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和90和00後哪個年代的人吃苦多一些?

遺忘過去207940664



整體上而言,這三個年代的人由於基本上是獨生子女,因此不存在早此年代出生的人所吃的苦。可以說,這三個年代的人是在蜜罐子里長大的。即便進入了職場,也沒有什麼苦。

但是,也有吃苦的。經濟條件差的家庭。尤其是沒有脫貧的家庭。還有農村留守兒童成長起來的孩子。

這三代人有一個共同的所吃的苦,就是讀書之苦。現在學校教育,可以說是對孩子的“摧殘”和“迫害”。他們讀書太苦太苦了。

客觀而言,他們將面臨最大的苦。當他們的父母年邁時,他們所吃的苦,是非這些年代的人所想象到的。他們要贍養四位老人,而且由於他們是獨生子女,因此,沒有人幫助。不僅僅於此,他們碰到重大困難,受到較大的挫折,面臨重要的人生選擇,沒有兄弟姐妹商量,也沒有兄弟姐妹幫助,都得由他們自個解決。這些都是大苦。

所以,做父母的要健健康康地活著。健康的身體就是給孩子最大的幫助,比給錢孩子更重要。同時轉變養老觀念,將傳統的兒女養老觀念轉變到社會養老上去。還有,這三個年代的青年人,從現在起,就要有吃苦的準備,並且培養吃苦的能力,從經濟上、精力上、心智上,都做好準備。

衷心地祝願這三個年代的青年人不為困難和苦所嚇倒,面對現實,事業有成、生活幸福。


鯽魚湖


我是一位名副其實的80後小夥,對於你這個問題我覺得80後吃苦最多一些,為什麼這樣說呢,小時候是記不清了,就拿讀書時期來說,當時我生活在農村,每天放學回家除了繁忙的作業外,還要幫家裡務農,餵豬,喂牛,割豬食,牛食等,下田插秧,收谷都會參與,80後的農村父母基本都是在家務農外出打工的很少,那個年代的玩具也很少,都是父母做或者自己做的,印象最深刻就是滾鐵環,拍煙盒,彈玻璃珠。

而90後給00後就會好許多,父母很多都外出務工,經濟條件好了許多,有的跟著父母走出了農村,也有的留守家鄉跟爺爺奶奶過,80後有不少父母一直是務農狀態,打拼都靠自己,而90後給00後大多父母已經為他們鋪好了路。


垃圾小子傑哥


作為一名實實在在的90後,我不敢妄自評論我沒有經歷和參與過的80年代。但是我認為一個時代人的辛苦有分很多方面。比如說:九零後的童年時期、學生時期以及成年時期,每個時期應該都會有不同的對於“辛苦”的不同理解。而“辛苦”的來源也是多方面的,有來自家庭背景、家庭環境的,有來自社會輿論,學校教育的,也有來自自身條件不同等的,等等都會引起對“辛苦”不一樣的定義。

拿我自己來說,我經歷過的那三個時期,就我自己而言前面童年時期是我現階段經歷參與過的人生中最輕鬆、幸福的時候了,反之步入成人行列後,褪去學生的稚氣,裝著家人的期待和對自我的要求,一步一步地邁向一無所知的社會,從此需要依靠自己自給自足,需要一個人承受來自於不同地方,不同人施與的壓力,需要自己解決遇到的困難,需要清楚地明白撒嬌、賣萌、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這讓初出茅廬的“新社會人”一下子難於融入進去,漸漸地對於那些自我調節能力偏弱的人而言自身就會產生越來越多負能量,處事效力降低,生活質量下降等眾多問題也會隨之而來。這就出現了早前在輿論上看到過的一句話,形容我們這代九零後為“垮掉了的一代”其實我想說我們九零後並沒有跨,不僅沒垮,還會越來越強。請稍微留給我們一點時間,我們會為自己正名。

當然,上述感言並沒有強調我們90後一定是辛苦的那一代,因為我知道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不同的情景,八十年代,新中國經濟處於發展階段,父輩忙於養家,無暇顧及家庭,生活家庭愛的缺失帶來的辛苦,難以言喻,無法言表;零零時代的孩子走在了國家繁榮昌盛的康莊大道上,正是祖國著力培養的目標,看似燦爛無比,但是辛苦還是存在與各種上不完的補習班、輔導班,還有學不完的琴棋書畫等,這種辛苦是實實在在看得見的。

故我並不想去評判到底哪個時代的人最辛苦,只想說辛苦熬過去就是甘甜。沒有白吃的苦,要堅信今天所吃的苦都是為後來的甘甜做鋪墊!

生活如此美麗,也願您笑靨如花!(以上僅代表個人見解)






小娟說電影


為什麼很多胡人學者把漢人當小丑看!實際漢人學者就是自賣自誇肚子裡什麼都沒有,有的都是屎要不就是破罐的破摔這就是漢人學者真實面目。我作為湖人後羿看到漢人學者依靠文字說假話就像笑,自私欺人,自高自大。如果我們胡人不創造唐朝明朝清朝可能某些人寫小說都沒地方去寫。我們胡人改變漢人對感情的認識。服飾衣帽的改變,語言的立體。字畫的神美。詩句的完整,教你們學會扎腰帶,學會穿襪子。改變了你的生活習慣,又改變了你們的政治視野。漢人的軍隊就是有我們胡人創造的多樣化。比如說弓箭有我們胡人改造過的。早前漢人土地還沒有一個安徽省大,而且就這麼大個小地方還能設立好多國家。等等可憐可笑吧?要不我怎麼說自賣自誇呢?











胡人圈


我是90後。這個問題你問30個人可以給你30不同答案。出生在90年的一個農村家庭裡。00後畢竟剛進入社會,個人暫時不考慮00後。80後這部分人個人感覺對90後成見還是蠻深的,說難聽點就是看不起90後。80後之所以看不上90後的根本原因,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懂得了怎麼節省。在他們那個年代一日三餐都可能成問題。隨著改革開放,這些人群抓住了國家給與的政策機會,事業有所成就。而90後不同,生活上沒有經過80後所受過的苦,再加上那段時間上面沒有大的發展方向,加上很多崗位處於飽和,造成了90後處於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地位。加上經濟的提速,對於才進入社會四五年的90後根本就反應不過來。所以個人認為80後在生活成面上吃的比較多,而90後是在精神成面吃的苦比較多。這個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淋了雨的空氣


明確的講,00後的事不好說呀。

八零後如今已經接近四十歲,接力了70.60.50年代人的辛苦,趕上好時代,享受到了改革大潮帶來的實惠,積累了一部分財富,脫離了困難。

對於90後就有些兩可,這個時期出現了幾個詞‘‘啃老’’‘‘新新人類’’‘‘打工族’’‘‘跳槽’’等等特點明確,是一群生長在大棚裡的人。禁得住風吹雨打的已經成了氣候,創業成功,也算是承上的完成了銜接。

而00後呢,剛好是個時代發展進入快車道,經濟發展進入關鍵期,智能產品開發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首先、智能產品中的電腦小型化,使得生活更加便捷。手機的方便及普及性帶來了其它產品無法替代結果。但智能手機技術的發展,使手機遊戲的開發已經突破了一個高度,由於太好玩的緣故,從而使得人沉迷,手機的幾個重要功能和使用率最高的APP如下:

常用功能,溝通工具,電話、微信為首;各種生活APP如:交費、會議、智能家居等等。

但是00後為主流的人手不離幾,機不離手,成了‘‘低頭族’’‘‘遊戲族’’更有這樣的調侃語‘‘要想毀掉一個孩子給他一部智能手機’’可見智能手機在發揮便捷功能的同時,也存在合理引導使用的問題。

就以上的論述可見有部分的00後,將沉迷在遊戲裡不能自拔,而生活是需要不斷在生活中去錘鍊,得不到錘鍊的一代會帶來痛苦的未來,務必接受即將吃苦才能走過無耐的未來。

所以我以為最能吃苦的老一輩,和即將吃苦的00後會形成鮮明的對比。


仁厚難得


說到80年代90年代00年代的人,要屬80年代的人最苦,他們生在改革開放的年代,經濟產業化剛進入白熱化,有很多懷著創業的人都走在背井離鄉的路上,也有一部分人因天時地利人和走上了成功。

加上經濟快速發展,有人多跟不上腳步的的80年代的人跟90年代甚至00年代的相比產生代溝,生活習慣不一樣,討論的話題完全不一樣

所以80後的人最苦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來。


山城周員外


我80末期,上小學6年級需要住宿,自己帶菜做飯,申初中要考試,一批人小學畢業就開始就業。初中初二開始補課,一樣住宿,週末回家一趟,幾十裡山路…

比我們早出生的結婚容易,到我們了就要車要房…算咯,不說了


會飛的鳥人都是天使


哪個年代的生人吃苦都不多,或者說根本沒吃過苦,連苦是什麼未必能分清楚。這三個年代的生人正趕上中國變化最大的年代,物質極大豐富,沒有什麼苦吃。

真正吃過苦的是三、四、五十年代生的人。三四十年代生的人,正趕上新中國成立不久,五十年代大鍊鋼鐵,生產力當時低下,全靠人力畜力作動力。修水利挖溝渠,那會可沒一點機械可用,全靠人肩挑手抬。


張俊188348


人降臨到人間,第一聲啼哭就是"苦阿",任何人在世上都要經歷各種各樣的辛苦,一個人不可能隨隨便便成功。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辛苦,不管什麼90後,還是80後。勇敢的迊接吃苦,同時收穫該來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