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歲又當寶媽——二寶出生了

整個孕期還算順利,沒有嘔吐,擔心的腰間盤突出也沒有犯,中間有回上火,多喝水,保持心平氣和的狀態,沒吃藥,過了一段時間,也就好了。

只是到了產期前三個星期,身體笨拙,走路喘著粗氣,每天需吸半小時氧氣,緩解呼吸不暢狀態。總有人問我:“你是準備剖腹產還是自己生?”我也總是乾脆地回答:“剖腹產,我自己生沒那麼大的膽子。因為第一個孩子是剖腹產,又是高齡,一般醫生建議第二個也要剖腹產,確保大人孩子安全。”

預產期前三個星期去醫院,醫生檢查後說胎兒已經足月,可以提前兩個星期做手術更安全,就提前辦理了住院手續,因為醫院裡的產科病房太緊張了。護士還囑咐說手術前這兩天別出去走動,別出去吃飯,要吃買回來在房間裡吃;出去檢查身體要坐輪椅,避免緊急情況發生。

44歲又當寶媽——二寶出生了

提前辦理了住院手續,大寶正趕上初一期末考試,沒有精力管她了,只好把她放到學生公寓,吃住在那裡。

我的心情即忐忑又充滿期待,因為孕期檢查充分,該檢查的都檢查了,又不是十分地擔心。

終於等到做手術的時候了,消除緊張情緒,深吸一口氣,懷著對新生命的憧憬和希望,準備好心情,進了手術室。

44歲又當寶媽——二寶出生了

做手術的大夫和藹可親,親切地跟你聊聊天,說說身體狀況和小寶寶的事情,手術有條不紊地進行。很快,小寶寶就順利出生了,聽到“哇哇”的哭聲。大夫告訴我:“看看小寶寶,是個女孩。”大夫把寶寶抱過來,讓我看了看,哇,看著皮膚好白,頭髮烏黑茂密。臉形、五官輪廓看著還是象她爸爸。接著護士稱了稱體重,6斤重,讓家人看了看寶寶,然後送到了檢查室。大夫繼續完成手術的其它工作,大夫說:“聽說你今年44了,真有勇氣,看著你還很年輕,腹部也不鬆弛,不象四十多歲的樣子。你是不是很勤利,經常幹活啊?”我回答說:“是啊,經常幹活,年輕的時候喜歡鍛鍊身體,做仰臥起座,腹肌力量還可以。”大夫說:“看來跟身體素質有很大關係,年齡不是絕對因素”。大夫又問我:“你是要拆線的還是要不用拆線的?”我思考片刻,說:“還是要拆線的吧,夏天熱,感覺拆線的安全,也不容易感染。”

44歲又當寶媽——二寶出生了

做完手術,回到產房,還好,雖然身體極其不便,刀口疼痛,需要臥床,但慶幸的是,一塊石頭落了地。跟十幾年前不同的是,現在手術完,寶寶檢查回來,大夫就讓媽媽側著身子餵奶,而不是象以前那樣做完手術隔上幾天才要求母乳餵養。雖然現在翻身很困難,但是為了寶寶,還是忍受一下吧,母乳是越吃分泌越多,吃得少分泌就少。手術完24小時後就下床活動了,一來是為了幫助腸蠕動,減輕腹脹,以及預防血管栓塞;二來在床上總是躺著實在太難受了,起來活動活動有利身心健康,但要注意別碰到傷口。沒有排氣前只能喝易消化的小米粥,以流食為主,儘量不吃含脂肪、蛋白質等不宜消化及產氣的食物,不然腹脹是很難受的嘍!

44歲又當寶媽——二寶出生了

寶寶住了七天,準備出院了,正值三伏天,氣候溼熱,月子裡產婦又很容易出汗,回到家裡也是要開空調的。空調調到29度,往下吹,這樣屋裡很涼爽,大人又不至於吹到風。即便如此,因為身體還未完全恢復,餵奶姿勢很是不方便,我基本上是躺著側著身子餵奶,抱著怕腰和胳膊累著。長期一個姿勢久了,脖子落枕,一轉動就有些疼痛。不敢吃藥,貼膏藥也無效果,拔罐試試吧。呵,這一拔脖子後面出了幾個血泡,看來是溼熱引起的,所幸脖子疼痛有所減輕,能轉動自如了,血泡慢慢吸收,一段時間之後皮膚就光滑如初了。

雖然天天喝促進乳汁分泌的湯,諸如清淡的鯽魚湯,豬蹄湯,寶寶仍不見胖,出了滿月,長了1斤。不知道寶寶是吃飽還是沒吃飽,母乳夠還是不夠?諮詢大夫說:“體重長得慢,孩子沒吃飽,而且還有黃疸,建議加奶粉。”於是趕緊買奶粉,剛喝奶粉時,寶寶大便有些發綠,過了幾天就正常了。呵呵,現在寶寶的吃喝拉撒就是頭等大事,懈怠不得。

如此餵了一個多月,果然寶寶體重增長迅速,按照大夫說的理想體重“一天一兩,一個月長三斤”的目標發展。吃了一個多月的奶粉,寶寶忽然不吃了,生怕寶寶體重長得慢,不長個,換奶瓶、換奶嘴都無濟於事,寶寶就是不喝。再去諮詢諮詢專家大夫吧,大夫說:“寶寶長得太快了,不用喝奶粉了,只餵母乳就行了。”聽罷喜笑顏開,母乳餵養安全營養、經濟方便,還促進產後恢復,增進母子感情,好處多多。

44歲又當寶媽——二寶出生了

二寶出院前檢查黃疸值有點兒高 ,大夫開了兩種藥,14天醫院通知去複查,黃疸值還是偏高,繼續服用;18天、23天、35天仍高,18天檢查時抽血化驗排除了母乳性黃疸,直至55天檢查才全部正常,原本滿月該打的乙肝疫苗也推遲至黃疸值正常了才去打。二寶有黃疸時再加母乳不夠,身體發黃,瘦瘦的,象個小二黑,慢慢地,黃疸沒有了,也吃飽了,小二黑長成了小白胖。

44歲又當寶媽——二寶出生了

寶媽們,寶寶出生後,關於寶寶成長的故事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