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早衰可致严重减产,三管齐下可预防

水稻早衰是水稻生育后期(抽穗至成熟)根、茎、叶功能过早衰退的一种

“未老先衰”现象。它削弱了功能叶的光合量 ,减少了灌浆物质来源, 导致籽粒充实不良 , 瘪谷增多而减产 ,农民称之为“立秆死”或“返秸”。

水稻早衰的原因

水稻早衰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10个方面。

1. 品种抗逆性差容易引起早衰。

2. 翻地潜或长期不翻地,土壤板结,根系发育不良, 容易造成水稻早衰!

3.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长期淹水不晒田,特别是烂泥田,在缺氧的条件下,很容易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毒害根系,根系发育不良,容易导致水稻早衰。

4. 水稻氮肥过剩、钾肥不足,其它营养元素缺乏或失调,容易导致水稻早衰。

5.

盐碱地撤水过早,盐害根系,容易导致水稻早衰。

6. 二化螟、稻螟蛉、水稻纹枯病、细菌性茎基腐病、稻瘟病和菌核病等病虫害严重的水稻田,容易出现早衰现象。

7. 秋季温度偏高的年份,撤水过早的地块,土壤干裂,根系受害,容易出现早衰现象(粳稻)。

8. 秋季有阶段性低温的时候,一些氮肥偏大的地块,低温过后,根系失去活力,容易出现早衰现象(粳稻)。

9. 越区种植的早熟品种,或者有早穗或减叶现象的水稻,如果肥水管理不当,秋季高温时,容易出现早衰现象(粳稻)。

10.中后期群体关系恶化,株间荫蔽,病虫害迅速蔓延为害,造成功能叶减少,光合作用减弱。

防治方法


为防止水稻“早衰”,需要从水、肥、药三个方面加强田间管理,三管齐下!

一、水分管理

“叶衰先衰根”。水稻生育后期切忌长期漫灌,严防根系缺氧。管理上可加重露田程度,让更多的氧气进入土壤中,以减少有毒物质的产生,使根系少受毒害、保持持活力,使茎叶保持青绿。

水稻齐穗后 ,则应保持湿润灌溉 ,按干、湿交替原则进行管水 ,灌浆期以湿为主 , 蜡熟期以干为主, 干湿交替到成熟, 切不可断水过早, 否则会人为造成早衰 , 一般收割前7天左右断水为宜。

水稻早衰可致严重减产,三管齐下可预防

二、合理施肥

1、 巧施穗肥

施穗肥最佳时间是幼穗分化第一期(用手摸基部茎杆变圆)至第二期(剥开幼穗可见顶端呈小白毛尖状),数量以市售大颗粒的氯化钾为例,20--25斤/亩为宜;不宜施用小颗粒和粉面型的钾肥,这些小粒型的钾肥易粘着在叶面,出现烧苗现象。

2、根外追肥——喷施叶面肥。

根外追肥宜在孕穗末期至齐穗期进行,对生长正常、无明显早衰现象的田块,一般每亩可用磷酸二氢钾100~150克加尿素0.5~1千克,对水50千克喷雾,每5~7天喷1次,连喷2~3次。

三、合理用药

水稻纹枯病、稻飞虱等是水稻后期的主要病虫害。由于这些病虫害发展速度很快,如不及时采取措施防治,极易造成严重为害,从而加速水稻的早衰。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1、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一般在分蘖盛期、孕穗期至抽穗期发生,此病危害叶鞘、叶片,致叶片枯死,使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减轻,造成产量损失,严重时引起倒伏,加重稻飞虱的危害。

防治上需(1)管好肥水:根据水稻的生育时期和气象等情况,合理排灌,彻底改变长期深灌高湿的环境,以水控病,其中尤以分蘖末期至拔节前进行适时晒田,后期干干湿湿排灌管理,降低株间湿度,促进稻株生长健壮,对控制纹枯病的效果显著。

(2)药剂防治:在水稻分蘖末期和破口前3-5天,用井岗霉素或己䂳醇等药剂加以防治。

水稻早衰可致严重减产,三管齐下可预防

2、稻飞虱:

稻飞虱本身迁飞能力较弱,主要随气流迁飞。大风带来的降雨,有利于稻飞虱的迁入和繁殖,同时使防治效果大打折扣。

稻飞虱吸食水稻茎基部汁液,同时排出大量的含糖类有毒粘液,使稻丛基部变黑,叶片发黄干枯,大规模发生会很快造成水稻成片枯死倒伏。

水稻早衰可致严重减产,三管齐下可预防

加强田间调查,扬花后至收割前田间虫量应控制在百株虫量1200头以内;针对迁飞中的稻飞虱落地成灾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否则短时间即可造成水稻穿顶倒伏。

需及时排干田水,亩(667m2)用50%的敌敌畏乳油250--300克与25--30公斤湿润细砂土拌匀,密封堆闷3--5小时,在田间露水干后撒施,下午16:00前结束(撒毒土人员下田前需作好安全防护措施),可迅速杀死绝大部分飞虱,然后喷施吡蚜酮或噻虫嗪等进行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