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一生的最強敵手不是項羽,而是此人,雄才大略世界聞名

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成為最終的贏家,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布衣天子。劉邦就是漢高祖。

漢高祖劉邦在建立西漢的初期,分封了不少諸侯王,韓王韓信就是其中之一。(秦末漢初的時候是有兩個韓信的,漢初三傑的那個韓信已被呂后所殺。)

由於韓王信的封地是在北方,跟匈奴靠近,所以常常受到攻擊。

而此時匈奴正是最強盛的時期,他的首領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冒頓單于。

這一次,韓王信的王都馬邑被冒頓單于的匈奴大軍包圍,岌岌可危。

於是韓王信就一面派人向長安告急,一面去跟匈奴求和。

劉邦方面得到了消息馬上就派兵救援,但同時劉邦又派人去責備韓王信:你怎麼能擅自跟異族外交?

漢高祖劉邦一生的最強敵手不是項羽,而是此人,雄才大略世界聞名

劉邦懷疑韓王信懷有二心。

在這種敏感時刻,保持信任或者故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能才是最佳策略。劉邦自己在楚漢戰爭的過程中就經常面臨著韓信、彭越、英布等人的忠誠問題,但劉邦無一例外都選擇了信任和妥協,他根本不敢追究,一旦追究,這些人都會立刻背叛。

這一次,劉邦早已不是當年的他,又或者他並沒有把韓王信放在眼裡,以致於處理比較隨意。

果不其然,韓王信非常恐懼,他害怕劉邦會對他下手,就直接獻出了馬邑,向匈奴冒頓單于投降。

韓王信的恐懼還有另一個深層原因。因為劉邦建國之後所封的幾個異姓諸侯王都被劉邦除去,他感覺到自己遲早也成為刀下亡魂。

冒頓單于得到馬邑之後,繼續南下,攻克太原郡。

公元前200年,冬天,漢高祖劉邦親率大軍三十二萬北征匈奴和韓王信。

漢軍在太原郡的銅鞮大破韓王信,斬殺了韓王大將王喜。韓王信狼狽逃往北方投靠了冒頓單于。

勝利來得非常容易。原因很簡單。韓王信本來就不是什麼用兵之才,靠著貴族的身份才能夠在秦末成為一股勢力。他本人萬萬不是劉邦的對手,所以,一經交戰就徹底潰敗。

此時,韓王信的將領曼丘臣和王黃等擁立了趙國的舊貴族趙利為趙王,跟韓王信、匈奴的冒頓單于結成聯盟,對抗劉邦。

冒頓單于就派左、右賢王率領騎兵一萬跟王黃他們會合,在光武、晉陽(太原郡首府)一帶構築營壘,阻擋漢軍的北上道路。

但從兵力和戰鬥力方面,漢軍都處於絕對優勢,劉邦也是久經沙場的老將,於是,漢軍發動進攻,很快又把匈奴和韓王信殘部打敗。

匈奴騎兵戰敗後向北方逃竄,稍稍逃離了漢軍的追擊範圍之後,又迅速集結到一起,繼續抵抗。

但很明顯,這點兵力根本遏制不住兇猛的漢軍,他們最多也只能起到拖延時間的作用而已。

漢軍再次發動進攻擊潰匈奴騎兵。

精通兵法的漢高祖深知,這樣打了跑,跑了再來,正是匈奴騎兵的游擊戰術。要是不能將他們徹底消滅,戰勝的意義並不太大。

於是,劉邦指揮漢軍窮追猛打,不讓敵人再有機會集結成軍。漢匈雙方的戰場就不斷向北推進。

這一連串的勝利,都使得劉邦產生了輕敵的情緒。

匈奴騎兵不過如此,冒頓單于難道還能強過項羽?

絕對不可能!

不過此時正是寒冬,氣溫非常低,太原、晉陽一帶又是北方,漢軍對於這一點很難忍受,史料記載,士兵們手指被凍掉的人有十分之二三。

漢軍士兵不適應天氣的嚴寒肯定是實事了。這一點對於北方的匈奴人而言,當然是佔據一定優勢的。

不過,劉邦卻對此置若罔聞。因為他自己入住到晉陽宮中,錦衣玉食,當然不知道底層士兵的苦。

劉邦決定要會一會這個匈奴的冒頓單于,他要一勞永逸地解決匈奴問題,就像當年的垓下之戰一樣,讓對手徹底消失。

漢高祖有此雄心壯志,可敬可畏!

漢高祖劉邦一生的最強敵手不是項羽,而是此人,雄才大略世界聞名

於是,他派出使者去匈奴軍中,名為交涉,實為偵察敵情。

冒頓單于當然對此瞭然於胸,他決定採用示弱之計。

冒頓將精銳部隊都藏起來,所以漢軍的使者到達後,看到匈奴都是些老弱殘兵,連牛馬牲畜也都瘦弱不堪。

使者一連去了十個全都這麼說,並且據此判斷,匈奴軍不堪一擊。

劉邦還是有所懷疑,又派婁敬去看。

不過實際上到目前為止,劉邦已經被冒頓計策所騙,因為他還沒有等婁敬回來就率領大軍北上了。

大軍在途中遇到了婁敬。

婁敬說:我看到的和前面十個人一樣,但是我的看法和他們相反。兩軍交戰都是要把最精銳的部隊展示給對方看,好讓對方害怕。但匈奴人全是老弱殘兵,很明顯是故意示弱,要引誘我們深入,然後伏擊我們。所以,我認為絕對不能輕易進攻匈奴。

劉邦一聽,火冒三丈,大罵:你這個死東西,靠兩片嘴皮子當上了官,居然在這裡擾亂軍心!

婁敬就被劉邦給囚禁起來了。

等回來再收拾你!

我有點奇怪,既然派婁敬去看,為什麼又不聽他的意見?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劉邦對於匈奴的情況是一無所知,冒頓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才能如何,膽略高低,全都矇在鼓裡。

《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

劉邦此時的狀況可能是最差的一種,“不知彼而知己”還是可以奮力一戰的。但中了敵人的示弱之計,就會輕而無備、魯莽冒進。這是犯了兵家大忌的。

劉邦作為一個沙場老將,認為機不可失。於是決定脫離步兵,自己率領騎兵先行。

兇狠而深沉的冒頓在白登山設下了埋伏,他正在等待大漢天子進入自己精心編織的口袋。

他曾經殺死自己的親生父親,匈奴國的單于頭曼,如今他又將目標對準大漢的最高首腦。

一生都精於計算的劉邦,在打敗了項羽這個強大對手之後,就以為自此再無抗手。他正在步入另一個精於計算的人為他設置的圈套中。

劉邦的騎兵先到達平城,然後到了平城之北的白登山,此時他的步兵被遠遠甩在了後面。

冒頓指揮他的四十萬騎兵將漢軍團團圍住,水洩不通。

此時的劉邦陷入了當年項羽垓下之圍的境地,他命令士兵突圍,但交戰幾次,都難以成功。匈奴這邊,想直接將包圍圈中的漢軍聚殲,但也陷入苦戰。可以想見,這隻漢軍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雙方成了相持不下的局面。

漢軍在被圍七天之後,糧草斷絕,又得不到外面的救援,陷入絕境。

正在此兇險萬分的時候,陳平獻上一計使得漢軍得以逃脫。《史記》中說陳平的這條計策“其計秘,世莫得聞”。也就是說,只有劉邦和陳平知道,其他人都不知道。

不過,從《史記》的字裡行間,我們也能知道一點端倪。劉邦派人賄賂了冒頓最寵愛的閼氏(匈奴的皇后)。

漢高祖劉邦一生的最強敵手不是項羽,而是此人,雄才大略世界聞名

閼氏對冒頓說:我們現在就算得到了漢朝的土地也不會居住在這裡,而且漢朝皇帝似乎有神明保護,你看是不是?

閼氏的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冒頓就算殺死了劉邦,能得到什麼好處嗎?無非是讓匈奴人在漢朝邊界瘋狂搶劫一把。匈奴人是遊牧民族,冒頓雖然算得上雄才偉略,但還缺乏統治中原農耕文明王朝的能力和經驗。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冒頓還是決定放劉邦一條生路。

當然,除了陳平的秘計和閼氏的枕邊風,冒頓也有在軍事方面的考慮。

他和韓王信的部下王黃以及趙王趙利是約好了日子會合的,但是王、趙他們卻一直都沒有來。冒頓也在懷疑他們的忠誠度,他們畢竟是漢人,會不會又揹著自己再次勾結了漢朝。而且漢朝的大軍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損失,他們的戰鬥力也很強。這些所有的因素加在一起,使得冒頓也產生了軍事方面的疑慮。如果硬要殺死劉邦,能不能成功?會不會產生變數?

於是,冒頓命令士兵解開一小部分的圍困使得劉邦得以逃脫。

這裡也有一點要交代一下。漢軍在陳平的指揮下,拉滿弓搭上箭,做好了十足的戒備,面向匈奴,緩緩從白登山撤出,井然有序。

從這一點來看,漢軍的戰鬥力還是比較強的,如果冒頓選擇強攻,勝負也不一定會輕易揭曉。

劉邦回到平城之後,大軍才全部集齊。劉邦經此挫敗,不敢再輕易交戰,就撤兵了。匈奴方面也打道回府。

回去之後,劉邦馬上把婁敬給放出來,向他賠罪,說:我沒有聽你的話,以致於在白登被圍困。現在我把前面那十個不長眼的使者都通通斬首了。

不得不說,劉邦確實是一個智者,知錯能改是一個成大事者最大的政治素質。劉邦具備這一點。

和婁敬有同樣遭遇的人有很多,三國時期田豐也是因為勸阻袁紹出兵而被關押,事情果然一如田豐所料,袁紹兵敗了。當時有人就跟田豐說:前方的戰事都給你猜中了,這下主公回來肯定會重用你。田豐搖搖頭說:主公這個人太好面子,勝了還有可能放我一馬,現在敗了,我必死無疑。結果,袁紹果然將田豐殺了洩憤。

這就是英明之主和庸碌之主在關鍵時刻的區別。劉邦的成功絕非沒有道理。

白登之圍後,劉邦不再決定用武力解決匈奴問題。他轉而採取了婁敬的和親策略,以換取北方的安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