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改革者的下場:一個比一個慘,獨他臨死還拉了幾百個墊背的!

說到中國歷史上的那些變法者,估計大家的感情會很複雜,一方面他們深謀遠慮,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以自己的瘦弱之軀與整個既得利益集團相對抗;另一方面因得罪人太多,他們的下場往往很悲慘,被人整死是絕大多數。可在具體的情況當中,又有很多細微的差別,咱們今天就來給大家舉幾個典型例子來說明一下。

歷代改革者的下場:一個比一個慘,獨他臨死還拉了幾百個墊背的!

首先一個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王安石,他出身於北宋一個典型的仕宦家庭,自幼勤奮好學,博覽群書,早年遊歷南北各地,接觸了很多社會現實,對老百姓的疾苦也是非常瞭解,為了改變這種現狀,他年輕時便立下了“矯世變俗”之志,做官之後,更是著意體察民情,儘量地替老百姓著想,為地方興利除弊。宋神宗繼位之後,為擺脫宋王朝所面臨的政治、經濟危機以及遼、西夏不斷侵擾的困境,召見了王安石。王安石見皇上跟自己想到一塊兒去了,趁機提出了變法,一番話說下來,神宗聽得佩服不已,馬上提拔他為參知政事,實行變法。

歷代改革者的下場:一個比一個慘,獨他臨死還拉了幾百個墊背的!

王安石得到了神宗的支持,自然是幹勁十足,很快推出了一系列的新政:保甲法,保馬法,置將法;青苗法,市易法,方田均輸法,農田水利法等等等等,持續一年多之後,雖然困難重重,可變法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國家財政收入明顯提高,軍事力量也大大加強,可就在王安石志得意滿,想要進行下一步行動的時候,最支持他的宋神宗卻扛不住了,那些大臣們不甘心利益受損天天在他面前吵架還是小事,可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神宗皇后都跑到他面前來哭訴王安石變法禍國殃民就讓他受不了了。再加上王安石把工作重心都放在變法內容上,用人這塊兒難免疏漏,呂惠卿等小人趁機盤剝百姓,那些文人士大夫本來就紛紛反對,現在老百姓也怨聲載道,看來是徹底執行不下去了。於是,王安石在一片唾罵聲中被罷相,為了避免自己的新法走入半途而廢的結局,他特地請求神宗用呂惠卿代替自己。

歷代改革者的下場:一個比一個慘,獨他臨死還拉了幾百個墊背的!

沒想到呂惠卿掌權之後就開始了維權的行動,他生怕王安石回來把自己給擠下去,於是就想盡辦法要把他打入萬劫不復的境地,還好神宗沒上當,他察覺了這其中的陰謀,立馬召回了王安石,王安石回朝之後,加封為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呂惠卿則被趕出了朝廷,調任陳州知州。雖然說小人清除了,可由於沒有人支持王安石的新法,再加上變法派內部分裂嚴重,王安石一人難以支撐,

歷代改革者的下場:一個比一個慘,獨他臨死還拉了幾百個墊背的!

再加上長子王雱病故,只好主動放棄,向神宗提出辭職。神宗眼見新法也確實難以推行下去,就準了他的請求,外調鎮南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寧府。王安石辭職之後,司馬光掌權,新法立馬被全面廢除,那些文人士大夫們紛紛把盞稱賀不提。

歷代改革者的下場:一個比一個慘,獨他臨死還拉了幾百個墊背的!

卻說王安石自從調任江寧通判之後,一路上聽見的都是咒罵自己的聲音,好幾次險些喪命在老百姓的鋤頭之下,這還不斷,他們把家裡養的雞,豬,鵝等家禽全都換上了自己的名字,王安石氣憤不已:我一心為了百姓,最後居然落到這麼個下場。越想越氣,再加上身體本來就不好,沒過多久就死於任上,享年六十六歲。這下場算是夠慘的,人也死了,法也沒了。

歷代改革者的下場:一個比一個慘,獨他臨死還拉了幾百個墊背的!

再一個就是商鞅,他本來是衛國人,非常喜歡刑名法術之學,受李悝、吳起的影響很大。後來因為在衛國鬱郁不得志,就跑到了秦國謀求生路,正趕上秦孝公正琢磨變法這事,因為國內的反對派勢力太大,一時沒能實行。正好商鞅過來,替秦孝公把那些保守派給駁得啞口無言:“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足多是也。"秦孝公聽了非常高興,堅定地支持他變法。

歷代改革者的下場:一個比一個慘,獨他臨死還拉了幾百個墊背的!

就這樣,在君臣二人的通力合作之下,秦國很快推出了一系列的新法令:改革戶籍制度 實行什伍連坐法、明令軍法獎勵軍功、廢除世卿世祿制度 、建立二十等爵制 、嚴懲私鬥、獎勵耕織重農抑商、改法為律制定秦律、推行小家庭制等等方略,這一套措施改下來,秦軍士兵的戰鬥力大大增強:很好理解,戰場上的敵人全都變成了自己的爵位,不拼命才怪呢。其他的六國顯然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嚇得紛紛逃竄,稱秦兵為“虎狼之師”!不僅如此,商鞅的“重農抑商,獎勵耕織”也大大促進了秦國的經濟發展,真正實現了“富國強兵”的目的,使得秦國在六國當中迅速崛起,為以後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歷代改革者的下場:一個比一個慘,獨他臨死還拉了幾百個墊背的!

歷代改革者的下場:一個比一個慘,獨他臨死還拉了幾百個墊背的!

可一件事情不是那麼完美的,有利必定有弊,商鞅變法本來就不為那些掌握話語權的權貴們所喜,再加上他為了維護法制的權威,執法非常嚴格,就連身為太子的嬴駟也不放過,有一次,嬴駟犯了禁令,商鞅堅決主張嚴懲,為了太子,他把太傅的鼻子給割掉了,這就難免讓倆人結下了樑子。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嬴駟即位,就是秦惠文王。那些權貴抓住機會陷害商鞅,說他謀反,嬴駟為了秦國國內穩定,把商鞅處以車裂之刑。商鞅死是死了,可他的變法卻被一代代的國君貫徹了下來,稱作“商鞅死而其法不滅”!對於一個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改革家來說,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歷代改革者的下場:一個比一個慘,獨他臨死還拉了幾百個墊背的!

再一個就是跟商鞅同一時期的吳起,他出生在一個"家累萬金"的富有家庭,為了在政治上求得發展,曾到處奔走尋找門路,弄得傾家蕩產,也沒得到一官半職,同鄉都笑話他,吳起一怒之下殺了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逃走了,臨走之前告訴母親:“不當卿相,決不回衛。”然後去曾參之子曾申門下學習儒術。後來吳起母親去世,他因為自己沒有當上卿相,不好意思回家,就沒有按照規定守孝,曾申因此認定他不孝,將他逐出師門,吳起不得已,棄儒學兵。

歷代改革者的下場:一個比一個慘,獨他臨死還拉了幾百個墊背的!

後來,他歷經魯,魏兩國,都因為種種原因而不得施展拳腳,後來他投奔楚國,總算是找到了自己的舞臺,在楚國國內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明法審令", 實行法治;逐步廢除貴族世卿世祿制; 整頓吏治“罷無能, 廢無用, 損不急之官”,加強軍事訓練, 提高軍隊戰鬥力等等等等 ,一系列變法之後,楚國國力強盛了很多,沒過幾年就把疆域擴展到洞庭湖、蒼梧郡一帶。可與此同時,吳起的變法也觸怒了那些保守派權貴,他們表面上不動聲色,暗地裡把他恨得牙根癢癢。

歷代改革者的下場:一個比一個慘,獨他臨死還拉了幾百個墊背的!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發動兵變攻打吳起,吳起急中生智,跑到了楚悼王的停屍房,撲在屍體上嚎啕大哭,隨後趕來的貴族們哪兒放過一絲報仇的機會,瞬間箭如雨下,把吳起射成了刺蝟,另外還有幾支箭射到了楚悼王的屍體上!楚肅王即位後,按照楚國法令:“加兵刃於王屍上者,夷其三族”,把射殺吳起同時射中楚悼王屍體的人全部處死,受牽連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

吳起死後,他的變法也隨即宣告失敗,可他用生命中的最後一躍,帶走了好幾個,這才是真是臨死還得拉個墊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