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翡翠常說「底」和「翠性」,究竟是什麼意思?

談起翡翠常說“底”和“翠性”,究竟是什麼意思?


之前我們曾說到種水色與翡翠品質高低的關係,但是除了翡翠的種水色之外,翡翠的“底”與“翠性”同樣也是綜合鑑定翡翠質量至關重要的方面。

翡翠的“底”在民間又被稱為“底張”或“底章”。“底”和“種”是不可分割的概念。對於某一塊翡翠,可能既有底又有種。這時底是指顏色較淺的基底部分,而種則是指顏色較深的顏色部分。

談起翡翠常說“底”和“翠性”,究竟是什麼意思?


確切來說,“底”是指翡翠的純淨度以及其與水、色彩之間的協調程度。翡翠的“底”從好到差,可以分為以下幾種:玻璃底、糯化底、糯玻底、糯冰底、冰底、潤細底、潤瓷底等。

(1)玻璃底

透明無雜質,結構細膩均勻。隔1釐米厚翡翠也能看清字或物。種老水好,全部由硬玉組成,非常純淨,不含任何雜質,質量極佳。玻璃底往往與玻璃種相互融合。

談起翡翠常說“底”和“翠性”,究竟是什麼意思?


(2)糯化底

透明至微透明,色澤均勻化的開。無雜質,屬老種。質量很好,僅次於玻璃底。

談起翡翠常說“底”和“翠性”,究竟是什麼意思?


(3)糯玻底與糯冰底

介於玻璃底和冰底之間。

談起翡翠常說“底”和“翠性”,究竟是什麼意思?


(4)冰底

冰底翡翠有冰碴存在,看上去像稀飯,因此往往又被戲稱為“稀飯底”。除冰碴狀物外,無其他雜質,屬老種,質量好。

談起翡翠常說“底”和“翠性”,究竟是什麼意思?


(5)潤細底

亞透明至微透明,結構(質地)細潤,底白潔淨,帶翠時俗稱“白底青”。

談起翡翠常說“底”和“翠性”,究竟是什麼意思?


(6)潤瓷底

微透明到不透明,色底如瓷,雜質有多有少。綠色較多的潤瓷底被稱為“幹青底”,當綠色佔據絕大多數時,打破了種與底的平衡之後,就變成了“幹青種”。簡單來說,是底還是種,主要取決於某一顏色的多少。

談起翡翠常說“底”和“翠性”,究竟是什麼意思?


談起翡翠常說“底”和“翠性”,究竟是什麼意思?


“翠性”指翡翠晶體解理面的反光,是翡翠的主要標誌之一。翠性大小說明翡翠顆粒的粗細:當翡翠的平均粒度在0.2毫米時,肉眼觀察不到翠性,翡翠種、水較好;而當平均粒度大於0.35毫米時,肉眼可明顯觀察到翠性,透明度差。翠性越不明顯,說明品質越佳。

談起翡翠常說“底”和“翠性”,究竟是什麼意思?


翠性俗稱“蒼蠅翅”,因為解理面在光線照射下,出現的一個個猶如蒼蠅翅膀的亮白色反光 小面的特徵。“蒼蠅翅”往往呈長條狀或不規則片狀出現。是否具有“蒼蠅翅”現象,是鑑別翡翠真假的一個重要標誌。

談起翡翠常說“底”和“翠性”,究竟是什麼意思?


然而,並不是所有翡翠製品都有“蒼蠅翅”。在表面變化小、容易拋光的成品素體中和戒指、吊墜等鑲嵌類翡翠中, “蒼蠅翅”往往難以見到。

談起翡翠常說“底”和“翠性”,究竟是什麼意思?


觀察“蒼蠅翅”需要一定的訣竅:一是要在翡翠反光面上觀察;二是觀察部位應儘量避開拋光較好的部位,應在拋光不完全或較不易拋光的部位進行觀察,如弧翠戒面的底部平面位置、手鐲的內圈部位;三是儘量尋找翡翠結晶粗糙的部位進行觀察。

談起翡翠常說“底”和“翠性”,究竟是什麼意思?


種水色,是一塊翡翠能夠成為優質翡翠的基本條件。好的底,更是調和了種水色之間的和諧關係,是好翡翠的關鍵所在。而翠性則是個磨人的妖精,它與翡翠的透明度成反比,但如果完全沒有翠性,那它99%就是一顆“魚目”。好翡翠,種、水、色、底和翠性,五個方面一個都不能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