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對漢人真的很殘酷嗎?

有約也不來


元朝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政權統治中國其實是非常失敗的,清朝同樣是少數民族,他們的統治可以說是非常成功,一開始滿清也想著是同化漢族人,讓大家說滿語,按照滿族人的習性生活,可是他們發現這完全是不可能的,只能自己接受漢人的東西,滿人從上到下都接受的是漢人的各種思想,蒙古卻不一樣,他們一直是我行我素。

元朝對漢人非常的殘酷,這是毋庸置疑的。他們完全不接受漢化,甚至於有的蒙古貴族,在中原很多年都不會說漢話,也不住房子,搭著蒙古包住,令人難以理解。在蒙古人剛剛建立元朝的時候更加誇張,在個別地區,他們規定漢人姑娘結婚前,要和蒙古人睡三天,也就是歷史中所謂的初夜佔有權。

當時漢人中有一個規矩,那就是第一胎必須摔死。這種規矩是非常屈辱的,蒙古人還將人都分為四等,四等人制度分為色目人,漢人,南人。蒙古族不用說肯定是第一等級,蒙古人如果不小心將漢人殺死,只需要杖刑五十下,然後給死者家屬喪葬費就可以。在法律方面一直都是偏向蒙古族的。

蒙古族為了防止漢人造反,十戶人家才可以用一把菜刀,而且這個刀是放在蒙古人的家裡,只有蒙古人同意才可以用這把菜刀,而且蒙古人稍微不開心就是屠村,對漢族人非常殘酷。至於題目中說漢人做元朝的官。

歷史上的確有漢族在元朝任職,這種情況其實很少見,其實元朝統治者曾經開放過一段時間,允許漢人參加考試並且擔任各種職位,但是其實能夠真的被認可的少之又少,握有實權的同樣寥寥無幾。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漢人捱打不能還手?沒錯,就是在元朝。

元朝征服金、宋之後,國內的階級矛盾日益強烈,並且民族融合出現了新的問題。元朝作為統治階級,民族眾多,內部統治面臨著一定的壓力。為了更好的實現其統治,元朝在社會等級制度的建立和人種制度的建立上下了不少功夫。

因此,元朝統治者建立了四等人制的人種制度。哪四等人呢?

第一等:蒙古人為元朝的“國族”,蒙古統治者稱之為“自家骨肉”。

第二等:色目人,即西域人士和早先被成吉思汗征服的契丹人,蒙古統治者稱之為“客人”。

第三等:漢人,這裡特指效忠到金朝滅亡時的女真百姓,以及雲南和四川漢族人,朝鮮半島上的高麗人也在這一等級裡,蒙古統治者稱之為“冥頑不化”。

第四等:南人,特指南宋子民(除四川和雲南的漢族人)。

因此,第三等和第四等幾乎全是漢人。不僅如此,針對當時的人種制度,元朝統治者還對部分法律條目做了強調。

《元典章》規定蒙古人扎死漢人,只需仗刑五十七下,付給死者家屬燒埋銀子即可;漢人毆死蒙古人,則要處以死刑,並"斷付正犯人家產,餘人並徵燒埋銀"。“燒埋銀”之含義,乃是由罪犯償付一定數額的金錢給被害者親屬,以作喪事只用。“燒埋銀”制度,本為中國古代漢族法律體系所無,而是來自於蒙古族傳統習慣法中的“命價”制度。

《通制條格》規定蒙古人毆打漢人, 不得還報。

當然了,最能夠體現元朝奴化漢人的便是規定漢人“不得持寸鐵”。

或許如今大家因為種族與歷史原因,大多對元朝評價不佳。民族壓迫和民族不平等在元代法律體系中是客觀存在的,但還是有不少人篡改歷史,不斷給元朝加黑料。下面,刀叔客觀一下,闢個謠,聊個大家感興趣的“初夜權”。

很多網友朋友從一些渠道獲知元朝統治者在奴化漢人時,還推出了“初夜權”,其實是子虛烏有,更是經不得推敲。

根據臺灣著名蒙元史專家蕭啟慶先生考證,元代人口約為一億兩千萬,而入居中原之蒙古族人至多不過三十餘萬,假設這一億兩千萬總人口之中有一億為漢人,則漢蒙人口比例為3333333:1。

此等懸殊之人口比例,如何行得初夜權?所以,現實情況其實沒辦法允許啊!


刀墓手札


非常殘酷!

現在,我們有很多人在抹黑滿清,吐槽清朝的殘暴統治。但其實,清朝對於民族的融合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的。而且,滿清統治者相對於殘暴野蠻的蒙元統治者來說,實在文明太多了!

元朝一統天下後,並沒有像清朝那樣提倡滿漢平等,積極融入中華。相反,他們為維護蒙古貴族的特權,在統治上採用近乎於奴隸制度的等級制度(就和印度的種姓制度差不多)。在元朝的統治區內,他們通過“民分四等”的政策,將人分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漢人,四等南人。

在這種落後野蠻的等級制度中,佔帝國絕大部分人口的漢族,成為最底層的被剝削階級!

蒙元禁止漢人打獵、學習拳擊武術、持有兵器、集會拜神、趕集趕場作買賣、夜間走路等等。又如“殺蒙古人的償命,殺色目人的罰黃金四十巴里失,而殺死一個漢人,只要繳一頭毛驢的價錢”。

這些野蠻的條令,全然就把漢族當成了奴隸,甚至可以說是“牲畜”。這種落後野蠻的等級制度對中華文明的打擊是十分沉重的。

作為蒙元統治者佔據了富庶的華夏之後,絕大部分人除了享樂和剝削,根本不懂得文明和教養。蒙元與清朝不同,前者從頭到尾都沒有真正融入華夏。

正因為他們的野蠻和落後,使得唐宋以來華夏積攢下來的文明和繁榮幾乎毀於一旦。我們可以看看,元朝統治長達90多年,但這將近一個世紀的統治期間,居然沒有任何一段盛世,或者昇平之世的出現。而同為異族政權的清朝,在康雍時期,卻創造了極為輝煌的盛世。


所以,蒙元其實算得上是中華最為黑暗的歷史時期。也正是在這種黑暗統治走了近百年後,中華文明開始逐漸失去了生機和活力,並開始走向衰退。


這些歷史要讀


嗯,在元朝的時候,漢人的地位肯定是要低於蒙古人和色目人的,比如歷史書上就介紹過元朝的四等人制度。

按民族劃分等級不是元朝首創

其實,四等人這種按照民族劃分階級的制度不是元朝人首創的。在古代,一個人口占有劣勢的統治階級,經常會這麼做。比如印度的種姓制度。

還有元朝之前的金國,為了便於統治,對漢人也進行了等級劃分。金國統治者將原遼國境內的漢人稱為北人,原北宋境內的漢人稱為南人。

等到了元朝統一中國的時候,也將金國的這種政策繼承了過來。

漢人的待遇是不同的

對元朝境內的漢人要分開去看待。其實,對於元朝境內的一些漢人豪強大族來說,雖然名義上他們的地位要低於蒙古人。但是,由於當初忽必烈爭奪汗位的時候,他的主要支持者就是當時元朝的漢人軍隊和地方豪強。所以呢,到後來這些漢族豪強的社會地位也很高,屬於統治階級範疇。題主所 說的郭守敬,就是一個例子。郭守敬是河北邢臺人,他的祖父郭榮是當地著名學者,並和忽必烈的親信劉秉忠交好。劉秉忠深得忽必烈賞識,是元帝國和元大都北京的設計者,也是元朝的命名人。有了劉秉忠這層關係,再加上郭守敬天生聰慧,在元朝混的風生水起就不意外了。

但是,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四等人制度就不那麼美妙了。在《元典章》中規定蒙古人打死漢人(包括南人)只需要打75下板子,而漢人打死蒙古人就是死罪。

但總體上來說,畢竟蒙古人數量少,和漢人之間的交集也不多,尤其是偏遠地區,絕大多數老百姓終其一生,也很少會接觸到蒙古人。所以,大多數時候,他們和蒙古人的衝突只是生活中的點綴。

在元朝,最尷尬的是無權無勢的讀書人。


元朝的文人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哀怨!(不包括郭守敬這一類的)他們總是像怨婦一樣喋喋不休,結果就有了元曲。

因為,在元朝之前不管是金朝還是宋朝對文人的禮遇還是不錯的,文人可以通過考試成為受人尊敬的達官貴人。但是進入元朝之後,考試製度幾乎被廢除,元朝上百年曆史中一共才舉行了16次科舉考試。這些文人打仗又不會,種地也不行,百無一用是書生說的就是他們。

最重要的是他們打不過元朝軍人,那麼結果就是什麼呢?

結果,就是把怨氣寫到了元曲中,或者在元曲中尋找一些安慰。

最典型的就是《漢宮秋》,裡面的故事是說王昭君入宮後因為沒給畫師送禮結果被畫師畫醜了,不光得不到寵信還被打入冷宮。直到漢元帝巡視後宮的時候才發現宮女王昭君原來是個大美女,就把她納為貴妃。畫師知道罪責難逃就跑到匈奴那裡並獻上王昭君的畫像。當時的匈奴單于呼韓邪命令漢元帝將王昭君獻與匈奴,否則踏平漢朝。消息傳來,百官驚懼,無人敢領兵抵禦,漢元帝只得將王昭君送往匈奴,呼韓邪這才答應罷兵!

如果《漢宮秋》的故事讓陳湯知道了估計得從棺材裡蹦出來。

那段歷史的真實情況是,漢元帝時期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在漢朝的支持下統一了匈奴,並向漢朝稱臣。北匈奴郅支單于被迫遷往中亞,沒多久陳湯、甘延壽率領西域各國聯軍和漢軍數萬人馬越過蔥嶺遠征郅支單于,全殲了北匈奴並斬首郅支單于,並將首級送往長安。隨同郅支單于首級的還有陳湯寫的奏書,裡面最有名的一句就是: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呼韓邪大單于聽說郅支單于被殺,且喜且懼,立即前往長安朝見漢元帝,表示永世為大漢藩屬。同時呼韓邪單于希望能夠娶一位漢家女子為閼氏(讀音:yān zhī,相當於漢朝的皇后)

漢元帝一想那就在宮女中選一個吧,於是王昭君就被選中了。

《漢宮秋》的作者竟然顛倒黑白到這個地步!

客觀來看,元朝的那幫文人雖然對政府不滿,可也為元朝的統治做了巨大貢獻,因為他們讓當時的老百姓認為,漢人就是非常非常不行的,從古自今都不行,皇帝連自己的女人都保護不了,更不要說普通人了!這樣的文人比阿Q都不如!他們就像毒藥腐蝕著漢人的精神和意志!


可見,元朝時期漢人主要分成三部分:最頂層的統治階級,和蒙古貴族沒什麼區別;最底層的普通百姓,大多數時候元朝的政治壓迫只是生活的點綴;不得志的文人,他們是過的最憋屈,也是最具社會負能量的。


歷史風暴


元朝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所謂的四等人制,但是元朝並沒有明確的四等人制,無論元朝的法令典章還是元明兩朝的記錄都沒有。所謂的四等人也不是按民族劃分,而是按征服的先後劃分為四個區域的人,先歸順的當然關係就會近一些,地位也自然會高一點。這裡的漢人並不等於今天民族意義上的漢人,而是指金朝統治下的各民族以及雲南人四川人,不包括其餘的南宋各民族。至於事實上的民族歧視和壓迫每朝每代都有,元朝當然也不例外。而事實上元朝的統治還算寬鬆,沒有文字獄,各種宗教和文化都自由發展,就連朱元璋都認為元以寬失天下。至於什麼初夜權、摔頭胎之類的既沒有史料佐證,也經不起推敲,純屬抹黑,只有蝗猂才會信。




元朝(1206~1368),享國162年,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朝代。 一、元朝沒有文字獄,元曲是中國文化繼唐詩宋詞之後的又一座豐碑,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 二、元朝沒有獨尊儒術,元朝人見多識廣,中西交流,思想開放,各種宗教和文化都受到尊重,自由發展,幾乎可以說是中國的文藝復興在萌芽,可惜被朱和尚搞文字獄、八股文、特務統治給扼殺了。 三、元朝開啟了大中國時代,中國邊疆地區包括雲南的領土主張,按照自古以來的說法,都要從元朝開始說起。 四、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這一開創性的政治設計直到今天仍發揮著巨大作用。 五、從元太祖到元世祖,征戰四方,縱橫歐亞,建立了世界性的大帝國,論世界影響力,秦漢隋唐遼宋明清都不能望其項背。 六、在結束大分裂完成大一統的四個王朝中,秦隋都是二世而亡,西晉短期統一之後很快又陷入大分裂局面,只有元朝是最長命的,在元朝的長期大一統之後,中國再沒有出現長時間的大分裂局面。


事實上,對漢人極其殘忍、在中國歷史上真正起消極作用的恰恰是當下被許多蝗猂明粉大吹特吹的明朝。朱元璋說,元以寬失天下。所以他要以嚴以猛治天下,大興文字獄,屠戮功臣,八股取士,加強皇權,其後代變本加厲推行特務政治,封建統治的思想禁錮前所未有,特別是刪改孟子和特務統治,兩千年封建王朝只此一家。這個以剝皮始、以剝皮終的王朝,在老百姓都餓得只能吃觀音土的時候,還在逼迫著漢人擠出奶水供養那上百萬吃喝玩樂不事勞作的朱家子孫,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朝代,中國的落後正是從明朝開始的。


唐遼金元明清


從忽必烈開創元朝在中原統治時間相對較短不到100年,並且至今考古沒發現一處元朝皇帝陵,這也是一個迷,相對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元朝所留史料相對較少些,加之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被外族全面統治,後人對元歷史瞭解相對較少,更有甚者把元歷史醜化歪曲,並把一些民間傳說當歷史傳播,嚴重誤了一些人。

忽心烈入住中原,他對中原文化十分推崇,並認為自已是華夏民族繼承者,把國號定為元,元取至易經大乾至元,忽必烈在統治中原時期除了兵戈鐵馬的徵殺,還很注意收買中原人心,像南宋丞相文天祥戰敗被俘,忽必烈對他寬厚相待,並做了一年多勸降未成才被殺害,還有中國書法家趙孟原是宋朝皇室後裔,因忽必烈敬重他的才華,後也被委於重任。

真實的元朝,特別是忽必烈時期,對國家管理秩序井然,輕謠薄賦,深得民心,到了元文宗時期,恢復了科舉制度,並尊孔子為文宣聖人,在全國建了好些孔廟(現存中國第二大孔廟雲南建水孔廟建於元)。

元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稅賦最輕一個朝代,因元朝疆域遼闊,商貿發達,稅賦收入主要是商貿稅,到了元中朝。漢人在朝中權勢漸大,因權利相爭,也有蒙古大臣要提出誅殺漢人,但都被皇帝拒絕了。

元朝對中華文化還是有一定貢獻,大家熟知的元曲和唐詩、宋詩並列,在藝木上也可圈可點,黃公望《富江春居圖》、趙孟頫書法成為中華文華瑰寶。。

縱觀整個元歷史,元朝雖外族統治,但寬鬆的文化和宗教政策使中華文明免遭破壞,並得到傳承和延序,但元后期也像各朝代一樣,貪汙腐敗盛行,朝政混亂,加之瘟疫傳播,各地暴發了起義,最終元朝敗退蒙古,退出了中原歷史舞臺。後朱元璋曾這樣評價過元朝:元朝初建法度井然,民生安頓,我之父母有賴生於元,受之饋養,然元之失政在於寬。



清揚茶話



今天本來不想寫元,想寫清的,但我突然認為有必要說明一下,元黑如此之多。

首先,四等人制。這個流傳很久的傳言一直被認為是民族壓迫的例證,可遺憾的是,我們目前的考古中並沒有發現元明時期講過類似此制的法令典章。而最早提出四等人制是1900年一個叫屠寄的文人寫的,所來在民國時期傳開,所以目前來講這個所謂民族壓迫只能說是個猜想,沒有任何證據或當年材料,所以這種猜想當歷史不覺得諷刺嗎?

其次,元時期法律存在民族壓迫,但所謂殺漢人只賠毛驢錢或不賠實屬扯淡。先講壓迫,元代法律對蒙古人有大量保護,蒙古人犯法獲罪遠低於漢人。如《元典章》規定蒙古人扎死漢人,只需杖刑五十七下,付給死者家屬燒埋銀子即可;漢人毆死蒙古人,則要處以死刑,並"斷付正犯人家產,餘人並徵燒埋銀"。還有如蒙古人因爭執及乘醉毆死漢人﹐只徵燒埋銀﹐並斷罰出徵﹐無需償命﹐而漢人毆死蒙古人則要處死﹐甚至只打傷蒙古人也處以極刑。而且蒙古人犯罪要由專門機構定罪,漢人無權過問,這確實存在法律地位不平等,但是沒到網上所云那種情況。這個杖刑五十七,並不輕,古代處罰的杖刑是很疼的,在唐律中一百杖為極限。斷罰出徵,就是你要去前線當義務軍人。燒埋銀製度,這個是元代法律的創新,就是附加刑,不是主刑,元是最早以錢財為附加刑朝代,延用至今,不要覺得很輕鬆,在元代文人記錄中有過蒙古男子為賠付燒埋銀而賣女兒的情況,對於一般人還是很重的。至於網傳殺漢人只賠錢,是元代的奴隸法。元律主殺奴只付燒埋銀,奴殺主立即處死並全徵燒埋銀,並不是蒙漢之間,而且此法被明代延用,清朝康熙才廢除。所以諸位不要傳謠言了。

第三,九儒十丐。這一條是元代諸色戶計制中的,原意指將天下人分為各戶,當兵的,當工人的,當農民的,各戶不得變更戶口。後來被當作九儒十丐是一本叫《心史》的書所言,這本書非常傳奇,傳說乃宋末文人鄭思肖所著,在明末一口井中發現,距當年已經三百多年了,神不?後來談遷等人皆以為偽書。而且,有一點,元末明初,有很多讀書人如鄭玉,王翰等人皆為元代大儒,在元亡立誓不待偽朝,很多殉節或歸隱,偽帝朱重八為此設了“寰宇士夫不為君用罪",逼他們出山。如此地位很低,他們會如此歸心?

第四,名字問題。很多人扯老百姓不能有名字,我看《明事》後也曾這樣認為,這一點是清代文人寫的元代沒名字,在元明時期都沒記載過類似制度。但後來我看了一本宋朝小說《夷堅志》,有一個主人公叫張十三。。。。這就尷尬了,宋代也不允許起名??後來,我偶然知道我老家(農村)有個九十多歲老太太(還活著,勾著背,拄個拐)叫秦三,單名三,難道民國也不許起名字??最後,我問了研究文化史的老師,老師說建國後還有這種名字呢,

有些農村沒文化,只能用數字起名。所以不能起名也是扯。

第五,初夜權。這個更扯,舉個例子,蒙古人在南方只在城市中,而且很少,廣大農村更是根本無人控制,怎麼去管初夜。關於初夜權也是清代文人寫的,其它就沒有元代初夜權問題。但是近來有學者卻在明末江南的奴隸主那裡找到奴隸主對奴隸有初夜權,參見傅衣凌《明清農村社會經濟》,當然這點史界並末形成通論。

綜上,從政治角度講,我認為元是歷史上最黑暗的王朝,也是政治最寬鬆的王朝,這並不矛盾。

何為黑暗?原因有二。

一,元代制度黑暗。一方面法律上蒙古人獨尊,法律不平等,驅口制,投下制,匠籍制,人殉,宵禁,其制度對人民的壓制開歷代之最,與唐宋的開放差太遠。(更不幸的是,元代大多數黑暗制度被明清兩代繼承了,如奴隸制,匠籍制,路引制,海禁等等),下層人民遭受控制多。另一方面,蒙古人落後的思維在上層政治爭鬥中顯現無遺,整個元朝史就是鬥爭史,上層不斷攻殺,權利鬥爭的頻繁,歷代難及。而且元朝大多數皇帝很差,沉迷酒色有之,信番僧邪教有之,聽信小人奸臣,後宮無知惡毒婦人亦有之,蒙古各王各將無禮制無法度者比比皆是。整個元代上層政治,雖有幾次不錯的情況,但整體而言,極為黑暗。

而第二點黑暗就與寬鬆有關了。何為寬?

元代蒙古人為統治民族。統一後向各地派軍派官,以蒙人為正官,但蒙古人有兩個問題,一個是人少,所以在南方很多地方,一府的蒙古人不過數十,根本管不過來治下以萬計的人口。第二個是沒能力,蒙古人起於馬上,打仗還行,治理一地絕大多數人都不行,只會享樂,不能幹活。這兩點直接決定了以少數蒙古人為主體根本沒能力控制人口眾多的漢族地區,必須依靠更聰明的漢族地主。所以,在元代,特別是後期,很多地方(多為南方)是這樣的情景,一州之內,幾十戶蒙古人都集中住在州城,官府內蒙古人終日飲酒作樂,不管任何事務,只有漢人官吏處理些小事(地方大官都是蒙人),政府空有制度卻實質已經停滯,管理缺位,原有規矩幾乎崩壞淪為一紙空文。至於廣大農村,早就因為蒙古人幾乎不管進入了無政府自由主義時代,對政府的感覺除了交稅都沒了(蒙古人在農村的管理機構分兩種,行政體制由鄉村三老與宗族管理,交稅則委派給一村的某個地主,這個地主負責收稅,收足定額,交到省城,這就是包攬制,實質上農村已經自治了)。所以,元末,朱重八走遍諸省,沒被懲罰(路引制不得出百里),因為已經沒人管了,大部分地區都是權力真空區,以至於老朱建國後在學習元制時嘆道:元以寬失天下,吾以猛濟之。嚴格的使用了元代黑暗制度。元給我們的教訓就是:再嚴的制度,沒有使用者也白搭。

所以第二點黑暗就是在"笨政府"時代,民間矛盾的激化。為什麼說民間矛盾激化?諸位想下,如果有一天,政府什麼都不管,會發生什麼?大戶欺壓小戶,作奸犯科不受懲處。元末農村,地主大量兼併土地,無數農民淪為流民,困苦不堪,農村士紳魚肉百姓,哀哉哀哉。而在城市,有政府比沒政府還糟糕,官紳勾結,你們想想,一群沒文化只知打仗喝酒的蒙古人會判案?能判好?所以當時蒙古官吏很多都是亂判瞎判,以錢謀私,收受錢財判案。就像《竇娥冤》中的官員收了張驢兒(話說張驢兒好像也不是數字名啊)的錢就錯判竇娥問斬,當時政治之黑暗可見一斑。

綜上,元代,一個黑暗的時代,但不是元黑心中的朝代,請尊重歷史,謝謝。


李子木沆


我承認在蒙古侵略宋國時殺了不少漢人,而且在統一後為了維持元的政權也殺了不少漢人,但是在後來統治的時候虐殺漢人可就是造謠了!

有一些人居然說:“漢人女子的初夜都屬於蒙古人,每村每戶都有蒙古兵把守,不允許民間製造刀具”,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先說說“每村每戶都有蒙古兵把守”吧。眾所周知,蒙古人熱愛征服,就是在統一後還徵日,徵爪哇,緬甸等等,而且疆土太大(不包括四大汗國),每年還有一些農民造反。所以肯定需要兵力對嗎?而且是大量的兵力,這些兵力應該分工為“遠征”“守邊”“鎮壓”。至少需要這些兵力的。那麼又怎麼騰出兵力去“屠漢”?又怎麼可能把兵力去派遣到每個村子去把守呢?當時蒙古軍本來就少,其實遠征和守邊很多用的是漢軍,但是維持治安和鎮壓起義多是蒙古人



然後在說說“漢人女子的初夜都屬於蒙古人”吧。首先看到這個言論的時候,不只是漢族,任何有良知的人都會義憤填膺的,因為這不是人類的行為。上面已經說了,沒有兵力去駐村,又怎麼會有人力去幹這種事情呢?如果你說不是蒙古兵乾的,而是蒙古百姓乾的,那你就應該算挑撥民族仇恨了。當時元朝皇帝是忽必烈,你看過忽必烈的哪篇檄文或聖旨中寫過類似的文字。至少我沒見過,只是野史中有,如果你願意接受這個事實,說明你就是認同你身體裡流著蒙古人的血。還有當初南宋應該有3000-5000萬左右的人,蒙古才有多少人?而且草原民族人也不喜歡去潮溼,燥熱的南方。何況當初蒙古人大部分是沒有什麼文化



的,蒙古人不可能去南方和宋人一起生活,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使然,和金人到有可能。蒙古當初把民族分成四級(蒙,色,漢,南)。這裡說的漢人一般是指南宋的,也就是長江以南的漢人,也就是我們說的“南人”。當時蒙古人和南人不通婚的。就好象古印度的婆羅門和首陀羅是不能通婚的。那還存在什麼蒙古人佔有漢人女子的初夜呢?


還有更搞笑的“不允許民間製造刀具”。就是所謂蒙古人防止其他民族造反的政策之一,只允許幾家擁有一把菜刀,這聽上去是殘酷的制度,細想想,跟童話沒區別。元朝的餐飲業和商業空前發達,肯定是需要刀子的,而且那時候出土的民間刀具也是不少的,何況朱O璋等人造反的時候,手裡有那麼多的武器,還有民間各種大大小小的造反事件都是需要刀槍的,那些刀是怎麼變出來的?事實就是這樣:蒙古允許民間存有刀具,但是不允許擁有殺傷性的大刀和以及殺傷性武器(弩等)當然還有火器(火銃等),當然弓在元朝絕對是允許存在的。這是指全元境內,


其實對元朝造謠的言論還有不少,比如說“月餅字條”等等。這個故事講的是漢人不堪元朝統治,在月餅裡寫字條曰:“八月十五殺韃靼”。這顯然是當時的紅巾賊製造的故事,當時起義的的軍隊都和這字條沒什麼關係的,不可能這一天全國風起雲湧討伐元朝的,這簡直是童話故事。我希望“反元志士”們用自己的腦袋或者屁股想一想,推理一下邏輯在說話好不好?


歲月地圖


元朝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爭議,我覺得關鍵在於元朝統治者不重視筆錄記載,所以現在大多人對元朝的印象都是從明史中瞭解的。

我個人認為,毋庸置疑,元朝對於漢人來說是一個黑暗的年代,

第一:人分四等,漢人最低。但聯想一下,元朝進攻歐亞,遇見頑固抵抗的城池,哪一座不是屠戮殆盡?南宋抵禦尤為激烈,這源於我們不屈的性格,以至於讓元朝統治者都能被我們折服,積極吸納我們的文化,給我們分個三四等人我個人認為也是那些大蒙古主義者的仇漢思想,但總的來說,漢人在元朝的生活也沒有說是當牛做馬,生不如死,漢人在蒙古人打仗的時候也並不是炮灰。

第二:八丐九娼十儒的劃分。元代鬱郁不得志的漢人太多,這對於傳統中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的中國士人來說是最不能接受的。但同時期漢人當朝官的比例也有60%左右,至於很多人鬱郁不得志,這主要是因為元朝設置的官吏實在太少,而且元統治者大多文盲,和野獸一樣只知道打仗,官員任命根本懶得操心,於是很多世襲官吏由此出現,這也是元末人民生活艱辛的主因之一,由此以來,哪些只知道死讀書,考科舉的書呆子們就肯定不會得到重用了。

接下來說說我個人眼中的元朝。

第一:詩歌



這裡只例舉王冕的一首,另外還有施耐庵、楊載等,還有關漢卿的曲,他們中一些是抒發不得志的,另一些則是說景色優美,自己今天又去哪玩的,很少有一篇說百姓多麼苦,活不下去,元朝欺負人的,這個數量比之唐代都說不上多,窺一管而知全豹,這說明元朝時人民生活水平是不差的。

第二:科技。郭守敬的《授時歷》。黃道婆的棉紡織。王枕的《農書》等等等等,可以說是一個科技發展璀璨的時代,特別是紡織業、農業、數學,取得了前無古人的成就。而這些在明代卻慢慢衰落了。眾所周知,科技的發展需要以物質為基礎的,吃不飽穿不暖生活不自由,人們還會去研究這些嗎?

第三:商業。元大都群英薈萃商販雲集,拋開其他不說,只是這點就可以和唐長安,明燕京相媲美了。這甚至可以說是一個資本主義差點萌芽的時代。

第四:朱元璋。老朱本人的性格懂歷史的人都知道,睚眥必報可以說毫不為過,他的殺大臣和不信任朝臣的行為和他幼年時被官吏壓榨是密不可分的,另外他還大肆分封親屬,為子孫後代積極謀各種福祉,這實在是一個敢想敢幹的人。但就是這樣一個人,這樣一個推翻元朝統治並給自己取名為銖元璋的人,卻實行了開明的民族政策,吸納大量蒙古官吏,就連鎮守邊境這麼大的事都交給了寧王手中最精銳的哚顏三衛,他們可都是蒙古人(雖然是一群見錢眼開的蒙古人)這點可以看出,元末起義人們紛紛響應,敵視的是統治政權,但對於蒙古人,他們真的又說得上恨嗎?

本不想說這麼多,但看到好多人都在罵,說給元朝說好話的就是漢奸走狗,後媽養的之類的,一味為元朝說話的人是不對的,但我們也應公允的看待歷史,特別是那些樂意把知識拿出來分享的人,我真不知道這有什麼錯?為什麼要被罵?我並不是想為元朝洗白或什麼,從民族主義出發,這真的說不上一個好時代,但他短短一百年的時間裡為中國的發展造成的推動力量也是無可置疑的,歷史不能太主觀,史實需要人們共同發掘補充,來構成我們偉大中國歷史的一部分。


北冥的魚62005397


最大的慶幸是,以前的蒙古和滿人的後裔也認為那種野蠻行徑是不對的,說明漢人的文化已經高度同化了這些少數族裔。他們認為自己祖先沒做過這麼缺德的事,這種想法的本身就是一種進步,他們已經脫離了他們祖先的野蠻。因為他們祖先可是認為他們的行為是天經地義的,可喜可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