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優雅而有趣的侃聊|圓桌派

不知道是不是年紀大了

對於娛樂至上的節目已然無感

反而對談話類節目倍加青睞

從《曉說》到《邏輯思維》再到《圓桌派》

網綜幾乎成了我的新知識來源

相較於電視節目的嚴肅和話題限制

更加開放和包容的網綜

不僅吸睛,亦直指人心

如何優雅而有趣的侃聊|圓桌派

節目主旨上,《圓桌派》與鳳凰衛視《鏗鏘三人行》幾無差異,主持風格自不必說,唯一差別的就是嘉賓的人數,以及話題上的新穎程度。

如何優雅而有趣的侃聊|圓桌派

為了點綴或者說昇華節目的文藝氣息,竇文濤每期節目開始前都要焚香,有人說這是效仿古人,亦有人說這個動作略顯多餘,在我看來,這不過是文人氣質的沿襲。

《曉說》和《邏輯思維》都是單人脫口秀,在選材和價值表達方面很從容,唯一需要擔心的是網友的不同意見和情緒。而《圓桌派》則是類似課堂陳述,針對不同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不辯論,不得論,邏輯不拘謹,不侷限,在獲得網友認可的同時激發其思考和思維表達,雖然內容有限,但不少網友表示觀看一期圓桌派所獲得的的信息和知識,不亞於看一本書。

如何優雅而有趣的侃聊|圓桌派

古有月旦評,針對人物或者字畫進行品評,《三國之軍師聯盟》就有月旦評的身影,而曹操就曾被評“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不讀天下之詩文,焉敢風評天下之君子”,對於月旦評而言,飽讀詩書很關鍵,但也僅限於字畫,若評人,沒有毒辣和清醒的眼光是不行的。

圓桌派在我看來就頗有月旦評的風采,當然我這也有拍馬屁的嫌疑。

梁文道、馬未都、蔣方舟都是圓桌派的常客,這三位也是我最欣賞的,當然還有幾位領域內的專家,比如舌尖導演陳曉卿、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教授。

如何優雅而有趣的侃聊|圓桌派

作為執導《舌尖上的中國》一二季的導演,陳曉卿的美食錦囊羨煞旁人,網友評價他:講吃的時候眼裡都放著光。他在第二季的一期美食主題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專業素養,點評的時候字字珠璣、十分睿智且有理有據,同期的嘉賓日籍華人李小牧完全無法招架,開湖南餐館的他說起中國菜明顯帶有偏見和認識不足,有些觀點不值一駁,但講究的陳曉卿還是能把話圓回來,情商之高不言而喻。

如何優雅而有趣的侃聊|圓桌派

第三季有一期講渣男,請來了李玫瑾教授,講了幾個人格心理學的話題,個人看完有些不寒而慄。說實話,研究心理學的人,從一個人的表情舉止就可以大致判斷你的性格,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那些神乎其技的心理學破案是真實存在的。李教授的分析是遞進式的,從渣男的性格、心理、社會結構、家庭關係、工作內容等方面解刨,條理清晰,易懂通俗。

雖然蔣方舟不是很受網友待見,但青年作家中,蔣算是有才氣的,節目中蔣的作用主要是抖包袱和適時緩解嚴肅的情緒,偶爾與竇文濤一唱一和,旁人看來這是口無遮攔的略顯稚嫩的言論,其實這更加需要情商的加持和領會,咱們叫揣著明白裝糊塗,這不是誰都能勝任。

如何優雅而有趣的侃聊|圓桌派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鏗鏘三人行》裡竇文濤是那三人中的其中一人,換到圓桌派倒成了局外人,除了挑起問題和活躍氣氛、表達立場和觀點的機會不多,這是節目的需要,我想更是竇文濤的“私心”,畢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華山之巔論劍,講究的是招數致勝,點到即止,而圓桌派亦是如此,不刨根究底,留有思考的空間,高手過招,招招犀利卻從不傷人,這是硬功夫也是中庸之道。

如何優雅而有趣的侃聊|圓桌派

橫向對比,年輕人可能更喜歡《吐槽大會》,這節目簡單粗暴,嬉笑怒罵,用段子和生活瑣事就能輕鬆逗笑觀眾,這挺好我也愛看,不過事後真的記不住什麼,這亦是事實。

因為物質和娛樂的豐富,聊天變得奢侈且無趣,手機成為主要的交流工具,連打字都快被語音和表情包所取代,我們漸漸拋棄某些美好純真的事物,變得慵懶,不屑交流,看書看個大概,看電視劇也是快進,就連父母長輩也皆患此症。

如何優雅而有趣的侃聊|圓桌派

不知何時開始,我也習慣了“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不是什麼成長的代價,只是對生活習慣、生活價值的一種反映,這沒什麼不好,學會獨處和思考很重要,但我更想說有質量地溝通和交流,從中獲得滿足感亦是種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