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古希臘可以有民主制,而中國只有封建制

為什麼古希臘可以有民主制,而中國只有封建制

我們都知道,中國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成為了中國的第一個皇帝,而封建制度,也在中國推行了兩千多年。而在古希臘,卻有著一段民主選舉制的時間,這也被一些西方學者鼓吹著西方文明之光。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兩種不同的制度。我們來看看史學大家——錢穆先生是怎麼說的:“在一個統一政府裡,便不能沒有一個領袖。中國歷史上這一個政治領油,就是皇帝。這皇帝又是怎樣產生的呢?在中國傳統政治裡,皇位是世襲的一一父親傳給兒子。若用現代政治眼光來衡量,大家會懷疑,皇帝為什麼要世襲呢?但我們要知道,中國的立國體制和西方歷史上的希臘、羅馬不同。他們國土小人口。如希臘,在一個小小半島上,已包有一百幾十個國。他們所謂的國,僅是一個城市。每城市的人口,也不過幾萬。他們的領袖,自可由市民選舉。只要城市居民集合到一曠場上,那裡便可表現所謂人民的公意。羅馬開始,也只是一城市。後來向外征服,形成帝國。但其中央核心,還是希臘城邦型的。中國到秦、漢時代,國家疆土,早和現在差不多。戶口亦至少在幾千萬以上。而且中國的立國規模,並不是向外征服,而是向心凝結。漢代的國家體制,顯與羅馬帝國不同。何中國又是一個農業國幾千萬個農村,散佈全國,我們要責望當時的中國人,早就來推行近代的所謂民選制度,這是不是可能呢?我們若非專憑自己時代判斷,來吞滅歷史判斷,我們應該承認皇位世襲,是中國已往政治條件上一種不得已或說是一種自然的辦法。況且世界各國,在歷史上有皇帝的,實在也不在少數。我們不能說,中國從前不用民主選舉制,而有一個世襲的皇帝,便夠證明中國傳統政治之黑暗與無理性。”

我們再看看當時希臘半島的人口:斯巴達是當時最大的城邦,人口約40萬,面積8400平方千米;面積是今天北京市市區的10倍多,人口卻只有後者的大約1/20。換言之,古代斯巴達城邦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千米 47.6人,只是現今北京市市區人口密度的1/250。第二大城邦雅典,面積2500平方千米,人口約30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0人,和北京市現今市區的對應數據比,面積是北京的3.3倍,人口大約是1/26。斯巴達的面積大約是雅典的3.4倍,雅典的人口密度大約是斯巴達的2.5倍。其他城邦的面積更小人口更少。優卑亞島面積3700多平方千米,分佈著6個城邦,每邦人口不過幾萬;中希臘的弗西斯地區,總面積只有1600平方千米,卻擁擠著22個城邦,每邦人口平均不到1萬。據估計,當時希臘共有300多個城邦,其中90%左右的小邦都是彈丸之地,人口不超過幾千,面積不過幾十平方千米或更小。這些‘袖珍’國家的規模還不如今日中國的一箇中等鄉鎮。其實,僅就人口規模而言,一般希臘城邦只相當於中國的一個大型單位;黑海北岸某些希臘人殖民地,其人口規模甚至可能只及中國一箇中型單位。這種小國寡民的格局極為特殊,希臘之所以能成其為希臘,之所以能開出古代民主,與這種特殊格局關係極大。

簡而言之,希臘眾城邦那時候地方小、人口少,一召集立馬就人齊了,而中國不行。比如四川的代表要去都城西安開會,估計到那時可以直接參加下一屆的選舉了。而且古希臘城邦雖然說是民主,但依舊有奴隸制度存在,而中國在秦以後就沒有奴隸了。所以文明、文化等,都要憑自己去了解,不能人云亦云,尤其是對本國文化!!!

為什麼古希臘可以有民主制,而中國只有封建制

古希臘帕特農神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