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沙孟海《榜書龍》 175×175cm 1986年 沙孟海書學院藏

中國書法是中華文化最直接的體現。古人云:字如其人、書為心畫。就是說一個人寫的字,直接體現他的性格、氣度、人格等等。放而言之,歷代書法史,實際上就是中國人的人格特徵、精神氣度史。我們可以看看漢唐盛世,漢代流傳下來的很多簡牘、碑帖、石刻和石雕等等,無不體現一種正大光明、氣勢雄渾的氣象;再看看唐代,顏真卿的字、李白的詩、杜甫的詩、張旭的草書,全都是大氣象。連對人的審美,都是以肥為美。能代表中國書法正大氣象的,還有歷代廟堂之跡和摩崖石刻。如周秦的鐘鼎文、泰山刻石,以及後來漢隸、魏碑、唐楷中的書刻等。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于右任對聯

筆墨的主體精神內質“氣骨”決定著作品的格調氣象,是中華文化高級形態體現。中國文化尚“骨”,“生死剛正謂之骨”,“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集中體現在民族骨氣,由此發之為文、為畫才不失風骨,方堪稱民族魂魄與脊樑。也反映了中國文化價值取向。筆墨的見情見性是根於此昇華而形之於態,歷代中國藝術大家的筆墨無不把主體的生命意象與氣骨精神揮運地磅礴淋漓。“象物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歷代名畫記》) “筆墨精神是積極地潛行而非暴動,是沉著而非浮躁。中國畫實際是作者人格的呼嘯與熔鑄。中國畫的一切,必須中國人來幹。”(傅抱石) “古人一筆書,畫者千筆萬筆,只是一筆有八面鋒,於變化為無窮矣。屢變者體貌,不變者精神。惟古人真跡為國家命脈,作古董看,陋已。”(黃賓虹)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傅山《草書乾坤惟此事五言詩》軸 122.4x51.7cm 上海博物館藏

書法是寂寞之道,其固有強大潛能在當代還遠未釋放出來,遠未達到它應有的高度,重振黃鐘大呂大氣象的中國藝術本體價值標準和評判立場,是符合當下中國新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大道正途。季羨林說:“我們不能只講西化,不講東化,不能只重視“西學東漸”而忽視“東學西漸”,我認為21世紀應該是“東化”的世紀。西方文化在今天已呈現出了強弩之末的樣子,大有難以為繼之勢了。具體表現是……,西方文化產生這些弊端的原因,是根植於西方的基本思維模式。西方形而上學的分析已快走到了盡頭……, 21世紀是東方文化的時代,這是不以人們的主觀願望轉移的客觀規律。用東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行動,濟西方“征服自然”之窮。”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顏真卿湖州帖

藝術批評家陳傳席認為,書法作為藝術作品,自有其藝術形象。正如舞臺上的演員,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有的作品象正人君子,峨冠博帶,終具端正儒雅之風,有的作品如不規之徒,舉手投足,難免偷雞摸狗之態。宋高宗《翰墨志》說,“正則端雅莊重結密得體,若大臣冠劍儼立廊廟”,說的也是書法的正大氣象。如果猥瑣、扭曲、寒磣、扭泥作態的書法充塞書壇,不見得是個好現象。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王羲之得示帖

大凡作正大之書者,既有無上智慧,又有光明心地。如柳公權筆諫唐穆宗語:“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乃可為法。”歷代以來,很多書法家在人格上錘鍊自己,在精神上與天地相通,寫出了時代大氣象,天地大情懷。以下幾個書法家的作品,給我們傳達了中華文化的正大氣象。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東漢石門頌

一、東漢張芝:生性放曠,書法融會貫通,氣象萬千,獨創“一筆書”,被稱為“草聖”,影響王羲之等歷代書家。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張芝,(?~約192)生年不詳,約卒於漢獻帝初平三年(約公元192年),字伯英。漢族,瓜州縣(今屬甘肅酒泉市)人。東漢書法家。張芝所創的“一筆書”,“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如行雲流水,拔茅連茹,上下牽連,或借上字之下而為下字之上,奇形離合,數意兼包”。這是張懷瓘在《書斷》中對一筆書的精闢概括,同時高度評價張芝的草書“勁骨豐肌,德冠諸賢之首”,從而成為“草書之首”。被稱為“草聖”。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張芝冠軍帖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局部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局部

二、東晉王羲之:出儒入道,諸體兼擅。公認的“書聖”,開帖學新風。對後世影響無人能出其右。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沖和。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王羲之蘭亭序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王羲之手札

三、唐代顏真卿:一代大儒,開創正大書風新貌。人格修為和書法為歷代稱道。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顏真卿《勤禮碑》局部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顏真卿《祭侄文稿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顏真卿《裴將軍碑》局部

四、唐代張旭:繼往開來,得天地萬象,草書恣肆汪洋,創草書新貌。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八仙張旭

張旭(約675年—約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開元、天寶時在世,曾任常熟縣尉,金吾長史。以草書著名,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稱為“三絕” 。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中。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張旭由‘孤蓬自振、驚沙坐飛’中悟得奇怪之態,又從公孫大娘舞劍中悟得低昂迴翔之狀,他正是以造化為師,墨池功深,才成為狂草大師。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張旭《古詩四帖》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張旭《肚痛帖》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張旭小楷

五、北宋蘇軾:出入儒釋道,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書法朴茂恣肆,對後世影響面廣大。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蘇東坡雕像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蘇軾《渡海帖》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蘇軾手札

六、明末清初傅山:處在急劇變革的年代,以廣博的思想和民族氣節影響一個時代,至今為人稱道。書法寬博放逸,有橫掃千軍之勢。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傅山

傅山(1607-1684)明清之際道家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濁翁、觀化等別名,漢族,山西太原人。他是著名的道家學者,哲學、醫學、內丹、儒學、佛學、詩歌、書法、繪畫、金石、武術、考據等無所不通。他被認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氣節的典範人物。傅青主與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李顒、顏元一起被梁啟超稱為“清初六大師”。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傳世之作,在當時有“醫聖”之名。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傅山草書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傅山草書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傅山行草

七、近代于右任:一生踐行儒學,身處高位而得大氣度。以碑入草第一人,書法落落大方,自然天成。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于右任(1879.04.11—1964.11.10),漢族,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鬥口於村,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

于右任早年是同盟會成員,長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同時也是中國近代書法家,是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創辦人和復旦大學、私立南通大學校董等。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于右任對聯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于右任對聯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于右任小草

八、現代沙孟海:博古通今,融碑匯帖,學書主張“上溯下涉”。開榜書新路,書作沉雄大氣,剛健有力。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沙孟海(1900年—1992年),生於浙江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二十世紀書壇泰斗。於語言文字、文史、考古、書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畢業於浙江省立第四師範學校。曾任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浙江美術學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長、西泠書畫院院長、浙江省博物館名譽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著有《沙孟海論書叢稿》、《蘭沙館印式》、《沙孟海寫書譜》、《印學》、《印學史》、《沙孟海書法集》、《沙孟海真行草書集》、《中國書法史圖錄》等多種著述問世。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沙孟海《金石壽》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沙孟海對聯

漢字的溫度:歷代哪些書法家作品,可以代表中華文化大氣象

沙孟海《一日千載》

以上八位大書法家,他們既是時代的弄潮兒,也把自己的一腔熱血貫注在筆端,堪稱中華文化正大氣象的傑出代表。孟子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在新時代裡, 中華民族正鏗鏘有力地走在復興的大道上,書法家們有足夠的條件繼承前人的筆墨和氣度,把老祖宗留下的筆墨固有的強大優勢潛能重新煥發出來,充分展現中國的大國形象,書寫中華文化的大氣象。號稱上千萬的書法大軍,如若繼續蠅營狗苟,只為暫時的名利,而不能與時俱進,耐住寂寞,提升綜合素養,寫出與時代相符的書法作品來,實在是書法界的失職,也將無法向後人交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