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官員向每經記者獨家透露:政策環評「呼之欲出」

未來地方出臺政策不能再“任性”,將需要先過環境影響評價(環評)這道關卡。

近日,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司長崔書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透露,政策環評呼之欲出,環境部環評司正在做政策環評相關研究工作。

崔書紅說:“(環境部環評司)有一個處專門負責這方面的工作,從政策、立法等方面正在開展探索、研究,因為立法有一個過程,還需要進一步實踐。”

這也意味著,繼項目環評、規劃環評之後,備受關注的政策環評已進入制定出臺的軌道。

崔書紅告訴記者:“政策環評的出臺肯定會有難度,政策環評是個新生事物,人們對政策實施的環境影響能不能接受,承不承認這個東西,都還有一個認識的過程。”

在多位業內專家看來,相對於項目環評和規劃環評而言,政策環評中需要考慮部門管理、政策時效性等因素,使得政策環評變得較為複雜,仍有大量問題需要明晰。

环境部官员向每经记者独家透露:政策环评“呼之欲出”

環境部正在研究政策環評

2015年11月,渭南市政府印發《關於加快縣域工業園區發展的意見》(渭政發〔2015〕34號),明確規定每月在渭南市工業園區設立25天“寧靜日”。

上述問題被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發現,出臺上述政策文件的相關責任人也被處罰。但這並不是個案,中央環保督察完成對31個省、區、市全覆蓋,督查組發現了山東、陝西、湖南等多省份存在違反環境保護的“土政策”。

與此同時,2014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通知》,要求對各類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全面清理、廢除阻礙環境監管執法的“土政策”等。

如何避免政策對環境造成傷害,對政策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也成為最受關注的措施之一。

作為把住汙染的第一道關卡,環境影響評價一直被寄予厚望。目前我國的環評體系中主要是項目環評和規劃環評,也就是要求在項目建設之初、規劃編制階段就要對項目落地、規劃實施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評估,並給出預防、減輕環境影響的對策、措施。

然而,相對於項目環評和規劃環評,一項政策出臺實施對於環境影響的範圍可能會更廣、更深遠,因此,政策環評一直是行業內關注的重點。

早在2014年1月的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原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在介紹需要著重做好的工作時,就重點闡述了要研究制定《關於進一步加強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見》,推動建立規劃環評部門聯動機制,開展能源、城鎮化等政策環評試點。

2015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環保法也為開展政策環評打開了一個缺口。該法第十四條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組織制定經濟、技術政策,應當充分考慮對環境的影響,聽取有關方面和專家的意見。

對此,崔書紅認為,新修訂的環保法已經往前邁了一步,政策環評呼之欲出,隨著相關工作的推進,終有一天政策環評會立題。“我們正在做政策環評,有一個處專門負責這方面的工作,從政策、立法等方面正在開展探索、研究,因為立法有一個過程,還需要進一步實踐。”

政策環評出臺仍面臨難題

崔書紅說,政策環評的出臺肯定會有難度,這是個新生事物,人們對政策實施的環境影響能不能接受,還有一個認識的過程。

實際上,政策環評並不是一個新鮮的事物,早在2005年,時任環保總局副局長的潘岳就撰文指出,從理論上講,政策戰略環評應先行,區域與行業的規劃環評次之,而建設項目的環評則再次之。但就我國現有國情而言,戰略環評的切入點只能在規劃環評,但規劃環評的層次仍不夠,許多重大的環境問題,需要在更高層次即政策層面予以解決。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王燦發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稱,對一個政策做環評非常複雜,首先是要確定實施政策環評管理的機構是什麼部門,一些影響面大的政策往往是由更高級別的政府部門所出臺,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監管上的難點;其次是很多政策出臺時間緊,而做環評需要一定的時間週期,政策環評會不會影響到政策出臺實施的時間。

王燦發認為,在實施政策環評之前,需要先明確哪些屬於政策,比如政府出臺的一些綱要、行動計劃、若干規定等是否算政策。他表示,未來不應該是所有的政策都必須要做政策環評,應該只需要對那些對環境影響比較大的政策做環評。

“政策沒有法律那樣有很強、持續的執行效力,有些政策只是一些暫時性的,要做環評要費很大的精力,可能政策實施一段時間就停止了,要不要做環評還是值得商榷的。”王燦發說,政策環評的實施非常複雜。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副會長駱建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政策環評操作的難度非常大,所以即使在環保法中都沒有被列入進去,現在主要是通過生態紅線、主體功能區等方式對一些政策進行約束。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環評在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實施了多年,中國人民大學環境政策與環境規劃研究所所長宋國君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美國立法要求,對政府的規劃、政策都需要有環評。一般來說,政府出臺的所有政策也應該保證都是環境友好型的,不過我國在推進政策環評過程中應該先進行一些試點,而且需要對政策環評的操作進行細化。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