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在4家500強外企做HR高管,她說,真正的HR絕不是杜拉拉|中歐人物

18年在4家500强外企做HR高管,她说,真正的HR绝不是杜拉拉|中欧人物

小歐說

HR必須成為一個好的矛盾疏導者,這對從業者的心理學、社會學知識以及情商、領導力、影響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 中歐EMBA2007級校友吳靜

18年在4家500强外企做HR高管,她说,真正的HR绝不是杜拉拉|中欧人物

吳靜

中歐EMBA2007級校友

液化空氣(中國)大中華區人力資源副總裁

雖然世人對成功有不同的標準,但僅從職業生涯來看,擔任法國液空集團大中華區人力資源副總裁的吳靜,無疑是成功的。

過去的18年裡,她先後在賀利氏、西門子、固特異和法液空4家500強外企做HR工作,職位從最初的經理一路晉升為現在的副總裁。

然而吳靜本人並不以成功與否來評判自己,對她來說,在人力資源行業這些年的耕耘是“令自己滿意的”。

“每一家公司都為我帶來了很大的價值,我也做出了超出公司期望的業績,至今我仍然感激這些公司,並和以前的領導同事們一直保持著深厚的友誼。”

1

HR不是杜拉拉

提到HR,很多人會以為就是篩篩簡歷、發發工資,在吳靜看來,這只是HR最表面的工作。

“不懂人力資源的人會覺得HR只是一種錦上添花的工作,實際上並不是,HR必須成為一個非常好的矛盾疏導者,這對從業者的心理學、社會學知識以及情商、領導力、影響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吳靜解釋道。

她舉例說,當企業面臨轉型或變革而必須大量裁員時,HR在這個過程中既要幫助企業做好裁員,又不能得罪員工,既不能損害員工的合法利益,又不讓公司受制於某些員工的不合理訴求,這非常考驗HR的基本功力。

雖然裁員比較“鬧心”,但卻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組織變革,吳靜說。

18年在4家500强外企做HR高管,她说,真正的HR绝不是杜拉拉|中欧人物

比如,要把一條業務線獨立出來,到底設立幾個部門,是複製一個事業部還是直接垂直做下去,裡面涉及到的利益衝突都很難解決,不僅要涉及到人員的變化,還要有流程的變化。

曾經有一部紅極一時的電視劇《杜拉拉昇職記》,講述了主人公如何從一名基層員工蛻變為HR總監的故事,裡面的職場衝突常被認為是外企HR工作的寫照。但是吳靜看來,電視劇情與真實工作相比都太過小兒科了。

“什麼發張照片就辭職、就裁員了,我們的工作可比這個難多了。”

她回憶稱,曾經企業因為併購的原因需要關閉一些國內的工廠,導致工人的不理解和不滿,甚至開始滋生民族主義情緒,她只能連續多天談判到深夜,直到對方同意為止。

“要處理的危機可多了,”吳靜說,“所以說HR必須是個好的矛盾疏導者。”

2

成人達己 學會賦能

十幾年來,吳靜培養出的人才不計其數,單從她手下成長起來的人力資源總監就已有十幾人,目前分佈在各行各業。

“我的業務目標和使命,就是培養更多的人力資源總監和業務總監,”吳靜說。

她稱自己的個人風格是“成人達己”,管理風格與之有很大關係。與傳統的管控式和指導式不同,吳靜更傾向賦能團隊、激活團隊,這是她眼中自己的一大優勢。

“有些企業喜歡打雞血,但是雞血不能一天24小時打,有時候需要往前衝,有時候需要靜下心來反思,走到經理人的心裡去,從內心去驅動他。除了外在的工資、股票和期權,內在的自我成就感同樣重要,要讓他能夠自我覺察、自我教練,即使成長的過程很痛苦也會甘之如飴,”她解釋道。

18年在4家500强外企做HR高管,她说,真正的HR绝不是杜拉拉|中欧人物

吳靜到法液空任職後,將“教練”的概念引入公司並落地,三年的時間裡,培養了200多位中高級管理員掌握賦能的技巧。

“這是我非常引以為傲的事情。”她說。

也許有人會認為人力資源的本職工作就是要去成就他人,但是在吳靜看來,她並不是單純的喜歡幫助別人,這種想法更多地來自內心的一點“小情懷”,那就是通過培養人才和治理企業,從而讓整個社會變得更好

3

堅持學習 感恩中歐

她的這點小情懷源自在中歐的學習。2007年,吳靜來到中歐就讀EMBA課程,重塑自己的知識結構,增加專業領域的認知深度。

“我非常感謝這段經歷,它讓我的知識結構趨於完善,拓展了我的視野,為我後來的職業發展打下了基礎。”吳靜說。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她補充道,

“中歐重塑了我的人生和人生觀。”

“坦白地講,作為一名女性,我原來對自己的要求沒有那麼高,也沒有給自己設置過高的目標,但是來到中歐之後,認識了那麼多優秀的人,內心的火焰燃燒起來,突然覺得,自己一定不能做井底之蛙,於是就有了更高的追求。”

18年在4家500强外企做HR高管,她说,真正的HR绝不是杜拉拉|中欧人物

從中歐畢業後,吳靜心裡默默地有了一個願望,就是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雖然不敢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通過治理企業、培養人才,還是可以讓社會變得更好的,她說,“真的,

中歐讓我有了這麼一種情懷。

當然,情懷是重要的,但是要取得今日的成就,吳靜堅持學習的習慣也功不可沒。

“勤奮可以說是我身上一個明顯的標籤,我願意付出比同齡人更多的努力。比如別人在追劇的時候,我可能在學習、加班或者跟高手過招等等,”她坦言。

此外,吳靜強調自己一直從業務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而不是直接遵循人力的思維,這成為她職業生涯的另一個優勢。“經常有人會說我不像一個傳統的HR,但我覺得如果心中有一個傳統HR的形象,那麼就離成功的HR還有很遠。”

她坦承機遇對於一個人的發展同樣重要。“我正好趕上了外企在中國的黃金髮展時期,這個機遇也是不可或缺的。”

4

外企是中年人

民企是青年人

是否會考慮去民企,這是她經常會被問到的一個問題。

吳靜並不會直接給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她強調,無論去哪家企業,機遇都是很重要的,進入企業的時機也很重要,一定要和創始人的價值觀相契合,另外,自己的經驗一定要能夠幫到這個組織,這樣對雙方才是有價值的。

談到外企和民企的優劣時,吳靜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外企像一箇中年人,民企則像一個青年人。”

18年在4家500强外企做HR高管,她说,真正的HR绝不是杜拉拉|中欧人物

她說,外企之所以在中國繁榮了二三十年,就是因為它們在進駐中國之前就已經是成功的企業。外企成熟的流程、體系和經營理念,以及它們平等、透明、法治、以人為本的價值觀現在仍然值得很多企業去學習,這是外企本身的優勢所在。

民企的發展階段不同,現階段的民企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BAT這種體量大的公司,它們的流程體系和文化已經相對完善,有自己的鮮明特點,和外企相比,這類企業在商業模式的創新更加突出,在人員管理方面和外企相似;

另一類就是中小企業,這類企業的體系化建設和企業文化的梳理還在路上,處於百花齊放的狀態。

吳靜覺得,整體來說,民營企業正在從人治走向法治,充滿活力,未來的二三十年是屬於中國民企的時代。

5

保持樂觀心態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成功

生活中的吳靜充滿了正能量。她兩個P來形容自己,一個是Passionate(激情),一個是Positive(積極)。

“心態很重要,做人力資源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挑戰,有時還需要面對各種誤解,一定要能夠自己去化解這些問題。”她說。

“真正的人力資源工作遠遠比電視劇裡演的更復雜、更棘手,尤其如果處在一個較大的平臺,”吳靜感慨道,“因為我心態好,所以也不覺得遇到過多大的挫折。”

對於身處高位的管理者來說,精力永遠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對吳靜而言,每天工作12小時幾乎是她的常態。

18年在4家500强外企做HR高管,她说,真正的HR绝不是杜拉拉|中欧人物

她坦承,職場拼到最後拼的都是體力。“越到最後,高手的能力其實都旗鼓相當,就看誰的精力更旺盛了。

她說自己做事情很專注,不會三心二意,這樣可以得到更多的心流。休息的時候,她喜歡自己單獨待在一個地方聽音樂、看書或者發發呆,這樣能量修復得比較快。另外,和朋友聊天、交流想法,或者做瑜伽,不斷地切換場景,對她而言,同樣是很重要的修復方法。

儘管如此,吳靜並不提倡每個人刻意去改變自己的精力狀態,“像我屬於喜歡工作的人,也能從中汲取很多能量,但是不是每個人都如此,所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就好了。”

適合自己的,就是成功的。

18年在4家500强外企做HR高管,她说,真正的HR绝不是杜拉拉|中欧人物

Q:針對90後職場年輕人,企業的管理方法應作出怎樣的改變?

A:我們公司最近正好做了員工價值取向的調研,發現90後員工有三個比較大的特點:一是想法多、有野心;二是喜歡親和力強的領導,能聽懂他們的語言,和他們溝通起來沒有障礙;三是不喜歡太穩定的工作環境

針對這三點,我的建議是,首先從工作設計上增加一些變化,讓每個崗位的工作內容更豐富,避免產生枯燥感;其次,加強雙向溝通,讓年輕人有機會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加強不同層級多元化的管理和融合;最後,由於他們的職業規劃比以前快,有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從因崗招人轉變為因人設崗,並且鼓勵內部換崗。

Q:HR高管應該具備怎樣的思維?

A:我認為,不論企業管理者還是HR管理者應該具備兩種思維。第一是組織思維。在考慮問題和做決定的時候,一定要保證這件事情對組織要麼長期有利,要麼短期有利。今天招來的員工也許只有七八十分,但是他可能就是明日之星。有的決定在當時看不是完美的,但是從企業的角度看,要學會在短期和長期之間取得平衡

第二是要對人性有很深的洞察力。員工需要什麼,哪些東西可以激發他的潛力,他有什麼優勢和盲點,如何去幫助他,都要有所瞭解。優秀的管理者必須對組織有宏觀的把握和洞察,有共情和輔導他人的能力。

Q:未來的人力資源行業將朝什麼方向發展?

A:商業環境正在發生鉅變,新技術不斷湧現,各行各業都在想方設法跟上行業的步伐,例如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2019年中國大陸機器人銷量將達16萬臺,人工智能投資顧問登上舞臺等等,組織只有不斷啟動變革才能長存,合夥計劃、夥伴計劃、組織平臺化、小微化,

企業與員工之間的關係開始從僱傭變為合夥

人力資源管理演變成人力資本運營,傳統的僱傭關係將在多種新商業模式下逐漸瓦解,個人不再長期甚至終身受僱於一家公司,企業對於員工的重點也將從激勵變成激發。

所以,在未來,自以為全能的管理者將越來越不受歡迎,企業家、領導者會嘗試更加多元的組織形態,讓小公司變活,讓大公司變小,建立扁平化小團隊組織;對一線和員工充分信任並承擔責任,打造共享機制。

在這樣的演變過程中,HR發揮的作用非常重要,吸引到沒有主動跳槽意願的優秀人才,建立支持變革和創新的組織形態,塑造清晰的僱主品牌,打造最合適的員工價值主張和員工體驗,最終助力達成更好的企業經營效果,增加社會財富,同時激發更多的優秀個體成長為社會的中堅力量。

因此,未來的五到十年,將是職場人士新一輪轉型升級的過程

靜處體悟,事上磨鍊,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文 | 張響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unsplash、stocksnap.io,圖片授權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