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及栽培技术

云南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及栽培技术

薄壳山核桃 ,又名长山核桃、美国山核桃,属胡桃科山核桃属落叶乔木,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是一个高价值的油料干果树种 。我国从 20 世纪初开始引种,但多以实生引种为主,结果迟,品质差,以致引种上百年都未能规模生产 。薄壳山核桃在云南省作为树种引种始于 1948 年,作为果树引种是由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于 1974 年开始的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已先后从国内和美国原产地引入并保存了 54 个品种 ,建立种质资源圃,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及区域性试验,选育出适宜云南省栽培的金华、绍兴、贝克、卡多、抛尼、肖尼、赛甫路斯和巴顿 8 个优良品种推广于生产。 2009 年,肖尼、抛尼和卡多通过云南省林木良种委员会审定 ; 2013 年,金华、绍兴、贝克和赛甫路斯通过云南省林木良种委员会审定,巴顿通过云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本文就其 8 个优良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以期对云南省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 优良品种特性

1.1 金华( Jinhua )

金华是 1974 年从浙江引入,适宜在云南省亚热带区域栽培。金华为雌雄同熟品种,雌雄花期相遇。 10 月中旬果实成熟,坚果长椭圆形,壳面光滑,果顶钝尖、凹陷,果底圆。坚果中等大小,坚果平均粒重 6.8 g ,纵径 3.82 cm ,横径2.2 cm 。取仁易,出仁率 52.7% 。仁含油率 75.5% ,油酸含量69.39% ,亚油酸含量 20.23% ,蛋白质含量 11.0% ,粗纤维含量 4.14% 。

1.2 绍兴( Shaoxing )

绍兴是 1974 年从浙江引入,适宜在云南省亚热带区域栽培。绍兴为雌雄同熟品种,果实于 10 月上中旬成熟。坚果椭圆形,平均粒重 5.8 g ,出仁率 50.0% 。仁含油率为74.62% ,油酸含量 65.02% ,亚油酸含量 23.56% ,蛋白质含量10.3% ,粗纤维含量 6.34% 。绍兴种子出芽率高且整齐,是培育砧木的理想品种。

1.3 贝克( Baker )

贝克是 1998 年从美国引入的无性系品种,适宜在云南省亚热带地区栽培。该品种为雌先型品种,雌花早于雄花,果实于 10 月上中旬成熟。贝克坚果椭圆形,壳面平滑,灰白色;果顶钝尖,稍歪,凹陷;底钝圆;仁内脊沟窄。坚果小,坚果平均粒重 4.8 g ,纵径 3.52 cm ,横径 1.94 cm 。壳薄,取仁易,出仁率 56% ,果仁含油率为 76.45% ,油酸含量63.68% ,亚油酸含量 25.2% ,蛋白质含量 7.94% ,粗纤维含量 5.85% 。

1.4 卡多( Caddo )

卡多是 1998 年自美国东部引入的品种,适宜于云南省中、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栽培。卡多为雄先型品种,雄花早于雌花,可作为抛尼品种的授粉树。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果实成熟,坚果平均粒重 5.4 g ,出仁率 56% ,仁含油率76.82% ,油酸含量 68.17% ,亚油酸含量 21.02% ,蛋白质含量9.12% ,粗纤维含量 3.88% 。该品种坚果去壳极易,仁食味好,适于开发旅游干果。

1.5 抛尼( Pawnee )

抛尼是 1999 年自美国西部引入的品种,早实丰产,适宜于云南省中、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域种植,昭通北部地区适宜于海拔 800 m 以下地区栽培。抛尼为雄先型品种,雄花早于雌花,可作贝克品种的授粉树。 9 月上中旬果实成熟,果实成熟期较其他良种早 20 d 左右。坚果中等大小,椭圆形,果顶尖,果基圆平。平均坚果粒重 6.6 g ,壳薄,取仁易,出仁率 58% ,仁含油率 77.59% ,油酸含量占 67.8% ,亚油酸21.17% ,蛋白质含量 8.85% ,粗纤维含量 5.08% 。

1.6 肖尼( Shawnee )

肖尼是 1999 年从美国引入的品种,适宜在云南省中、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域栽培。肖尼为雌先型品种,雌花早于雄花,可配置授粉品种抛尼。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果实成熟。坚果大,坚果长椭圆形,坚果平均粒重 7.9 g ,壳薄,取仁易,出仁率 60% ,仁含油率 76.64% ,油酸含量 75.69% ,亚油酸 14.64% ,蛋白质含量 8.77% ,粗纤维含量 5.3% 。

1.7 赛甫路斯( Surprize )

赛甫路斯是 1999 年自美国引入的无系性品种,适宜于云南亚热带区域种植。赛甫路斯为雌雄同熟型品种,果实10 月中下旬成熟。坚果椭圆形,果顶钝尖,稍歪,果底钝圆,硬壳被褐黑色条纹。坚果大,平均单果重 9.0 g ,纵径 4.0 cm ,横径 2.6 cm ,出仁率 55.4% ,仁含油率 76.46% ,油酸含量69.94% ,亚油酸含量占 19.51% ,蛋白质含量 8.66% ,粗纤维含量 5.41% 。

1.8 巴顿( Barton )

巴顿是 1999 年自美国引入的无系性品种,适宜云南省中、北亚热带气候区栽培。果实 10 月中下旬成熟。坚果短椭圆形,果顶钝尖,底钝圆。坚果饱满,果小,平均单果重 4.8 g ,壳薄,极易取整仁,出仁率 56.86% ,仁含油率 75.63% ,油酸含量 60.75% ,亚油酸含量占 27.07% ,蛋白质含量 9.67% ,粗纤维含量 4.13% 。

2 配套栽培技术

2.1 栽植

薄壳山核桃喜酸偏中性土壤,要求土层厚 1.0 m 以上,土质疏松,石砾含量 30% 以下。薄壳山核桃苗期因主根发达,侧须根少,一至三年生苗主根长度可达地上部分的 1.5~2.0 倍,栽植时留主根长度 40 cm 左右,具体长度根据须根情况而定。栽植前解绑嫁接口,剪除苗木萌发的实生枝条。

在苗高 30 cm 左右处截干,用薄膜或愈伤组织膏封顶后再栽植,可起到平衡水分、提高造林成活率、抑制顶端优势、促进侧芽萌发抽梢的作用。

定植嫁接苗时,注意摆正苗木,使苗木根系舒展。培土应高出苗木原留土印 10~15 cm 或以嫁接口露出土面 2~5 cm 为宜,最后浇足定根水。在实际生产中,因很多种植户不注意嫁接口位置,在栽植时将主根误认为是苗干而裸露在外面,导致苗木种植成活率低。

2.2 土肥水管理

对幼树和初果树进行果粮套种,夏、秋季间作大豆、烤烟和矮秆玉米等;冬、春季则间作小麦、碗豆、蚕豆、蔬菜或绿肥。作物秸秆是薄壳山核桃很好的有机肥来源。

在秋末至早春,对建园一至二年生小幼树采用环状施肥;三至五年生中幼树进行放射状施肥,施腐熟农家肥50 kg/ 株、复合肥 0.3~0.5 kg/ 株,追肥在 6 月下旬施复合肥0.3~0.5 kg/ 株;六年生以上大树则在树冠投影外缘至距树干1 m 的范围内穴状施肥,施肥坑内填满秸秆、杂草或农家肥,上覆氮、磷、钾配方肥,其数量为每 1 cm 主干直径施氮15 g 、磷 7 g 、钾 6 g 和适量的锌、硼等微量元素以及生长激素。云南省 2 — 5 月干旱少雨 ,其间浇水 3~5 次,每次用水量 100~400 kg/ 株。

2.3 授粉树配置

薄壳山核桃属于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对雌先型和雄先型品种,栽培中必须配置授粉品种。贝克和肖尼雌花花期与抛尼雄花花期相遇,因而抛尼可以作为贝克和肖尼的授粉树 。

2.4 整形修剪

一般培养自然开心形树体,自然开心形树体整形容易,修剪量轻,树冠开张,冠内光照好,结果早,管理方便。幼树期间,通过拉、吊、撑的办法加大分枝角度、 5 — 6 月扭新梢和摘心,此法既是提早树体结果的有效措施又不影响骨干枝生长。六年生以上树体,每年冬季短截主枝顶梢及旺长枝,十年生左右的树体树高控制在 8~10 m 之间。

2.5 虫害防治

对薄壳山核桃树体危害最大的是蛀干害虫,其蛀干害虫主要有云斑天牛、六星黑点蠹蛾和荔枝拟木蠹蛾 ,为害果实的害虫主要是桃蛀螟,食叶害虫主要是金龟子类和刺蛾类。周年勤防天牛, 5 月喷施杀虫剂防治木蠹蛾和金龟子等害虫, 7 — 8 月采用薰烟法防治刺蛾和桃蛀螟。

基金项目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 2015 〕 TZYN02 )。

云南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及栽培技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