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這件事,聽磚家的還是這些笨人的?

生娃這件事,聽磚家的還是這些笨人的?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笨人。

01

比如說越王勾踐,不但名字賤,人還笨。

最笨的是這件事,吳越戰爭失敗,勾踐被俘,好不容易嚐了夫差的大便,回國之後,立即下了這麼一道命令:

越國的婦女,快要分娩時,必須上報衙門。衙門會派醫生上門,提供點對點免費醫療服務,生男孩,獎給一壺酒、一條狗;生女孩,獎勵一壺酒、一頭豬;生雙胞胎,衙門負擔其中一個的撫育費;生三胞胎,有額外驚喜大獎:衙門會財政出錢,派乳母上門服務,幫著哺育。

還有一道命令,簡直笨到了慘絕人寰,已經無法用“最笨”來形容。

那些孤老、寡婦、患疾病的、貧困無依無靠的人,畢竟也需要OOXX,快樂過後,生下孩子,養不起怎麼辦?沒關係,衙門代養了。

總之一句話:老百姓只管放開肚皮生就是了,別的事不用擔心。

一個國家,財政盈餘越多,是國力越強盛的標誌。放著大筆的錢不拿來自己花,卻去鼓勵老百姓OOXX,窮到了自己只能睡柴房,嘗苦膽的地步。這種人,真活該笨死為止。

要不是勾踐死了快三千年,真該教教他這幾句話:農村怎樣才能富,少生孩子多種樹。農村要富怎麼辦,少生孩子種大蒜。農村怎樣才不窮,少生孩子餵狗熊。

明明是老少邊窮地區,卻老想著多生孩子,準備和吳國這種超級大國打打殺殺,這人的腦子,是不是笨到了沒藥可救?

02

中國歷史上的笨人,都有兩個特點:專門從男女OOXX上下手,專門把已經進自己腰包的錢往外掏。

漢朝時,笨人實在太多,說都說不完。

第一個皇帝劉邦就很笨。

秦朝收稅很高,起碼在百分之十以上。劉邦一上臺,就立即規定,只准收十五分之一的稅,根本不管孟子那老頭早就說過:“什一而稅,王者之政。”

十稅一,就已經算聖王了,這個老劉連聖王的標準都想超越,這不叫笨叫什麼?

劉邦還規定,年輕人到了二十歲,衙門要負責劃給他一塊地,隨便他種,抓緊時間攢錢積糧,娶老婆生孩子,三年後衙門才會來徵糧收稅。

整整三年啊,多少財政收入就這麼沒了,白白被那麼多年輕人通過OOXX消耗掉了,真為劉邦這麼笨感到傷心。

劉邦當皇帝時,年齡已經很大了,越老越笨。

他乾脆下了道詔書,直奔主題:“民產子復勿事二歲。”老百姓生了孩子後,可以免兩年徭役。

不知道老百姓最喜歡鑽政策空子?要是他們藉機紛紛OOXX,生一個孩子,免兩年徭役,乘著這段空檔期,再生一個,豈不是又要免他兩年徭役?要是他接連不斷地生,豈不是終身不用服徭役?

03

漢朝第二個皇帝劉盈要聰明一點,但還是笨。

他下了道命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一戶人家,

如果有女子年齡到了15歲,還不嫁人,一個人就要交五個人的稅。

終於聰明瞭一回,要收全世界上最早的單身稅了,該鼓掌嗎?沒有!又被鑽了空子,命令一下,單身女孩紛紛嫁人,嫁人之後就要生孩子,一生孩子就要免他家兩年徭役,太笨了,偷雞不成蝕把米啊。

第三、第四個皇帝漢文帝、漢景帝同樣笨到沒救。漢文帝再次降稅,從十五稅一改成三十稅一,還連續十一年免稅。打三千斤糧食,才交一百斤的稅。

漢景帝更笨,有段時間下令,三十稅一太高了,改成一百稅一,打一百斤糧食,才交一斤糧食。秦始皇要是活著,肯定要罵:這成了什麼世道啊。

這些少收的稅,最後的結果就是:都變成了人口。劉邦登基時,人口大約是1500萬左右,到漢武帝時,人口有5000多萬。不到60年,人口猛增了近3倍。

拼命減稅,為的就是打匈奴這種超級強國,真是笨到家了。難道不知道,二十幾年前,早有學者論證過,漢人沒有狼性,這種神奇的東西,只有遊牧民族才有,只有讓遊牧民族早點入主中原,漢人才能早點跟著沾光,染上那麼一點點狼性。

結果硬生生把匈奴人打跑了,狼性當然也跟著跑了,一批專家現在還遺憾得要死,呼天搶地,罵老百姓沒狼性。

04

上面隨便舉幾個例子,其實這名單實在開不完: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這些人,全是拿出進自己腰包的錢,拼命勸老百姓去OOXX,多生孩子。

唯一看得見的好處,就是那句:“用我們的血肉,鑄成我們新的長城。”當年要是沒那麼多的人口,新的長城就鑄不成了。

歷朝歷代,笨人這麼多,大家一定會非常絕望。

不過不要緊,最近終於出了三千年來難得一見的聰明人,而且一出就是兩位!

最近南京有兩位專家,出了個好主意:馬上全面開放生育,同時設立生育基金,40歲以下的公民,無論男女,每年必須按工資一定比例繳納,生了二胎或者更多的,就拿這筆錢給予補助。

生娃這件事,聽磚家的還是這些笨人的?

那些年齡太小,還沒結婚的、結了婚不生育的、不能生育的,或者因為生病不能生的,統統要交錢。當然,還有一大亮點:這樣誰要是還堅決不生,等退休時,這筆錢會返還。當然,眾所周知,到那時,這筆錢估計連盒火柴都買不起了。

不生孩子就罰款,還不帶“罰”字。既能鼓勵生育,又不用再掏已經進腰包的錢。這個主意妙不妙?

這種聰明人應該大大表揚,建議他們趕緊以此去申請諾貝爾獎,大家覺得怎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