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學考研經驗

我本科是很普通的二本學校,而且是跨考,但是我還是成功了。考研,已經成為了過去時。經歷了人生中的第二次高考。一路的心路歷程,複雜也曲折。突然想說出來,分享給下一年的考研人,談不上是指點,但希望於他們而言,能有些許的幫助。

當時我覺得我的起點特別沒有優勢,外地外校,就報了輔導班,後來發現我不太適應帶班老師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節奏,每次想去問什麼問題也是排不上我,過了一段時間我覺得效果不大就沒有再去了,很糾結的就是我不去又擔心自己複習會落後,後來是在貼吧看經驗帖子的時候一個學姐推薦了新祥旭,就去了解了一下,它可以安排華東師大社會學的研究生來一對一授課,試聽的時候老師可以根據我的喜好調整教學節奏,教學計劃也是在對我摸底之後制定的,有了對比就有了差距,真挺感謝學姐推薦的,新祥旭的張老師真的幫助了我好多。

接下來步入正題:

參考書籍

879:

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第四版

文軍:《西方社會學理論:經典傳統與當代轉向》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軍:《西方社會學理論當代轉向》北京大學出版社

文軍、徐連明、張文明:《西方社會學經典命題》江西人民出版社

城市社會學

侯鈞生:《西方社會學理論教程》南開大學出版社 第三版

642:

風笑天:《社會研究方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第四版

艾爾·巴比:《社會研究方法》華夏出版社 第十一版

張文彤、鄺春偉:《SPSS統計分析基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版

盧淑華:《社會統計學》 第四版

風笑天:《現代社會調查方法》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第四版

其他推薦參考書目:吉登斯和波普諾的《社會學》、《現代社會心理學》(周曉虹)

我是從3月起開始複習,首先把主要參考書都過了一遍,結合張老師的筆記將重點標了出來,老師是將自己的筆記和他同門的筆記結合起來整理好了給我的,還有導師的講義等等。大家沒有的話可以多去問問學長學姐。第一輪並不要求掌握多少,只要標註名詞的位置,同時根據書中內容整理整理出自己的框架即可。理論建議先看鄭杭生的概論,瞭解基本理論,再看文軍老師的經典命題,最後看經典與當代,侯鈞生的書可以作為補充。方法主要以風笑天和艾爾巴比的書為重點,相互補充即可。艾書雖然較多,但真正需要掌握的並不是很多,建議先看風書。

【社會學理論】

首先,核心書籍肯定是文軍老師的《西方社會學理論:經典傳統與當代轉向》、鄭杭生《社會學概論》這兩本,最後我筆記的整理也是基於這兩本書。一開始我就做筆記,後來張老師說不要急著做筆記,認真讀就好。筆記製作的太早,一個可能後期會有大幅度的修改,另一個你在背筆記的過程中可能會遺漏掉書中不少細節,不利於你對整體的把握。大家引以為戒~

西方社會學理論方面開始容易看不懂,部分理論確實抽象,後來老師根據這種情況,給我換了一本書去找其他的表述,總而言之不要死盯著一本書。社會學概論這本書比較好讀,按照每一章的框架讀下來就可以了。

理論筆記部分按照時間、流派,根據不同的理論家,整理框架圖。用筆寫的方式比較慢,但是可能有利於印象深刻,電子版整理起來比較方便,按照自己的習慣來就好,沒有絕對。

概論方面筆記,這部分一般考名詞解釋、簡答題,可以整理一些名詞解釋,背書別隻背主幹,要多去理解內容,根據內容展開。

華師大重視城市社會學,近幾年材料題都涉及了(包括鄰避效益等)可以買一本城市社會學相關書籍系統學習一下。考前我在課堂上集訓了做材料題,感受一下如何組織答案,一般來講論述題你不能一頁都寫不滿。

其他方向的社會學,可以多閱讀一些論文,多結合身邊的現象思考。今年的考試中不少題都非常靈活,問的是你對某種現象的看法,(比如二胎現象)如果只是會背理論是答不出來的,一定要靈活運用。

社會研究方法:這部分包括研究方法和基本的統計知識。

研究方法,風笑天的書(相信國內不少高校都是)是比較常用的,《社會研究方法》不會太難讀,認真看完整理書中要點就可以(當然要點要根據真題的出題習慣來)統計應用,風笑天書中有涉及但是不夠,我買了盧淑華和李沛良的,我個人認為李的書還是比較適合文科生看的。看的時候把書裡面的例題也做一做,稍微感覺一下。

張老師分析到,華師大對計算題的考察,16、17年沒有,18又有了,但是其實是前兩年出過的題。大家在複習計算題時,不要一味求難,真題中出現的要認真做過。其他的其實都是比較基本的,認真把握書中框架不會有什麼太大問題。

其他tips:

城市社會學一定要著重看,每年所佔分值都在上升,基本理論需要掌握,而且每次上課的時候老師都會提問我一些熱點問題,讓我回答,不斷的結合熱點運用記憶的知識點,到時候答題時非常有幫助的。

文軍老師的論文一定要看!!!其他的社會學論文可以找自己喜歡和關注的來看,最好和所學理論能結合!因為考題越來越靈活,所以關注學界動態,是必須的!文軍老師的“當代轉向”是在“經典與當代”的基礎上對當代部分做了更新,除了部分內容有區別外,大致相同,所以大家主要掌握“經典與當代”,有時間的話看有區別的內容就行(看目錄就能找出區別)!

備考的這十個月不容易,但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最終得以順利錄取。無論是本專業還是跨專業,都應當明白,研究生的學習需要建立在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之上,基礎不牢固就會有非常多的侷限,無法在所選擇的領域內有更加長遠的路。這也正是研究生考試設立的目的。

這一路辛苦也不辛苦,暑假前每天學習5、6小時左右(平時有其他事情要做),進入暑假後每天不少於8小時,開學後每天學習10小時以上。有兩個研友和新祥旭的張老師陪著我,每天一起吃飯一起自習,平時各種開玩笑聊天,現在想想是一段比較美好的回憶。真的很感謝他們!

上述經驗希望幫得到大家。總之,考研並不那麼可怕,跨考也不是魔咒,仗還沒打,不要在心理上就輸了!希望大家都加油!

更多考研資訊盡在公眾號:新祥旭考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