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河口蘆葦盪

冬來了,秋已成為過往。然而,那些過往歲月留下的痕跡仍依稀可見。一場場秋雨綿綿曾編織過多少溫馨浪漫的故事?

一抹抹如詩如畫的秋色曾陶醉過多少熱血湧動的心靈!

於是,又憶起秋遊黃河口,放飛蘆葦蕩的情景了。

魯北深秋,寒氣尚未凜冽,秋風已是料峭襲人。我們的車子在浩瀚的東營黃河口蘆葦蕩穿行。隔窗眺望,百里蘆海,浪花翻卷;側耳細聽,秋風蕭瑟,鴻雁鳴囀。大自然早已在這裡演繹了一個生機靈動的北國之秋。

難忘河口蘆葦蕩

黃河口的蘆葦依河傍渠隨道生長,方圓數百里,連綿不絕。漫步阡陌灘塗,滿眼密密匝匝的蘆葦。或叢叢簇簇,隨風搖曳;或亭亭玉立,倩影婆娑,一片片鋪開去,無邊無際。蘆葦即將老去,葦葉漸黃、葦穗飽滿、蘆花初放。微風乍起,連綿起伏,飄飄蕩蕩,酷似仙女從雲端拋撒巨幅綵綢,迎風鋪展著、躍跳著、舞動著,恢弘壯麗,其境勝絕。導遊告訴我們,再過幾天,蘆花盛放,漫天飄飛,將呈現百里灘塗“蘆花飛雪”的奇觀,更讓人神往。

我喜歡這片原始與淡泊,更喜歡這份清幽與恬靜。沒有如織的遊人,沒有惹人的喧鬧,只有如詩如畫的蘆葦在這裡靜靜地向人們展示著無窮的魅力。因為走過人生紅塵歲月,站在光陰路口,有時心靈也需尋一處清靜的港灣,安放靈魂,返璞歸真。無疑,這裡是最好的去處了。

悄悄撥開路邊密密麻麻的葦叢,感受著蔥蘢的蘆葦散發的無限生機,猛然間那芊芊鬱郁的樣子鮮活了我的視線,也許蘆葦的高風亮節感染了我

,崇尚之情油然而生。

是的,就在這貧瘠的土地上,蘆葦破土萌芽,深深紮根於灘塗沼澤之中,一片一片,手挽手,根連根,築成一道道堅固的長城,頑強地抵禦著狂風暴雨的衝擊和鹽鹼的侵蝕,固守著自己神聖的家園。

難忘河口蘆葦蕩

秋去冬來,蘆葦老了,又像一位白髮蒼蒼的母親,披著一身襤褸,一片枯衰走進寒冬。它把自己的根莖葉花及全部軀體貢獻給人類,用一腔熱血為第二個春天孕育新的生命。

所謂“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不只是翠竹的讚歌,也是蘆葦的寫照;不只是對大自然的詮釋,也是在揭示人類生命的本質與必然:今冬漫天飛雪中悄然消逝的是走過四季蒼老的蘆葦,來年春光爛漫時,毅然崛起的是更加蓬勃旺盛的新生力量!歷史總是在新舊更迭中發展前進。

繼續前行,踩在溼潤鬆軟的土地上,順手從路邊葦叢輕輕拈來幾片淡黃的葦葉,品晚秋之況味,發思古之幽情。忽然想起了夜覽唐詩的句“子。“蘆葦晚風起,秋江鱗甲生。殘霞忽變色,遊雁有餘聲。”是詩豪劉禹錫的傑作吧,清新極了。風吹蘆葦,碧波盪漾,晚霞染色,鴻雁哀鳴,簡直是一幅簡約雋永的水墨畫,那明麗而悽清、孤寂而悲涼的意境又一次瀰漫了我的心扉。

勵志思遠,蘆葦傳情。是誰把鄉愁別離、報國憂民溶進了詩行?又想起了黃滔那首《別友人》“已喜相逢又怨嗟,十年飄泊在京華。大朝多事還停舉,故國經荒未有家。鳥帶夕陽投遠樹,人衝臘雪往邊沙。夢魂空系瀟湘岸,煙水茫茫蘆葦花。”知己好友,難捨難分,報國無望,前途迷惘。詩人似乎只有寄情於滔滔江水和蘆花了。

難忘河口蘆葦蕩

往事越千年,滄桑人世間。

在海河交匯的黃河故道旁暢遊,和著唐詩宋詞的遺風古韻淺吟低唱,又會給遠在他鄉的遊客帶來多少古往今來的遐想與思考?

在溼地和蘆葦掩映之中,有一條長長的生態木棧道蜿蜒伸向蘆葦深處,棧道上亭閣相間,遊者順道而行,兩側的溼地蘆葦、自然柳林和黃河故道會盡收眼底。

我們沿古棧道來到拐角處一個休閒亭下小憩。迎面走來一位保潔員模樣的女人。50歲上下,高高的身材,身著橘紅工服。黝黑黝黑的臉龐被終日吹過的海風劃上一道道很深的皺褶。

攀談起來,她告訴我們主要負責棧道衛生和水草養護,然後饒有興趣的給我們介紹著遠處的怪柳、刺槐和近處的水草植物。“這是單子葉的金錢蒲,那是雙子葉的銅錢草”,一樣樣如數家珍。還囑咐我們,這都是水草的小衛士,要好好保護,像布袋蓮這種外來植物危害環境,要馬上清除。說著,伸出一根綁著紗網袋的竹杆,打撈著浮在水面上的異物,一雙粗糙乾裂的手忙碌地在冰冷的水裡侍弄著。

告別古棧道,回首望去,保潔大媽正手持竹杆,微笑著向我們揮手。海風習習,撩起一縷縷黑髮,斜陽夕照,水面波光鱗鱗,餘暉灑在她笑容綻放的臉上,灑在身後一叢叢濃郁飄逸的蘆葦上,多美的畫面喲!我趕緊懸起相機,把這絢麗的一框珍藏在鏡頭裡。剎那間,我突然覺得保潔大媽的形象高大起來。她不就是身後那一叢質樸無華的蘆葦嗎?她正是在艱苦的環境裡,在平凡的崗位上,在頑強的磨難中默默堅守、無私奉獻的一根蘆葦!

夕陽西下,我們踏上歸途。車輪飛駛,黃河口漸行漸遠,慢慢淡出視線。驀然回首,似有心曠神怡之感。可以想象,在以後的日子裡,這次浪漫的醉秋之旅,連同這片廣袤神奇的蘆葦蕩,將會永遠定格在記憶裡。當然,還有蘆葦深處、休閒亭下那位可愛的大媽和她沒未講完的故事。

  • 李玉芝
  • 青州市教育局 退休教師
  • 成人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