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行動決定了你的未來

你的行动决定了你的未来

在互聯網時代下生存的我們,無時無刻不接觸新的資訊。當我們的感官不斷受到碎片化信息的衝擊時,我們是否還能夠有專注的精力做好自己應該做的學習或者工作?一項工作沒做多久就開始習慣性走神的你,亟需獲取專注的方法讓自己能夠沉浸在當下的事項中,而這也導致很多人無法實現理想。在無感周遭變化的心境下完成一項任務需要你有一定的專注力,達到心流的狀態。

瀟灑姐王瀟在她的新書《時間看得見》裡就對如何專注做事進行了深度解讀。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和人最終的分野,並不是由人們經歷的多寡決定的,而是由一個極其重要的能力決定——專注力與達到心流狀態(即一種忘我的狀態)的能力。 什麼是專注力和心流?

每個人都渴望找到全然聚精會神的時刻:感受時間變慢,雜念消失,負責的任務輕鬆完成。我瞭解到,大多數人都和我一樣,從小學到中學,40分鐘的課堂時間,時常上著上著就發現經歷了一個“我走神了”和“我回來了”的過程,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失去了專注聽課的能力,每節課都會不定時地出現一兩次這樣的狀態。後來在寫作的時候,如果天氣好,心情好,茶好喝一點,我就能堅持久一點;如果今天心情不好,環境不好,我就堅持不了多久,就做不了什麼。這種情況持續了好多年,後來才發現,我需要解決的並不是這些問題的現象,而是要解決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原因首先就是剛才所說的,我的時間觀念還沒有形成未來導向,我也不知道我需要尋找方法去訓練和掌控這種能力。

我們普通人最初的時間管理方式和任務處理方式都屬於聽天由命、隨波逐流型的。在那之前,我以為我偶爾體驗到的心流是隨機出現的、不可預測的、無法期待的。我也不知道,專注和心流能力的基礎是先天的,但是像肌肉一樣,也可以後天塑造。

我自己的心流感受是:當我閱讀、寫作和學習時,持續高度用腦,會突然進入一種情境,感受到世界只有我自己和我面前正在做的事情,甚至在視覺上,周圍一切的顏色和景物都會變成灰白色或者模糊不見,都往遠處退去。我會比日常任何時候都能夠更快、更好、更深入地理解、領會和描述,能夠與我在做的事情形成一種奇特而美好的節奏,在心理上有滿足感和充實感,感覺人生沒有虛度。在這段時間內,我喪失真實時間的感知能力,不能準確判斷客觀時間的快與慢。當心流過去時,會發現已經過了數小時。在心流時間之後,人會進入一種愉悅穩定的情緒,因為獲得了充分的自我確認,關於價值和人生飽滿感,不需要任何外部人與事的確認,自己明確地知道自己這段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當我檢視心流時間內所做任何一件事的質量時,會發現它們都一定是在自己的最好狀態下產生的。因此,心流時間是完美時刻,在最高效的情況下同時收穫成果和快樂。

有的人說從來沒體驗過心流怎麼辦?其實我們應該都體驗過。玩遊戲的時候,很容易進入這種物我兩忘的境界,持續三四個小時,不吃飯、不喝水,感覺不到自己持續專注於遊戲,就是那種感覺。心流都是從專注開始進入,所以讓自己安靜進入,這是第一步。而只有在安靜之後才能真正進入狀態,進而觸碰到心流。那麼具體的做法都有哪些呢?

1、目標在眼前,讓時間鞭策我們前行

很多人把理想事物的圖片放在眼前,時刻提醒自己開始,這是很管用的方法。想象目標的達成,想象著我在那兒,我已經完成了它,然後開始工作。除了圖片,我一般會在開工前再看一遍一生的計劃,提醒自己此生時間有限。我練習在生命的終點縱觀一生,明確哪件事情我一定要達成才沒有遺憾。

2、你有敵人嗎?我有

我有個10年之約的假想敵,她是我在外企工作時的一個同事。她對我說的一句話對當時20多歲的我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午飯時候我喜歡和同事誇誇其談,當時我們在吃飯,她坐在我對面。她看著我突然說:“王瀟,你就這樣沒心 沒肺地活下去吧,你看看10年以後你什麼樣,我什麼樣?”因為這件事,每一次當我懶惰的時候,特別不想做事的時候,我 就會想,她在幹什麼?我很怕10年後她出現在我面前,說:你看,10年前我說什麼,你看看你現在的樣子?

用上你豐富的想象力,在腦子中設定一個劇情,你是主人公,有一個假想敵。她存在你的故事線中,激勵著你的每一個小時。

3、目標人物,就是未來的你

假設我不是我,我是誰呢?我是我想成為的那個人,是我的目標人物。

多年來,我挑選的榜樣人格都是同一個人,她叫梁鳳儀。梁鳳儀 是香港商界的一位女性榜樣,她曾創立了一家公司叫“勤+緣”,後在香港上市。此外,她還是一個很棒的作者,出版過很多暢銷書。她 一週要寫10萬字以上,平均一天要寫一萬多字,要寫兩三個小時。當年,她的書在香港以及東亞地區都很有威望,主要描寫現代都市女性在追求獨立意識和經濟獨立上的抗爭,有些故事還被改編成了電視劇。

寫作很累,非常寂寞,沒有人能幫你。怎麼辦呢?我不想寫,我好累,我想看手機,我想休息……這些事情都可能發生。

當我坐下來準備寫作,就開始假想:現在我不是王瀟,我是梁鳳儀。梁鳳儀此時此刻會做什麼呢?她會休息、看手機、照鏡子?我要升級為行動者的自我,對我而言,行動者的更高階段就是梁鳳儀。我現在就是梁鳳儀,就能做到在三個小時內持續寫字。

這個想法對我是最管用的,就像變身一樣,我變成那個人,像她一樣容光煥發地開始工作。後來,我發現“變身”這件事會上癮,時間長了你就會真的“變成”這個人。

其實,那個在你內心阻撓你的人,讓你去偷懶、去貪吃的人,是本我,代表了我們的天性,它持續存在;後面“上身”的我,它代表理想中的我,是超我。我們的人生就是一個本我和超我角力的過程,是懶惰的我、平凡的我和理想中的我角力的過程。贏得越多,贏面就越大。當超我戰勝本我,你慢慢就會被換血成為那個人,形成你理想中的人格。

  • 本文摘編自中信出版社新書王瀟《時間看得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