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回歸平常:給孩子一個輕鬆備考環境

天山網訊(記者劉一鳴 劉傑報道)“前途是你的,父母不求回報,願你全力以赴。高考是人生中的一次經歷,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哪怕不盡如意,你的努力,我們看在眼裡……”4月9日,烏魯木齊市高三考生家長吳曉慧為即將高考的孩子寫下一封信。

字裡行間,家長有肯定,有要求,更有溫情;伏案窗前,孩子為的是名字離百名榜再近一些。

還有不足60天,2018年高考將如期而至。此時的高三考生,揹負著心中夢想,奮力前行。“高原期”,家長幫助孩子迴歸平常,營造輕鬆的備考環境顯得尤為重要。

取消對孩子的“特別關心”

“今天想吃什麼”“你只管好好複習,剩下的媽媽來做”……類似的話,曾經歷過高考的“過來人”大多感同身受。

高考前期,家中父母吃苦受累盼的是捷報頻傳,殊不知,一言一行中,又為孩子的高考天秤加了砝碼,導致孩子心理失衡。

烏魯木齊市高級中學高三(20)班班主任陸永紅提示,快要高考時,家長不要表現出“特別關心”,因為這些行為,無形中會為孩子帶來壓力與負擔,可能會使孩子產生逃避、逆反心理。

“可以理解的是,為人父母對孩子重視是一定的,尤其是臨近高考時。”陸永紅說,但父母要學會剋制,要讓孩子知道高考雖重要,但並不是一次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博弈。

“高考並不代表父母要幫孩子做好所有的事情,孩子只需要學習。”陸永紅說,適當的運動鍛鍊和分擔家務也可以幫助孩子調整心態。

陸永紅提示,家長應讓孩子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學生可以每天能適當抽出20至30分鐘做一些運動、家務,幫助自己調整心態。

“因為學生由於壓力大會造成免疫力低下,所以適當的鍛鍊能讓孩子們放鬆心態,也能增強體質,提高學習效率。”陸永紅說。

管理負面情緒 家長也需調整心態

高考不是孩子一個人單兵作戰,而是以家庭、學校為單位,老師在學校帶領孩子做最後衝刺時,家長也要做好“後勤”工作。

新疆高考備考專家、資深高考志願填報專家、烏魯木齊市第23中學高級教師林澤輝表示,二模過後,多數孩子精神高度緊張,部分孩子因成績相對落後出現厭惡情緒,焦躁不安。這是孩子進入了“高原期”,這也是學習中心理曲線的一個過程。

“家長此時要幫助孩子找到問題的原因,如果是學科‘高原期’,要根據孩子每門課知識面掌握的情況,進行取捨,幫助孩子制定合理的複習計劃。”林澤輝說,生活中,家長自己首先要調整好心態,面對考試與成績,再著急也不能埋怨和指責孩子。

這個時期,家長不能把負面的情緒傳播給孩子,應為他們營造一個舒適、安靜的複習環境。

林澤輝提醒,學生白天在學校已經練習大量的題型,回到家家長不要單一要求孩子繼續做題,一味地刷題未必有效,每個孩子存在的問題不同,家長要密切關注和了解孩子的情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合理引導,想辦法對問題進行探究和解決。

蒐集志願信息 不要幫孩子做選擇

高考路,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考生如此,家長也一樣。

高考前,孩子的主要精力在學習上,對其他事可能無暇顧及,此時,家長可以為孩子做些“己所能及”的事。

烏魯木齊市八一中學高三(3)班班主任馬麗燕提示,高考前期,父母可以儘可能多的為孩子蒐集一些大學信息,並進行梳理,在高考結束後,方便孩子進行志願和專業的選擇、填報。

“但記住只是幫助孩子蒐集和梳理信息,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更不是幫他們做決定。”馬麗燕說,平時在與孩子的交流溝通中,父母可以和孩子聊一聊他們的目標大學,瞭解孩子對什麼專業感興趣,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梳理。

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實行了平行志願錄取,許多考生對填報哪所大學、哪個專業感覺“拿不準”。此時,父母可以根據近年來全國招考數據、各校高招政策等做出分析,幫孩子收集關於心儀大學或專業的有效信息。

“高考前期,父母都想為孩子做盡可能多的事情,但要知道,高考主要還是得看孩子,父母無法代替,只能為他們提供儘可能多的、有價值的建議。”馬麗燕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