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點擊上方 藍字 ▲ 關注 眾象

你將打開不一樣的藝術世界

或許某次絢爛消散之後的黑暗

會把我們的靈魂帶進陰鬱的死寂

在那瞬間的毫釐與倏忽中

我們會斬斷人生這不看的大戲

對生命與享樂的萬花筒搖頭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草間彌生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觀藝術百態,看芸芸眾象)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草間彌生(Yayoi Kusama),圓點女王、日本藝術天后、話題女王、精神病患者、怪婆婆等諸多標籤加在一起,都不足以囊括草間彌生複雜而多變的一生,在草間對自己的描述中,她僅是一位“精神病藝術家”。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草間彌生1929年出生在日本,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家庭條件也相當不錯,按說應該無憂無慮的長大。但事實剛好相反,父親風流成性,母親脾氣火爆,童年生活並不幸福。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10歲的草間彌生,眼神中充滿陰鬱

一開始她只是性格孤僻不愛講話,直到 10 歲那年,上帝給她下了伴隨她一生的詛咒:

草間彌生被診斷為神經性視覺障礙,並伴有精神分裂症。

多年後她回憶起當時的感覺時,說道:

「我開始在周圍尋找是不是有同樣的花紋,從天花板、窗戶、牆壁到屋子裡的各個角落,最後是我的身體、宇宙。剎那間,我領會到這不是隻有我的想像、而且是現實中的狀況、我被嚇到了。」

她開始出現幻覺,眼裡的世界像密集恐懼症一般佈滿了圓形花紋。

於是她不停地畫畫,試著用重複的圓點把自己的幻覺表現出來——精神疾病與藝術創作幾乎伴她一生。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草間彌生10歲時為母親畫的畫像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草間彌生1952年作品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草間彌生1954年作品

母親不會相信自己的女兒患有精神疾病,更對草間想成為藝術家的念想感到不齒。因為在母親眼裡,一個富家女去畫畫,大概像一個博士生去送外賣一樣不可理喻。氣壞了的母親大發雷霆,打她,罰她和工人一起幹活,甚至毀了她的畫把她關起來。

更過分的是,因為草間彌生的父親經常出去鬼混,母親竟然讓未成年的草間彌生去跟蹤父親,看父親和別人偷情。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雖然童年記憶不盡美好,卻極大地激發了草間彌生的創造力。她不但做出了幻覺中那些張牙舞爪跟她說話的花卉植物,還把它們做得越來越龐大,花與植物成為草間彌生後來知名的創作主題之一。

1957年,草間彌生拿到了去美國的簽證。離開之前,母親給了草間彌生100萬日元,並告訴她永遠不要踏入家門。臨走時,草間彌生在家外的河堤上毀掉了數千件作品,表達對母親的憤怒,並決心徹底捨棄過去。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1958年,草間彌生在美國工作室

安迪・沃霍爾的波普藝術就成形於60 年代的紐約,他和草間彌生都深受彼此影響,然而紐約的主流藝術圈,並不認可草間彌生。

孤僻內向還有精神病,再加上戰後日本人的特殊身份,她連飯都吃不起。

但一個孤僻內向的人,往往執著。

「每晚冷到肚子痛,完全睡不著,只好爬起來繼續畫畫。」

1966 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並沒有收到邀請的草間彌生在展館外佈置自己的銀球展品,並以2 美元一個銷售,藉以批判當局反對藝術家販賣自己的作品。

此舉讓草間在主流藝術圈頗受好評。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真正讓草間大紅的是她接下來的激進舉動:

當時正值越南戰爭時期,反戰的草間彌生請來模特與志願者,於公共場合在他們和自己裸露的軀體上作畫:畫波點,四處畫!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反戰加上裸奔,草間的藝術行為觸怒了當時的美國政府。

「我的出現每次都違反 10 到 15 條美國法律,在大眾面前做愛、燃燒國旗這種事,說嚴重很嚴重,可這種思考方式本身就是一種刻板印象。」

但這卻為她在藝術圈中贏得了尊重。

不管草間走到哪,身邊都有大批的藝術家和嬉皮士保護她不被政府找麻煩。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草間彌生雖然內向,但勇敢。

從小壓抑的成長環境,讓草間對性產生極度厭惡和恐懼,她是一名無性主義者。

但為了讓自己直面這份恐懼,她的作品中出現了大量對不可描述物體的描寫。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激進的藝術形式和孤僻的性格形成的巨大反差,讓草間彌生在紐約藝術圈迅速崛起,藝術家們開始認真欣賞她的作品。

70 年代初,她開啟了自己作為前衛藝術家的黃金時期,且一直站在藝術的最高峰,影響力持續至今。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但即使名利雙收,也並沒有讓她擺脫精神疾病的困擾。

1977 年,精神疾病惡化的草間彌生自願住進了東京的精神病院,但每天仍然堅持創作 8 小時以上。

在精神療養院裡,草間彌生有一間私人臥室。即便在深夜,從工作室回來之後,她仍然可以在這裡工作。寫小說,寫詩,畫設計圖或一些小畫。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南瓜是草間彌生後期的經典創作,這幅「藍色南瓜」拍賣估價達 1752600(知道你數不清,這是 175 萬)人民幣。

老太太手中的一個南瓜,比你家房子的首付還貴。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而她在日本直島放置的另一個波點南瓜雕塑,已成為藝術狂熱份子的朝聖點。

蜂擁的年輕人們擠不下,跳到海里也要和這顆南瓜合照: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其超乎想象力的“斑點”系列設計和“無限鏡屋”系列設計,也享譽全球,展覽所到之處無不呼風喚雨、引來數以幾十萬計的觀眾。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這些圓點幾乎成為了她的“註冊商標”和留給世人最深的印記。實際上,即使是第一次見到草間彌生作品的人,當你注視著她那些標誌性的圓點構成的畫面,你也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熟悉感,足見其符號價值和影響力。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無限鏡屋”系列一直以來都保持著現代主義的印記——令人眩暈的有限與無限,空間視覺上神秘的延伸,自己與他人之界限的混淆,短短几分鐘內彷彿墜入另一世界的錯覺。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如今,這位 88 歲的老人每日往來精神病院和自己的工作室。

她還是孤僻,精神分裂症愈發嚴重,對自己前一天做過的事,毫無記憶。除了藝術創作外,最想做的事,還是自殺。

她曾經常對媒體表示「如果不是為了藝術,我應該很早就自殺了。」

為了保護這個天才,整個社會想盡辦法,所有的生活問題,都有人幫她處理。草間本人只需潛心創作自己的藝術。

2016 年,草間彌生接過由明仁天皇親自頒發的日本文化勳章,成為了日本文化界的國寶。這是社會給孤僻者草間彌生最大的讚賞。

“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密集恐懼症”“精神病人”“圓點女王”“怪婆婆”,世界給她貼了無數個標籤。但她不需要成為任何標籤,也不需要成為任何人,感謝她的堅持,也感恩整個世界認可了她的幻想世界,讓我們能在走進她夢境的同時,忘卻現世

的煩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