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淮北)名字的由來及當地的美食文化

在安徽省北部有著一個城市叫“淮北”,而在古時稱為“相城”,相城名字的由來要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堯舜時期,在那個時期,洪水氾濫,舜讓大禹治理水患,在當時有個叫契的人,在治水期間有著獨特的功勞,被當時的帝王封為司徒,主要管理民事教化,居住在商即現在的河南商丘,賜姓“子”。在夏朝初,商部落是夏朝統治集團中最重要的方國之一,契的孫子叫相土,是商部落的第三任首領。相土,據說他改進了重要的交通工具乘馬,用四匹馬拉著的車輛,這在那個時期是最先進的交通工具,相土還帶著部落不斷的擴展疆土,在詩經中就有“相土烈烈,海外有載”的文字,記錄先人的成就。作為夏朝重要的方國,相土輔佐夏朝的帝王壯大了勢力,還幫助夏朝第五任帝王的兒子少康重新得到王位,在史記中記載“相土佐夏,功著於商”,“相城”的得名,與夏朝的第五任帝王和商部落當時的首領相土有關,他們在擴展疆土的時候,把曾經駐紮過的地方叫做“相邑”,作為臨時都城,而在古老的相山,就有了相城,並且流傳至今。

相城(淮北)名字的由來及當地的美食文化

說了相城(淮北)的由來,再來看看此地的美食文化,在淮北有一種麵食在當地被叫做“懶漢湯”,外地人稱“雙堆面魚”因為這種麵食像魚而被這樣稱呼,而之所以叫“懶漢湯”是因為在淮海戰役雙堆集殲滅戰開始之前,劉鄧大軍來到雙堆,一連長走散了,在雙堆因為想討口飯吃找到當地的百姓,而臥床在家的男人,因為自己生病已久,自己的妻子外出為自己求藥也已很久沒有回來了,家裡也沒錢,更沒啥可以招待連長的,找來找去也只剩搬完麵粉,而這位男主人也不會做飯,只能將麵粉打成麵糊,一點點加到開水裡,放了點菜葉、鹽就直接讓軍人吃了,哪知軍人直接吃了兩大碗,然後軍人直說好吃,然後又問不會做飯都能做出這麼好吃的東西,男主人卻說:“自己一個人在家,不會做菜,就只能做點這種最簡單的懶漢湯了。”軍人隨即拿出兩塊銀元交給男主,這兩夫妻把這當做成本開啟了“懶漢湯”的小吃攤,後來聲名遠播,做成了大面館,在如今更成了很多人必點的食物。

相城(淮北)名字的由來及當地的美食文化

在淮北濉溪也有一種獨特的美食,臨渙醬包瓜,說來已有百餘年的歷史,早在光緒年間,便由南京父子潘孝武在臨渙集開的“園昌齋”製作的一種醬菜,這種醬菜以香、脆、嫩而聞名,更在清末時期有人題詩“瓜風送香氣,蜂蝶亂飛雲,食之包瓜後,忘卻故鄉人。”這種美食受到當地甚至各地人們的喜愛。

相城(淮北)名字的由來及當地的美食文化

今天的淮北文化就說到這裡,我是說文解化,喜歡就關注我哦,我會不斷更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