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進行時|新能源助推精準扶貧,科普游鑄造美麗鄉村

2018年7月27日,河北工業大學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學院

精準扶貧先鋒隊實踐團隊一行12人出發前往承德市姜家店鄉廟子溝村以及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和紅松窪風電場等一系列地點開展了為期五天的暑期社會調研活動,舉行了一系列有關新能源科普與旅遊的調研以及在廟子溝村的精準扶貧活動。

社會實踐進行時|新能源助推精準扶貧,科普遊鑄造美麗鄉村

此次暑期社會實踐調研精準扶貧先鋒隊攜帶了價值數千元的新能源科普教具、問卷調研回饋禮品以及各類扶貧物。走訪了包括承德市河北民族師範學院、承德市避暑山莊旅遊區、姜家店鄉廟子溝村、紅松窪風電場、承德市內七家新能源相關企業等十餘處調研地點,走訪十餘家建檔立卡貧困村民,並捐款捐物數千元。

第一站,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小隊成員在兩位新能源科學與技術專業教授帶的領下,與承德市旅遊局相關人員、承德市新能源協會會員、河北民族師範學院旅遊專業專業講師等人舉行了座談會。

社會實踐進行時|新能源助推精準扶貧,科普遊鑄造美麗鄉村​​

第二站,隊員們出發前往承德市避暑山莊旅遊區門前向過往的遊客發放紙質版及電子版共計一百餘份新能源科普與旅遊融合方面的問卷。
社會實踐進行時|新能源助推精準扶貧,科普遊鑄造美麗鄉村

在當地村支書的介紹下,小隊成員們瞭解到,廟子溝村是河北省最北部的村落,總人口534戶、1891人。2017年建檔立卡“回頭看”後,全村貧困戶104戶,貧困人口278人,貧困發生率14.7%。由此可見,該村的發展是比較落後的。同時,交通不便和人口老齡化是這裡貧困的主要原因。

為了更深入瞭解當地情況,小隊成員在村支書的帶領下,走進了貧困戶的家中,與村民面對面交談,瞭解家裡發展狀況。併為他們帶去一些溫暖,獻出來自河北工大的愛心。村民們熱情地招待著我們,向我們講述家中發展情況以及各項惠民政策。從他們的言語中,可以看出,他們雖然條件艱苦,但是他們對生活的熱情和希望絲毫沒有減弱。社會實踐進行時|新能源助推精準扶貧,科普遊鑄造美麗鄉村

隨後,精準扶貧先鋒隊藉由新能源專業知識開展了一系列針對村內建檔立卡農戶以及村內學齡兒童的精準扶貧工作,並從專業角度出發為該村提供了新能源方面的脫貧致富建議。召集當地學齡兒童在村黨支部會議大廳內用我們精心挑選的新能源科普教具為孩子們講解並組織大家親手製作了風力發電機模型,為孩子們開拓科學視野與眼界做出了努力。
社會實踐進行時|新能源助推精準扶貧,科普遊鑄造美麗鄉村

紅松窪風電場是目前我國內陸地區資源最好的風電場,紅松窪草原平均海拔1750米,這裡年平均風速高達7.96米/秒。紅松窪的高海拔和無遮無擋的平坦地貌,為我們造就了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巨大“風庫”。同時,紅松窪風電廠與周圍山景草原相結合,十分美麗壯觀。如果能開發好紅松窪的旅遊資源,廟子溝村的發展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紅松窪風車主題公園的提議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為科普旅遊的新形式提供了良好的範例。

在這座小村裡,隊員們見到了象徵塞罕壩精神的那棵掛滿紅布條的老樹,牢記使命,艱苦創業,這是塞罕壩精神的所在。牢記使命,用心扶貧,也是每一個小隊成員義不容辭的責任,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傳承扶貧人的另一個“塞罕壩精神”。
社會實踐進行時|新能源助推精準扶貧,科普遊鑄造美麗鄉村

社會實踐進行時|新能源助推精準扶貧,科普遊鑄造美麗鄉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