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方股份被中方一元收購,長安鈴木有了更多可能

日方股份被中方一元收購,長安鈴木有了更多可能

它在汽車四化的大潮下,或許會朝著混合所有制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方向前進。


《汽車商業評論》記者 張南


長安汽車和鈴木汽車終於正式分手,不再合資經營重慶長安鈴木汽車有限公司,但這並不意味著長安鈴木不復存在。

9月4日,長安汽車與日本鈴木和鈴木中國達成協議,以1元人民幣現金收購對方分別持有的長安鈴木40%和10%的股權,12月31日前收購完成後,長安汽車持有長安鈴木100%的股權。


日方股份被中方一元收購,長安鈴木有了更多可能


這也就是說,維持了25年婚姻的合資公司長安鈴木未來將過上單親生活,《汽車商業評論》認為,這並非壞事。

長安鈴木合資至今大約25年,在小型車領域有過風光歲月,2011年達到了22萬輛的銷量頂峰後開始下跌,2016年,銷量下降為11.5萬輛, 2017年為8.6萬輛,同比下滑了25%。而今年上半年長安鈴木更是同比大跌71.2%,銷售僅為2.4萬輛。

公告顯示,長安鈴木去年淨利潤為-8179萬元,而今年1-4月淨利潤則虧損1.1億,經審計,截至今年4月30日,長安鈴木的資產總額為453052萬元,負債總額為480444萬元,淨資產為-27392萬元。

面對虧損局面,長安汽車敢以1元人民幣收購,這已經顯示出長安鈴木的價值所在。

7月19日,一汽夏利決定以不低於1元的價格對外轉讓全資子公司天津一汽華利汽車有限公司,但未來受讓方須承諾,保證歸還華利汽車應付一汽夏利不低於 8 億元的欠款。

先前早就傳出鈴木要退出中國的聲音,但是遲遲未果的主要原因,《汽車商業評論》認為,大概在於如何談妥退出的條件。現在,終於,鈴木無心戀戰。

在當前條件下,如果未來長安鈴木進行混改,那麼也有不小的想象空間。而且,就長安鈴木目前的經營現狀,不再有固執的鈴木的羈絆,它的發展之路或許會更加通暢。


日方股份被中方一元收購,長安鈴木有了更多可能


這也是為什麼在鈴木退出聲音逐漸公開化之際,長安鈴木不僅繼續在外開設新的經銷店,而且還繼續參加各大車展的重要原因。

根據雙方協議,在解除合資協議後的過渡期內,鈴木將通過授權許可的方式保證長安汽車繼續生產目前使用鈴木商標的乘用車,所有的售後服務不變,保證現有的長安鈴木用戶不會有後顧之憂。

有外媒報道,長安汽車的鈴木車生產許可期限也不過剩下兩年不到的時間。但《汽車商業評論》認為,未來或許長安鈴木可以用鈴木品牌貼牌長安汽車產品銷售。

早年,面對鈴木遲遲不能提供新產品,長安汽車曾經有過這種動議,但是被固執的鈴木修社長拒絕。如今退出之後,是否能夠有轉機,可能要考驗中方智慧。

根據《汽車銷售管理辦法》中對於品牌退市的相關規定,汽車供應商在停產某款車型或品牌全線退出之後,要保持10年以上的配件生產銷售服務。那麼,鈴木為了維護自己的聲譽和順利退出,在很大程度上必須要考慮中方的需求。


日方股份被中方一元收購,長安鈴木有了更多可能


今年6月,昌河汽車對外宣佈,昌河鈴木經股東各方友好協商,日方股東將所持有的昌河鈴木全部股權轉讓給昌河汽車,並於2018年5月30日完成了股權以及公司名稱的登記變更手續。此前,鈴木方事實上已無人在合資公司從事管理工作,也很久沒有提供產品,昌河鈴木甚至已經設計新標銷售昌河汽車設計的產品。

1993年和1995年,長安鈴木和昌河鈴木先後成立,可謂是較早在中國合資生產的國際汽車公司。其時,汽車對於國人來說還是個奢侈品,所以售價親民、體型小巧的鈴木在國內很有吸引力,這讓奧拓、北斗星、雨燕一時風頭狠勁。


日方股份被中方一元收購,長安鈴木有了更多可能


但是鈴木一直不能正視中國市場的發展趨勢,在中國汽車市場競爭開始白熱化之際,因為始終不能提供適合市場的新產品,開始走下坡路。中國市場堪比美國市場,2013年,它已經退出美國市場,因為合資身份,退出中國市場相對困難,直到2018年的現在。

此後,恐怕鈴木將主要專注於日本本土市場和經濟剛剛起步的印度市場。2017年印度乘用車排行榜中,前十名車型有7款來自鈴木,前五名也被鈴木包攬。而在2018年7月總銷量中,排名2-5名的車廠全部加起來才能追上鈴木。

未來,如果長安鈴木能夠繼續延續鈴木的一絲香火,或許對它未來再次入華還有一點機會。當然,長安鈴木本身在汽車四化的大潮下,也有更多的可能性,它或許會朝著混合所有制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方向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