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醫改取消醫務人員編制 醫生年薪可達百萬元」你怎麼看?

一場悲劇灬主角有我


深圳醫改取消醫務人員編制 醫生年薪可達百萬元,我覺得這是非常可喜的一種嘗試和探索!

醫生作為一種極其強調堅實理論基礎和極強實踐能力的工種,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一直擁有較高的收入。但是,在國內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醫生基本都是按照和教師等其他專業技術人員一樣來對待的。不過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多年來的工作經驗以及和醫生的接觸。我發現教師職業的平均壓力還是無法和醫生職業的平均壓力相比的。畢竟上課就是你再緊張也無法和做手術相比,更何況很多著名醫院的醫生,本身就是醫科大學的教授,教師需要承擔的教學、科研、指導實習、指導畢業論文,他麼也要承擔。但是還需要承擔手術、門診和值夜班等工作。但是很多醫生的收入其實和教師是差不多的。這顯然不合理。

因此,深圳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率先提出按崗位管理模式管理醫生,有的醫生年薪可達百萬,實在是一個很好的舉措。相信隨著這一措施的實行,必然會使更多的醫生潛心鑽研業務,提高醫務服務水平。當然也必然會使得一批不能勝任醫生崗位的人員離開醫務服務崗位,從而使得老百姓能夠享受到滿意的醫療服務,提高他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實在是一個四贏的局面——醫生、患者、醫院、政府!


地震博士


  深圳的醫改方案較舊體系有很大的不同,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讓優秀的醫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能力從哪裡體現,自然是患者的口碑,就使那些庸醫不能再混下去,只能另尋出路,或者不斷努力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改革前的編制與薪資相對來講是死的東西,這就大大限制了競爭,沒有競爭性自然會導致手裡捧著飯碗混日子。當然了,很多醫術平平的醫生,面對並不高的工薪,開始不斷的放棄醫德這最後的底線,這才是導致醫患關係緊張的根本。很多人可能會說,那不都是患者家屬願意送,才導致醫生願意收的嗎?如果醫生不伸手,自然那些歪風不會被助長。

  而深圳的醫改,給專業技術特別出色的醫生百萬年薪,極具吸引力,可以起到拴心留人的目的。這也正應了那句話,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道理。一旦各大醫院形成搶人才,用人才,愛人才的良好風尚,那對醫生來講,社會地位則明顯提升,職業道德會因高收入而隨之提升,至少醫生也不用為生計問題而不考慮良知了。

  但是新的問題又擺在面前,去行政編制後,管理體制是否應全面打破原來的體系,醫院的主要領導則對人才的選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用誰不用誰這個問題誰來決定?領導的專業水平和管理能力如何?能否真正做到選賢才,遠小人?因此,如果想讓一所醫院有良好的管理制度,有良好的醫德風範,需要多方面考慮。


韓國成老師


年薪百萬也好,千萬也好,我只是想知道,這筆錢從何而來?希望不是轉嫁到患者身上就行。大家都知道,現在是“看病難,看病貴”,醫改過後千萬別讓這種現象更加嚴重。隔行如隔山,醫生這個行業應該也是分三六九等的,頂尖水平也就那麼幾個,大多數都是一般的水平。對那些醫術高,能治疑難雜症,能造福人類,真正專家級的醫生,應該提高他們的收入,年薪百萬一點兒都不多。普通的醫生我看就算了,原先的待遇本身已經不錯了,並且這個群體數量龐大,如果都把收入漲得那麼高,那負擔也太大了。再說也可以激發醫生的積極性,只要你通過努力,達到了專家的水平,那待遇立馬登天。


崔大乘


深圳取消醫務人員編制,取而代之的是以崗位管理為核心的人事制度。根據相關報道,該政策設計的初衷,是為了合理拉開醫生、護士等人員的薪酬待遇。

近年來,社會對於去行政化的呼聲,主要集中在教育和醫療層面。有人認為,醫改的出路之一,便是在整個行業去行政化。

此前,深圳已經明確提出,市屬醫院不再實行編制,取消行政級別。外界認為,深圳的目標,和全國的目標是一致的,深圳在這方面,走得更快。

接下來可以想象的是,財政撥款和編制不再掛鉤,也就意味著收入隨編制走的現象,編制內外的收入問題,或會得到全新的詮釋。

這個詮釋就是,醫生、護士等人的收入,與服務質量和群眾滿意度掛鉤。事實上,福建的三明醫改,也在醫生的收入方面努力,比如,收入與醫技有關。此外,今年以來,全國各地取消藥品加成,取消掛號費,提升服務費,也是對醫生技能的一項肯定。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醫改之後,醫生的灰色收入,隱形收入,是否依舊存在,這個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以上僅代表小編三耳的個人想法,不代表醫藥觀察家網的想法。同時,歡迎各位關注有態度的醫藥觀察家網,獲取更多內容,等你呦~~~】


醫藥觀察家網


薪酬設計是國家一項嚴肅的政策。是國家根據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產業政策、從業人口,普惠人群、各省財政、稅收收入,物價指數、社會建設發展、應急保障支出等情況加以統籌考慮。是國家從制度層面為維護國計民生,改善人民生活質量,增添幸福指數的一項頂層制度設計。

鑑此、薪酬設計與調整的前提,務必保證民生、顧及14億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適當地、有計劃地、有針對性地、逐年向從事公務管理、科技、教育、醫療、文化、藝術等某些行業適當傾斜,還得顧及離退休人群歷史性貢獻,並非由行業自己按排、自行設定的。醫療、教育事業單位的積效可以靈活,工資調整也不應例外……。

有的地區提出醫生年薪百萬“以財招才”的策劃,很有創意。如諸多網友提出質疑:在醫院去編制後,醫生百萬年薪是靠財政撥款,還是向患者收取?不回答並解決這個前提就是空談,也是不嚴謹的態度。

再說如果一般醫生的年薪可達百萬,高職稱的主任醫師、外科專家、院長、院士等人員年薪應定多少?該地區是否已有一個完整的人力資源成本與收支核算方案可供借鑑?再退一步說,尚若多數醫療人才都“孔雀向南飛”,流向該城市,是否又對中西部、東北三省社會事業的振興與發展產生不應有的影響,對人才支邊,醫療扶貧的政策產生無聲的衝撞?是否又將在該地虹吸一些有錢的病人向局部集聚,而引發新一輪看病難、看病特貴的景況呢?


陳恭5


社會主義鼓勵勤勞合法致富。如果醫生醫術高超,以自己精妙的醫術取得百萬年薪,那肯定是合理的。

現如今,各種公立醫院的醫生都有事業編制,醫生也有各種級別。就以護士為例,有的人有編制,有的人僅僅是合同制,同工不同酬的現象普遍存在。

而醫生囿於編制,即使乾的再多,也不可能拿得特別多。真的醫改後,完全憑本事幹活,能者多勞,我們倒不也不妒忌。只要醫生能救人,怎麼都好。





律師獨角獸


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的趨勢,至少去編制後,取消了“二元結構”,所有的醫務人員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以患者的滿意度為掛鉤,而不是以編制來決定福利,或許將助推醫務人員的服務整體升級。

醫生年薪百萬其實不高,是留住高端人才的方式

長期以來,醫生的收入與付出是不成正比的。所以遽然出現年薪百萬的醫生群體,形成了一個很強烈的收入反差,但是我們若放眼國外醫生,年薪幾十萬美元的比比皆是,換成人民幣年薪幾百萬,人家驚訝了嗎?


高收入才能夠留住高技術醫務人員,相對於深圳的千萬級的常住人口來說,目前的醫療資源是還不足以滿足需求,而且深圳高收入人群比例大,對於高品質的服務需求更強,年薪百萬是吸引高端人才的必要手段。

從“錢隨編走”到“錢隨碑走”的市場積極轉變

在取消編制以前,醫生的福利、待遇、養老、住房等都是與編制掛鉤的,而且編制制度下,醫院“二元結構”讓編制外的醫務人員成為二等公民,不公平的福利待遇、強制性的行政干預其實無形中影響著醫院的服務質量。


而取消編制以後,醫院可以根據醫療服務需求和功能定位來安排工作崗位,解決業務需求和人員配置不匹配的問題。而且醫務人員關係的待遇將與服務質量與患者滿意度掛鉤,也就是說聘用制是“錢隨碑走”,服務質量好、患者滿意度高、口碑強的自然收入也高。

科學合理的薪酬結構,或助整體服務品質提升

隨著消費升級,患者對服務品質的需求升級已經是事實。而醫院若還是拘泥於過去的形式,還停留在傳統的“二元結構”編制制度,是無法提升醫院的服務品質。


而取消編制後,不用行政手段管理醫療資源,建立起科學合理的薪酬機構,以獨立的人事管理打破傳統的事業單位機構,讓現代人事賦予醫院更多科學自由。當醫生、護理人員的收入待遇提高,收入與付出成正比。辣麼,甘心情願付出與奉獻將成為風尚與趨勢,因為有付出就有回報,而不用擔心付出了而進不了編制,收入付出不成比例的問題。這個對於患者來說,必然是一件好事。


醫療百曉生


作為醫務工作者,看到這個消息真不知道是高興還是...

其實編制對於技術工種來說沒有太多價值,既然也是勞動者,單方面只求付出是不行的,醫護既然是職業,就要養活家人,養活自己。


比如簡單的橈骨遠端骨折,有些情況可以手法復位,病人幾百塊錢解決問題,但恢復相對較差。有些時候需要手術,一兩萬開支很大,但恢復效果好。如何選擇呢?手術自然收入高,保守自然收入少。所以在利益面前就會出現一些問題,治同一個病,有多種途徑,收益不同,就會給一些人鑽空子。別用醫德這個詞來說事,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方案治病。醫生出於盡可能恢復好選擇手術這沒有錯,選擇保守省錢也沒錯,同時就要承擔恢復較差的後果。

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與患者及家屬溝通,讓他們自己選擇並簽好字。溝通方能理解,方能達到最好的結果。

大家認為呢?

要諮詢病情的可下面留言或關注我 發私信!謝謝!


骨科姚大夫


深圳醫生年薪百萬元,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40, "thumb_url": "5c940010dd2dcb4d70f6\

用戶創維


只要不加重患者的負擔就好。否則,就是罪惡,從長遠看,後患無窮。這個口子一開,就徹底歐美化了。當年講高薪養廉,現在看效果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