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後」青年婚戀觀生髮的客觀因素

“80 後”青年婚戀觀生髮的客觀因素

1、改革開放對“80 後”青年的成長有重要影響

改革開放與獨生子女政策並行對“80 後”青年的成長有重要影響。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洪流推動中國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物質文化產品極大豐富,“80 後” 生活在一個物質日趨豐富的時代。而計劃生育政策特別是獨生子女政策的施行,使得大部分的“80 後”成為家庭的中心,“小皇帝”、“小公主”是他們曾經的代名詞。中國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巨大發展讓“80 後”盡享現代物質文明的成果,中國不斷髮展的消費文化正好和他們的成長同步,他們關注自我、追求時尚、享受生活,“新的青年階級像是整個社會的一個縮影, 其本身已經包含著正在發展中的文明的價值:消費、享樂;也為這一文明帶來其自有的價值:青年”。正是這樣一個由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 由傳統社會邁向現代社會的轉型中的社會,造就了“80 後”特立獨行的性格,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包括婚姻觀。

這樣一種環境下成長的“80 後”既渴望獲得美好的愛情與婚姻,又可能因為過於關注自我而忽略自身的責任與義務, 只注重自我而忽視對方感受,習慣索取,吝於奉獻,也會給戀愛與婚姻生活帶來很多不穩定因素,增加了離婚的機率。

2、市場經濟對“80 後”青年婚戀觀有深刻作用

“80 後”青年的成長期,恰逢中國社會的轉型期。隨著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我國社會開始由傳統農業社會轉向現代化、信息化社會,由半封閉社會轉向全面開放社會,戶籍制度的鬆動,城鄉壁壘的打破,社會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市場經濟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同時也帶來了觀念上的變革,在潛移默化中改造著民族性格和精神,也影響著“80 後”的精神世界,市場意識已成為他們的自覺意識。在感受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 他們也感受著激烈的競爭。從生存環境來看,在上大學的時候遇上了並軌、自費,畢業的時候遇上了自謀職業,找到了工作單位又沒有了編制,結婚的時候又要成為“房奴”,這一切都使他們與先前任何一代人在生存境遇和價值觀念方面發生鮮明的對比。馬克思說過:“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必然使自己出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青年的思想觀念更為務實,自主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成才意識和各方面的能力明顯趨強,“隱婚族”、“畢婚族”的出現也就成為一種必然。

“80 後”青年婚戀觀生髮的客觀因素

但同時,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群體利益分配和價值取向的功利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對青年的婚戀價值形成衝擊,首先競爭壓力的增大,導致青年不得不將婚戀擺在事業與學業之後, 越來越多的青年選擇晚婚,甚至有的人結了婚還要當個偽單身;另一方面金錢在婚姻生活中的地位提升, 熱衷追求物質利益導致婚姻的物化。再者,“80 後”青年進入了消費主義婚姻時代, 在戀愛與婚姻中講平等交易,“奉獻與索取”等價,有的青年將是否有房有車作為擇偶的重要條件,看重對方的經濟與社會地位。

3、網絡是“80 後”青年婚戀觀變化的重要因素

“80 後”青年成長在全球化、信息化時代,網絡改變了他們的思維觀念和表達方式,也擴展了他們的視野。相對於“80 前”而言,“80 後”是在全球化、網絡化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聊天、購物、聽音樂、看電影、玩遊戲,網絡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無限的快樂與激情,讓他們體會到了其無可替代的“虛擬化生存”的樂趣。網絡開闊了他們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知識,擴大了他們的交往圈,不僅改變了他們的觀念、思維和表達方式,同時也給他們搭建了認識世界、走向世界的平臺。過去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現在則是足不出戶,世界也觸手可及。信息化、網絡化所帶來的寬廣視野,也讓他們的思想意識更為自由,更有民主意識,對新事物更能接受,更有包容心, 同樣引起他們在婚戀觀上的自由自我主張,他們承認物質價值,但也高度追求精神。

網絡本身是無所謂好壞的,但是有些人出於自身的某些目的,會利用網絡強大的傳播功能,在網絡上發佈一些帶有情色、暴力性質的圖片、文字、視頻等等, 這都大大增加了青少年的性刺激因素,引起他們對性的好奇與嘗試心理。一些對性的過度描述以及流露出的隨意情緒可能會誤導青少年對性無所謂,在脫離肉體關係後不知道如何與人進行情感溝通,割裂了情感、性與責任,從而影響到對戀愛婚姻的態度與行為。

4、多元文化是“80 後”青年婚戀觀形成的土壤

相對於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社會文化單一、意識形態單純、社會價值觀高度同質的狀況來說,“80 後”趕上了一個新的“百家爭鳴”的時代。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衝突、傳統觀念與現代思想交融、現實生活與網絡空間的互滲,開放社會與多元價值的並行,“80 後”擁有更多自由、更多選擇,一個文明程度較高的社會是能夠平等對待遊離於主流文化之外的現象和人的社會,“80 後” 推動了社會的寬容精神,他們多元的婚戀觀促進了整個社會婚戀價值觀的發展,他們是個性的、豐富的,每個人都是一個世界。他們自由地選擇自己的愛情與婚姻,追求著自己想要的幸福,在辨別中學會揚棄,有益於青年在婚戀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選擇。

面對洶湧澎湃的外來文化, 有些青年可能抵擋不住腐朽文化絢麗外表的引誘,從而受到有害思想的侵蝕,產生價值困惑,發生失範行為。在物質豐裕的條件下,個別青年喪失了積極的幸福感,精神空虛, 羨慕西方影視裡反映的腐朽糜爛的生活方式,追求感官刺激,將性與情分離,出現了“愛無力”的現象。

“80 後”青年婚戀觀生髮的客觀因素

5、家庭觀念對“80 後”青年婚戀觀的潛移默化

社會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文化的代代相傳過程中,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上一輩甚至上幾輩的人的思想觀念都會或多或少的傳遞下來,對青年的思維方式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有的青年獨立自主,對自己的婚戀選擇有自己的想法,有的青年則願意聽從長輩的意見與安排,有的“80 後”女性在談到她們的擇偶標準時,會說到“我媽跟講我不要嫁農村的”、“雙方父母還沒見面前, 不要見男方的父母”、“要找個有經濟條件的, 至少也要有穩定工作的”, 有的早早地考慮到了將來的生育與遺傳問題,對外表尤其是身高也提出了要求。有學者曾做過一個粗略的跨文化比較,發現“為中國人看著而為生活在其他文化中的人所不太看重的擇偶標準有年齡、身高和婚姻狀況”。女性更關注男性的身高,男性喜歡女性年輕,擇偶觀念顯示了性別上的差異,是傳統思想在人們潛意識裡的表現。還有一些人堅持婚前守貞,或者有的和戀人發生了婚前性行為卻不敢告知家裡, 也是考慮到家庭聲譽,在堅持傳統的人的觀念中認為婚前性行為會影響到找對象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