼》的鋪墊,相似的題材沒能引起再次的共鳴,總覺得看完的感動不及上一本,劇情的展開中對話偏多,感悟和想象空間偏少。另外,也許是涉及了加賀的家事,加賀形於外的柔情好像比前幾部多了些,少了點隱忍,我個人還是更偏愛那個外剛內柔的形象!

祈禱落幕時丨一段不堪回首的人生,關於懸疑,中國電影需要學習

對很多人而言,無論是否喜歡看推理小說(甚至於無論是否喜歡看書),東野圭吾的名字都繞不過去。

在東野圭吾的小說序列裡,最為人熟知的,無疑是《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解憂雜貨店》。但實際上,還有一個系列,雖然一直沒受到國內讀者與觀眾的熱捧,卻連更幾十年。從1986出世,一直到今年電影版《祈禱落幕時》拉下帷幕。

“加賀恭一郎”系列的重要性,不亞於任何一部東野圭吾作品。

《祈禱落幕時》電影的結構非常精妙。它在開篇,就設置了一個極為複雜、縝密的佈局,將大量人物以棋盤棋子模型式的寫法鋪陳進案件之中。一方面,是複雜棘手的案中案;另一方面,則逐步揭開了主角的身世之謎。

兇手是誰?

十二個橋名的日曆意味著什麼?

人間蒸發的綿部和淺居博美、加賀都是什麼關係?

加賀又和這幾起殺人案件有何聯繫?

影片以三條線的交織,奏起一曲長達三十餘年的命運交響。

主人公加賀,為尋找母親離家的原因,在橋署做刑警。如今,有著“福爾摩斯的推理技能”,卻做著“日本橋片兒警”的工作。

加賀的表弟松宮,調查公寓殺人案。隨著調查的深入,將幾起案件逐漸合一,並拉上加賀一同破案,調查淺居博美。

第三條則是全片的關鍵線索,涉及淺居博美與背後的真相,暫且不劇透。加賀與淺居的身世,都構成了案中案的破解轉折點。

東野圭吾故事的基調一貫如此,角色就算身處黑暗之中,也要留守住溫情的曙光。他為敘事套上了一層層的懸疑與奇情的外殼,內核則是重複自己作品中所常見的,“以愛為名”所作的犧牲與傷害。一起不幸的往事,讓女兒的成長,變成了對父親命運的詛咒。光彩的人生,註定會為他們招致滅頂之災。“謊言是真相的影子,映射出來的則是人心本身。”這個關於“守護”的故事,暗流湧動著的不是罪惡,而是人性的暖色。

說回電影本身,導演福澤克雄作為常拍電視劇的導演,在這部作品中並沒有使用複雜的敘事技巧,只是老老實實地拍,拍的清晰且工整。兇殺案主線外,電影解謎的線索所觸及的,是一些頗具社會性的因素——婚外情、抑鬱症、師生戀,案情越發的“社會派”。

在具體的轉折點上,它則又顯得太偶然化、戲劇化。彷彿每個戲劇性的橋段都環環相扣,命中註定要催生出最後的悲劇。每個巧合看上去都無關緊要,連在一起卻成了不幸的必然。

無論是子女對父母的愛,還是父母對子女的情,每個人都在渴望幸福的祈禱裡陷入地更深,一重重地犯下“愛之罪”。

“加賀恭一郎”系列,從《新參者》、《紅手指》、《麒麟之翼》、《沉睡的森林》,再到最後的這部《祈禱落幕時》,它們每一部都是獨立的故事,每一部之間卻又都各有關聯。

每起案件,都是親情或友情包裹下的犯罪。

每個故事,也都是同樣的三板斧——懸疑推理、日常細節、肆意煽情。

在煽情上,這部電影照樣是極盡這個系列之能事,堪稱是頭尾連環煽、花樣迴環煽、結局三重奪魂煽。

雖然一直對這個系列的評價,停留在“70分”左右,也從來無法忽視這個系列一貫的濃烈煽情,所帶來的諸多問題。但在《祈禱落幕時》的結尾,還是被狠狠感動到了。

演員們集體優秀的群戲,尤其是阿部寬與小日向文世的表演,都拿捏得非常到位,將影片充滿奇情與煽情色彩的後半程安然穩住,達到了催人淚下的效果。

無論是多麼“拒絕感動”的觀眾,估計都很難招架這麼綿長而又磅礴的情感衝擊。

某種意義上而言,《祈禱落幕時》的出色,實際上也就在於此。畢竟,案件的複雜與難解,並不是電影的關鍵。

謊言與真實如影隨形,為了守護與愛,所要付出與承擔的代價,才是它的迷底所在。

這場由東野圭吾燃燒了整整三十多年的沉重落幕,把答案擺在了我們的面前。

不知道你對這部電影有什麼樣的評價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