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由稅務部門徵收對企業有何影響?

社保由稅務部門徵收對企業有何影響?

文|劉明星、李建、王思傑

社保由稅務部門徵收對企業有何影響?

社保主要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五大類。在很多地區,社保不僅僅只是一項保障,繳納社保的年限通常作為買房、買車、子女入學等活動的參照指標。

2018年4月8日,中央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其中提到:為提高社會保險資金徵管效率,將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2018年7月,全國縣鄉的國稅、地稅機構正式合併,這樣全國的省市縣鄉四級稅務機構分步合併和掛牌工作完成。新聞媒體又把稅務部門徵收的新聞熱炒了一遍,不少企業和個人憂心忡忡,MFC就本文梳理一下到底是怎麼回事。

目前社保是怎麼繳納的?

目前各地社保費的徵收機構全國並不一致,有的地方是由稅務部門來代為徵收,徵收的額度由社保部門核定;有的是由社保部門來徵收,絕大數省份是社保部門徵收。

這一次是明確自2019年1月1日起,社保費用由稅務部門來徵收,而且社保的繳納數額由稅務部門來核定。這個徵繳數字,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因為稅務部門通過發票掌握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而且金稅三期之後,銀行的數據和稅務共享,稅務部門有權對異常的企業銀行賬號查賬,而不需特別的理由。

社保部門並不掌握企業的實際情況,在實際徵收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那就是企業繳納社保的人數少於實際員工人數,甚至不交社保,或者社保的繳納基數低於實際工資數,實際發放工資的人數大於實際員工人數,不及時繳納社保等。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企業而言是合算的,減少了納稅基數,對政府而言,這部分收入是損失的,對員工而言,除了極少數的企業將省下的社保費用現金返回給他們之外,大多數情況是得不到這部分省下的錢的。但是也正是沒有嚴格徵收,才使得大量的中小企業得以存活,提供足夠多的就業崗位,不然員工連工資都沒有,更別奢談什麼社保。

為什麼要改變徵收方式?簡單地說,政府需要增加社保收入填補不斷擴大的社保缺口

根據2017年11月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6》:“全國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88777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74392萬人(含人社部門負責管理的城鄉統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數),工傷保險參保人數為21889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為18089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為18451萬人。同時,當前參保擴面工作中仍存在著一些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從業人員和一些小微企業參保率偏低,尚有部分群眾未納入養老保險體系,工傷生育保險參保率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等問題。

2015年,我國各省份養老金收支平衡能力存在較大差異,結餘最高的廣東省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餘總額為7258億元,佔全國總結餘近兩成,但黑龍江、青海等10個省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養老金僅可支付不到10個月,養老金當期收不抵支的省份增加到7個,甚至個別省市累計結餘都已穿底,為232億元。

2016年,全國養老金平均可支付月數17.2個月,比2015年減少0.5個月。其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超1000億元的省份除了廣東之外還有北京、江蘇、浙江、山東、四川、上海、山西、安徽。這9個地區共計2.61萬億元,佔全國累計結餘的70.6%。但與此同時,黑龍江、青海、吉林、遼寧、河北等10個省市和新疆兵團的可支付月數在10個月以下。四川和上海雖然累計結餘也超過了1000億元,但可支付月數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分別為16.2個月和12.6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期收支情況中,有7個省份出現收不抵支,比2015年增加了1個,比2014年翻了一倍多。無獨有偶,作為全國惟一養老金累計結餘穿底的城市,黑龍江也是全國企業養老保險撫養比最低的地區,僅1.30:1。相較之下,廣東的企業養老保險撫養比最高,達9.25:1,而全國撫養比則從2015年的2.88:1下降為2.8:1。”

放開二胎之後,生育率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並沒有生育紅利可以收穫,未來即使全面放開生育的前景也不樂觀。

養老基金的增值和保值一直是難題,能跑贏通貨膨脹就不錯了,在宏觀經濟整體不太樂觀,股市、房市通通低迷的情況下,理財的渠道實在是很非常有限,就這樣的保命錢,還的時不時用來作為入市拉動股指的幌子。

在提到養老保險基金巨大支出壓力形成背後的原因時,人社部曾將滿足人民對於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的期待列入其中,我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已經連續10餘年調整,月人均基本養老金不斷提高,基金支出額越來越大。貨幣的超量發放使得隱形的通貨膨脹嚴重,不提高養老金,廣大退休人口的生計難以維持,而持續這麼增長,養老金又難以維繼。

為了應對養老金的缺口,專家們可謂是操碎了心,不斷造輿論,要求延緩退休年紀,減緩新增退休人口數量,同時建議用劃撥國有資產補充缺口。

2017年11月,國務院公開了日前印發的《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其中明確,中央和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金融機構納入劃轉範圍,劃轉比例統一為企業國有股權的10%,股權分紅及運作收益專項用於彌補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但是這個過程比較複雜,也見效太慢。

簡而言之,就是社保基金不夠用了,除了上面提到的,能想的招,比如不同地區的轉移支付,收窄報銷的範圍等等,都不能解決不斷擴大的窟窿。

嚴格徵收,增加收入成為政府必然的選擇,而稅務部門是所有部門裡數據最全、權力最大、執行能力最強的部門,徵管系統和風險識別系統完備,可以有權力調取銀行、統計、社保、工商、房產局、公安局車輛管理所等任何和企業相關的信息。而這一次,在金稅三期全面上線之後,從技術上講,打通社保和稅收的通道沒有障礙了,切換徵收的成本也很低。

社保由稅務局徵收有哪些變化?

變化將是非常顯著的:

之前因為不同部門之間徵繳社保和個稅的盲區將不復存在,企業試圖通過減少社保繳費來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很小了。之前社保歸社保局徵收,個稅歸地稅局徵收,兩者的數據庫往往是不通的,企業申報個稅的時候,五險一金作為稅務的扣除額,地稅局很難取得實際支付依據,企業當然是儘量往少報。現在稅務局是跨部門的超級權力中心,掌握一個執法口徑,用個稅數據比對五險一金數據,看企業是否合規。

只要稅務部門願意,每一個企業和個人的財務數據對它而言,幾乎是透明的。如果說2017年的金稅三期前面上線,讓企業購買虛假髮票衝抵成本的財務成本和法律風險大大提升的話,社保的稅務徵收,讓虛列人頭多支取人員工資、少交社保的最後一點操作空間也消失殆盡了。所有的經濟活動,都要在陽光之下進行。

企業和個人當期繳納的社保費用將顯著增加:對企業而言,是絕對增加成本,網上有人測算過,根據單位社保繳存、公積金繳付差額測算表,企業實際承擔的社保、公積金金額佔名義工資比重提升11%~39%。

中國企業實際承擔的稅負成本較高,嚴格按照社保法規定依照實際工資進行社保申報五險一金的企業微乎其微,即使是壟斷性的央企國企也用福利、出差補貼等形式合理避稅。

大部分企業都是按照最低工資標準來繳存社保的,整個社會已經把這種情況當做企業的成本來運營經濟,一旦完全規範,整個商業社會的成本和利潤要重新核算,觸及面會非常大,阻力估計也會不小。面對嚴峻的稅務核查和成本壓力,靠打擦邊球壓榨人力成本才能盈利的企業大部分會破產,當然,創業的成本會大大增加。

對於正在工作的個人而言,根據個人社保繳存、公積金、實際薪酬差額測算表,個人實際到手的現金收入下降幅度佔名義工資的10%~15%,當期收入下降十分明顯。但考慮到嚴格規範後,公積金及社保繳存金額的上升帶動個人賬戶繳存金額的上升,綜合而言,個人整體收益有所上升。人性都是看重眼前利益,甚過長遠利益的,即使整體收益有所增加,這是當前看不見的,這項改革也會得到大量個人的抵制。

此外,和最低工資保護法一樣,個人能否最終得利,前提是你所在的企業能活著,而且你能保住你的工作。對於很多低收入的勞動者而言,他們所在的企業利潤原本就很稀薄,合規繳納社保就是意味著破產。對已經退休的人而言,這是絕對利好了,養老金在有生之年應該不用擔心了。

對於政府而言,當前的社保收入無疑增加的,短期最大的得利者。即使有企業因此而破產,對政府整體而言是,只要整體財富還在增加,政府從整個蛋糕中分到的份額增加了,政府的財政危機能夠得到緩解,也減少對中央銀行超發貨幣的依賴。

目前以美國為首的國家是在實實在在減稅,而中國的企業要和他們競爭,也必須要把減稅的好處落到實處。在徵收嚴厲的同時,政府應該適當要考慮降低稅率,以及針對家庭整體徵稅,降低有照顧子女和老人家庭的經濟壓力,從技術上講,可以分別出一個人的婚姻和家庭狀況。

3、創辦和持有企業的吸引力將大大下降,企業的負擔大大增加。一個國家最稀缺、最寶貴的財富是企業家,他們創辦企業,將人力、資本、資源、技術等各種要素組合在一起,創造財富,創造就業,創造稅收。金稅包括目前的社保改革,短期內,都形同增加稅負,這也是中央政府聲稱要給企業減稅,而財政收入反而創歷史新高,上市公司大量企業營收增幅遠遠大於利潤增幅的原因所在。

在微信裡,製造業的老闆們抱怨生意難做錢難賺,並不是個別現象,如果辦企業得到的便利和回報不足夠大,而且還充滿了法律風險,那麼很多企業家的最優選擇是賣掉或者關掉企業,轉向虛擬經濟或者直接移民,這對國家和人民將是巨大的損失。

社保合併徵收的好處是什麼?

1、對納稅人而言,就是便利,改革之後,只需要登錄網上稅務局(企業版)的統一辦稅平臺,就能辦理通過不同的板塊辦理原本需要在國稅、地稅、稅務局官網等不同部門辦理的業務,減少企業辦稅的時間和工作量。

2、政府將準確掌握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各種統計數據將更加真實,國家的社保資金增加,將保證退休人員的生活,穩定社會,財政提供公共服務有更多的空間。

3、稅務徵收社保對於改善宏觀的經濟和商業環境有巨大作用。從微觀將,看似每一個企業的成本都在增加,但是這種增加是一視同仁的,沒有遺漏的。不像現在這樣,有的地區徵收得嚴厲,有的寬鬆,還可能存在選擇性執法,一些原本沒有那麼強的競爭力的企業,鑽了法律的空子,獲得相對的價格競爭優勢,這對那些合規的企業是不公平。

在介紹金稅三期那篇文章裡,MFC介紹金稅三期的全面實施,讓很多假冒偽劣、以偷稅漏稅獲得競爭力,或者盈利較弱的企業將破產,各個行業一直尾大不掉的低端產能也可能因此得以剷除,為業內規範經營、合格納稅的企業留出更多的商機。社保的稅務徵收也會有類似的效果,將會打擊到千千萬萬中小微企業。

企業會如何應對這些變革?

降低法律非強制性的公積金比例。

在2018年7月25日,有一條消息引爆了微信朋友圈,那就是華為公司把北京的員工的公積金繳納標準從12%降到了5%。公積金是個人和公司1:1等比例繳納的,而全部歸個人所有的,降幅後,相當於華為公司可以少交7%的稅前工資,同時個人可以當期多發7%的稅前工資。從法律上講,公司可以在5%~12%之間選擇公積金的比例,華為公司一旦帶頭,估計會有大量的公司跟進。

提升勞動生產效率,減少人工的使用。

這一點是必然可以預見的,一些可有可無的工作崗位,將被裁剪掉,分給剩下的員工做,拿出裁剪的部分工資補償這些員工。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自動化、信息化、人工智能的投入,增加機器人的使用,以減少人員的使用,可以預見,凡是能減少人力使用的行業將有大幅發展機會。

裁減虧損的部門或者企業,停止經營活動,或者轉移工廠,減少財務損失和法律風險。這幾年從華南和華東市場已經有大量的外企和民企結束營業,遷徙到東南亞、東歐和非洲,也有大量的民營企業的老闆直接攜款跑路。

4、稅務和社保的規範是不可逆的大勢,企業只能去適應這些變化,用技術和管理,來降低成本,提高利潤,同時採用更高明的、合法的避稅手段來降低稅負。

辦理工商註冊並正常發放工資,但沒有辦理養老保險的參保登記的、辦理了養老保險參保登記,未全員參保的、參保了但沒有上年工資總額足額繳納社保費的企業要早做打算,以免成為改革之後被抓的典型。利用勞動試用期免交社保、讓員工籤所謂自願放棄社保協議,都是不合法的,與公積金不同,企業為員工繳納社保是法律明文規定的。

老闆的私賬和公賬要儘量分開,做內外賬,讓外賬長期虧損的也要小心被稅務部門稽查到。遭曝光的企業的負責人將進入失信名單,出行、貸款等經濟活動都將受到影響,嚴重的直接就是刑事責任。而企業失信,也會受到銀行制裁和投標資格限制、重罰等懲罰。

5、儘量減少下列的違規的操作:找發票抵稅,造成費用異常;故意不用銀行發工資;飯補、房補、婚慶補貼補貼不申報個稅;大量員工零申報;虛列員工發工資;故意混淆勞務和工資申報,尤其是很多勞動密集型企業,勞務工、臨時工、第三方員工,很多屬於勞務所得進行納稅申報,但是按照工資進行申報了,尤其是勞務公司、建築企業等都要高度重視,根據個人所得稅法不是全職員工是不可以工資申報個稅的;外包福利也是違規的,很多企業將員工部分福利和工資外包給人力資源個稅、管理諮詢公司,讓他們開發票,給員工發放工資,也是變相發放工資,是要補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