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兄弟穿不上像樣的鞋子 卻充值千元玩遊戲

家裡連張像樣的桌子都沒有,卻能往遊戲裡充幾百

“談起遊戲,他可以馬上放下筆,開始玩遊戲。”在90後大學生農村支教老師蘇葉的眼中,這是她所認識的小新,“小新學習挺好的,也挺用功,但我覺得他愛遊戲勝過了愛學習。”

小新今年11歲,出生在四川省內江市高樓鎮一個小山村,弟弟比他小5歲。村裡大人外出打工的很多,小新的小夥伴中很多人都是留守兒童。

支教老師到小新家裡的時候,他正趴在一條長板凳上寫作業,弟弟並排靠著他捏著一隻很短的鉛筆頭在本子上寫字,“這是哥哥給我佈置的作業,我已經快寫完了!”

聊天中,弟弟三句話不離哥哥,哥哥是他心中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小新家在半山腰,是這個村子裡住得最險的一戶人家。兄弟倆一個穿著一雙看上去非常小的兒童涼鞋,另一個拖著一雙很大的藍色拖鞋,每天在學校和在半山腰上的家之間來回穿梭。

“我有很多皮膚,還有韓信的白龍吟呢!”小新拿著剛剛從蘇葉手裡“借”來的手機一臉驕傲,特別自豪地向人“炫耀”自己在手機遊戲中擁有的皮膚。小新沒有手機,父母的手機也“支撐”不了他喜歡的遊戲運行,小新每次都是借其他人的手機玩。登錄後,他會馬上去領取每日禮包與獎勵。

支教講課之餘,蘇葉會和村裡的孩子們聊天,但讓蘇葉無奈的是,本來是想問問孩子們的學校有什麼娛樂活動,結果孩子們的話題都是手機遊戲,“老師你會不會玩?老師你什麼段位?”提起遊戲,這些孩子都特別興奮,一群人一下子就會圍過來,作業也不寫了。

蘇葉通過一個遊戲輔助軟件給小新算了一筆賬,截至目前,小新的遊戲裡已經充了1000多元了。“一塊錢10點券,12308點券,他還有288塊錢的皮膚!”這個數目讓遊戲資深玩家蘇葉很吃驚。

“我之前覺得他們應該很少接觸到遊戲,但沒想到他們已經接觸甚至迷戀上了。家裡連張像樣的桌子都沒有,卻能大手大腳地往遊戲裡充幾百塊錢。”蘇葉很是不解和無奈。小新為了玩遊戲到處“借”別人手機,往遊戲裡面充錢,蘇葉覺得這個孩子太愛攀比。支教快結束,小新還找蘇葉藉手機,希望用她的號玩一局,因為他知道蘇葉的段位高。

小明是河南省濮陽市一所鄉村小學的三年級學生,年紀不大,兩隻大眼睛近視已經500多度。

“娃玩手機特別有癮,成天抱著打遊戲。”除了說一句“別玩手機了”,小明的奶奶對這個孫子啥辦法也沒有,“娃爹媽都出去打工了,給娃買個手機說是為了聯繫方便,可俺們也不會耍,娃在這兒啥也沒玩的,不讓耍也沒法兒啊。”

村子裡,和小明一樣的孩子不在少數。12歲的小騰就特別喜歡刷一款短視頻App,和他說話時,他頭也不抬,“耍著有意思。”點擊橘黃色的logo之後,“五光十色”的小視頻一個接一個出現在屏幕上。

因為手機打遊戲,家長打罵孩子,孩子不服氣頂撞甚至故意對著幹的例子也越來越多。

共青團鄭州市委12355青少年服務中心主任袁林方分析說,一些孩子產生“網絡沉迷”影響學習,朋友交往減少,生活規律紊亂,情緒焦躁易怒等。父母對孩子的關心不夠,方法簡單粗暴,有時甚至導致孩子自信心受挫,對學習喪失興趣,為躲避現實進而更加沉迷於網絡遊戲。

袁林方認為,對於沉迷網絡遊戲的孩子,父母和祖輩首先是要多關心和陪伴;家長與孩子明確上網的目的,與孩子協定上網的必要約束條件,比如公開上網、限時上網等;父母要以身作則,減少不必要的網絡使用時間,樹立榜樣的作用。

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其中學生佔25.4%。更引人注意的是,孩子們的“觸網”年齡越來越小,甚至低於3歲。

隨著網民向低齡化不斷髮展,中小學生沉迷網絡已成為日益嚴重的全球性問題。由於成癮性網絡遊戲、邪惡動漫、不良小說、互聯網賭博等網絡毒瘤的侵入,一些中小學生出現了沉迷遊戲、行為失範、價值觀混亂等問題,嚴重影響了中小學生的學習進步和身心健康。今年4月,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有效維護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文中孩子姓名均為化名)

(記者 潘志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