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兩次去新疆,都是爲了這個曾入獄19年的男人

點擊上方 藍字 ▲ 關注 眾象

你將打開不一樣的藝術世界

我多年走在荒漠的邊緣

越是荒涼寂寞的地方

人的想象力就越豐富

三毛兩次去新疆,都是為了這個曾入獄19年的男人

行歌者

三毛兩次去新疆,都是為了這個曾入獄19年的男人

(觀藝術百態,看芸芸眾象)

三毛兩次去新疆,都是為了這個曾入獄19年的男人

ID:yryd115

01

1913年12月28日,王洛賓出生於北京一個普通的手藝人家。

祖父畫北京城樓上的花卉,也為逝者畫像。

這個老畫家總是在人們悲傷的哭聲中,一筆一劃地為逝者畫像。

祖父常說:“只有真正懂得悲哀的人,才能懂得真正的快樂。”話說多了,竟成為家訓,竟也成為了王洛賓的人生寫照。

王洛賓60多歲時說:“我的很多成功作品,往往不是在幸福中創作,而是在痛苦中完成。”

手藝人家,王家幾代都走南闖北。幼年時,母親曾對王洛賓說:“你長大了,還不知道要跑多遠呢”。

三毛兩次去新疆,都是為了這個曾入獄19年的男人

王洛賓在北京潞河中學上中學,學校裡唱詩班美妙的和聲以及對體育的重視,都影響了王洛賓的一生。

就是在初中時,王洛賓愛上了自行車,晚年都80歲了,出門的交通工具還是自行車。

今天王洛賓留在烏魯木齊人心目中的印象,就是自行車上的王洛賓,一頂禮帽、一條短褲、一件紅色T恤。

1931年9月,王洛賓被保送至北平師範大學音樂系。

王洛賓上大學時,李叔同是北師大的老師。雖然李叔同並沒有教過他,但影響很大。

王洛賓讀書的音樂講義就是李叔同所寫,李叔同最早依據外國歌曲旋律填寫歌詞。

當時北平的中小學都在唱他的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當時的北平師範大學教學體制基本都是參照歐美現代化教育模式,授課老師也大多都是外籍人士或西學歸來人士。

他的鋼琴教師是德國人谷布克;作曲教師是從巴黎留學歸國的汪德昭;聲樂教師則是俄國貴族女高音歌唱家霍洛瓦特·尼古拉·沙多夫斯基伯爵夫人。

在這裡,王洛賓正式開始了對正規西洋音樂體系的系統性學習。

三毛兩次去新疆,都是為了這個曾入獄19年的男人

有一天,王洛賓的聲樂導師沙多夫斯基伯爵夫人發現她的這個中國學生有一種罕見的音樂天賦,並鄭重其事的告訴他:“如果你想成為一名有作為的音樂家,那你一定要去巴黎,因為那裡有世界上最美的音樂。”

那時,中國甚至還沒有現代音樂。

從此,導師的話在少年王洛賓的內心種下了一個巴黎夢,大學畢業後,家境清貧的他為了圓夢巴黎同時在三所學校授課以籌集留學經費。

然而,就當王洛賓離他的巴黎夢越來越近的時候,1937年“七·七事變”的突然爆發卻打亂了他的留學計劃,甚至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1937年10月的一個清晨,王洛賓身披重孝騎著自行車,藉著要給母親上墳的機會騙過了把守城門的日本憲兵隊得以逃出北平。

02

10月份從北京流亡出來,他直奔河南開封找到了女友杜明遠。在得到杜明遠父親杜繼曾的支持後,兩人舉行了一場簡單的婚禮。

王洛賓原打算從開封坐火車到鄭州,再轉車到漢口。

不料車到鄭州王洛賓睡著了,一覺醒來,列車正向潼關行進,只好再說。到西安一下車王洛賓碰到一個同學,這樣在冥冥中決定了他在西北40年的餘生。

三毛兩次去新疆,都是為了這個曾入獄19年的男人

幾經輾轉,不久兩人便來到了當時的八路軍駐地,並與蕭軍、塞克和朱星楠等好友一起參加了由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

1938年4月,王洛賓、蕭軍等五位文藝人士一同乘卡車經西安前往蘭州準備去大後方宣傳抗戰。

當車子行駛到六盤山腳下時,突遇天降暴雨,車子無法繼續前行。

於是一行人不得不去附近一個簡陋的大車店投宿,大車店的掌櫃被當地人親切地稱作:五朵梅。眾人聞聽後,誠邀五朵梅唱一曲《花兒》。

豪爽的五朵梅隨即應邀,在雨停間歇站在店外的黃土高坡上放聲高歌。

一曲唱罷,眾人目瞪口呆,折服之情溢於言表。

王洛賓突然意識到,最美的旋律,最美的詩就在西部,就在自己的國土上,他自此放棄了去巴黎學習音樂的想法,開啟了他的中國民歌朝聖之旅的征程。

如同當今的北大清華學子放棄出國留學,而去了偏遠地區支教。

一條不問功名的路,更是一條兇險莫測的路。

三毛兩次去新疆,都是為了這個曾入獄19年的男人

1938年5月,王洛賓等人抵達蘭州。1939年,一批轉運蘇聯援華抗戰物資的新疆車隊途徑蘭州。

王洛賓通過一位維吾爾族司機的演唱隨手記下了一首歡快的維吾爾族語民歌的曲譜,並趁著司機休息時間找到這位維族司機尋問歌詞大意。

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司機只是說:眼睛大大的、姑娘美美的、石頭圓圓的。

王洛賓連夜填詞改曲,幾易其稿,完成了他第一首維吾爾族民歌的改編 《達坂城的姑娘》。

數日後,改編的漢語版《達坂城的姑娘》被蘭州的西北抗戰劇團在歡送維吾爾族司機的晚會上一經表演就收到了意料不到的效果。

維族司機連連驚歎!

不久這首風趣歡快的維族民歌不脛而走並傳遍了蘭州城的大街小巷。

三毛兩次去新疆,都是為了這個曾入獄19年的男人

第二年,這首歌的歌譜被王洛賓在北平師範大學的同學趙啟海帶到了重慶,並令重慶為之轟動。

隨後,這首《達坂城的姑娘》接連被傳唱至昆明以及緬甸、仰光、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南亞諸國,1940年初,此歌又隨赴美留學生傳唱至美國,所到之處,廣受歡迎。

03

1938年,王洛賓離開西戰團,想去新疆。

卻因為戰爭原因,沒有去成,落腳蘭州,後又到了甘肅,在青海遇到了西部來的少數民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

他在大西北的土地上尋找最美的音樂,但大西北太大了,王洛賓開始流浪。

三毛兩次去新疆,都是為了這個曾入獄19年的男人

王洛賓不僅是作曲家,更像是一個詩人,他就喜歡遼闊的大草原,喜歡少數民族藝術。

1939年7月,王洛賓接受了導演鄭君裡的邀請,來到青海省三角城拍攝中國第一部紀錄片《民族萬歲》。

王洛賓跟隨攝製組來到了青海湖畔的金銀灘,並與自己所居住的當地千戶長家的女兒薩耶卓瑪相識。

當時要拍攝一個牧羊女趕羊的場景,導演就邀請卓瑪扮演影片中的牧羊女,並安排王洛賓扮演卓瑪的幫工。在趕羊群的過程中,王洛賓無意間用馬鞭抽了一下卓瑪的坐騎而使她受了驚嚇。

過了一會,調皮天真的藏族姑娘卓瑪從王洛賓身後悄悄走上前去,在王洛賓的後背上輕輕抽打了他一鞭子,同時卓瑪臉上輕輕地笑著,王洛賓看著卓瑪飛快地跑遠,愣愣地騎著馬繼續趕羊。

卓瑪在藏語裡意為天使,猶如神助一般王洛賓在返回西寧的駝峰上創作出了中國藝術歌曲皇冠上一顆最閃亮的明珠,世界範圍內傳唱最廣的華人歌曲之一:《在那遙遠的地方》。

她那美麗動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願拋棄了財產

跟她去放羊

每天看著她動人的眼睛

和那美麗金邊的衣裳

我願做一隻小羊

跟她去放羊

我願她拿著細細的皮鞭

不斷輕輕打在我身上

1941年,王洛賓從西寧奔赴蘭州,前去看望心愛的妻子杜明遠,杜明遠已移情別戀。於是兩人登報解除婚約,王洛賓的第一段婚姻結束。

王洛賓在痛苦返回青海的途中,他被國民黨蘭州軍統特務逮捕入獄。

在蘭州城北的沙溝監獄裡,王洛賓被關押了三年,當時的牢房是把犯人關在一個長、寬各1.5米的木籠子裡。

這樣,犯人要麼站著睡覺,要麼就得蜷縮身體睡覺。

然獄中王洛賓歌聲不絕,放風時為獄友們唱歌、教歌、跳舞。

在特務讓他寫坦白的紙上,他用牙膏皮捲起來做筆,寫了平生第一支囚歌:飢餓的黃昏呦,炊煙總是那麼遙遠。

三毛兩次去新疆,都是為了這個曾入獄19年的男人

在獄中,王洛賓遇到一個兩歲的小姑娘麗麗,她與父母一起被囚禁一年多了,父親在獄中已經犧牲。

麗麗問王洛賓:“世界上什麼東西最好吃?”

王洛賓答:“饅頭、包子、蘋果。”

麗麗搖搖頭,掏出幾顆蠶豆,一個監獄看守送她的。

王洛賓心下一痛,寫下了《蠶豆謠》。手稿的附記中,他寫1942年在蘭州監獄中為兩歲小犯人麗麗所作。

他被囚獄中,但他的歌卻越傳越廣,幾乎是人人傳唱。

三毛兩次去新疆,都是為了這個曾入獄19年的男人

當時軍閥馬步芳任國民黨青海省主席,他也喜歡王洛賓的歌,便把關在監獄的王洛賓要了出來。

馬步芳請王洛賓做上校音樂教官,在隨後的時間裡,王洛賓改編了《阿拉木汗》、《可愛的一朵玫瑰花》等民歌。

也正是與西北軍閥馬步芳的幾年短暫相交,為王洛賓以後的坎坷人生埋下了禍根,並使他與監獄結下了一輩子的不解之緣。

第二年,王洛賓在朋友的撮合之下和第二任妻子黃玉蘭在西寧的一個農村結婚。

第一任妻子的背叛對王洛賓打擊很大,他曾把愛情當成信仰,從那以後他再也不相信愛情了。

朋友給他介紹,他說和誰結婚都一樣,最好是不認識的人。

但是掀起蓋頭的一剎那,那張美麗青春的臉,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也搖活了他的心。

“掀起了你的蓋頭來,讓我來看看你的眉”。黃玉蘭嫁給王洛賓的時候17歲,去世的時候23歲。

04

王洛賓一生愛喝酒,一高興就喝,喝了酒就唱歌,終身不變。

有一次,王洛賓和好友鄭策在大興巷吃鍋貼,兩人一高興,竟然喝了七瓶大瓶裝的古城白酒。

神奇的是兩人竟然誰都沒醉,瀟瀟灑灑地走回去。

1949年9月,西寧解放。

王洛賓謝絕了馬步芳一起去臺灣的邀請,他只有一個想法,一輩子在大西北寫民歌。

不久,王洛賓被王震發現,被邀請加入了王震將軍的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一起進入新疆。這片令他日思夜想的熱土,雖然他之前已經創作了許多新疆少數民族歌曲,但他卻從未踏入過新疆。

三毛兩次去新疆,都是為了這個曾入獄19年的男人

一路上一把吉他伴隨著王洛賓,他像呵護孩子一樣揹著它,抱著它,翻越祁連雪山,走了兩千里路到達新疆。

自抗戰爆發流亡算起,王洛賓去新疆的路走了整整十二年。

三千里路雲和月,一十二年關山情。

到達新疆後,只要哪裡有音樂,哪裡就有王洛賓。

畢業於武漢大學的王慧珠,在葡萄溝一生致力於吐魯番葡萄的改良,當地人送她一個愛稱黑力其汗,維語中黑力其汗是聖潔美麗的天使。

葡萄溝有庫爾班彈撥爾,彈撥爾一響,王洛賓就來了。

1955年,王洛賓在葡萄溝採風時認識了王慧珠。臨別之際,王洛賓說:“哎,你光會叫同志嗎?你能不能改一下,叫我阿康。”阿康是哥哥的意思。

兩人相別之時,王慧珠喊了一聲:阿康同志。

在第二年,葡萄熟了的時候,王慧珠收到復原解放軍送來的一份信封,是阿康同志為她寫的歌曲的手稿。

此生竟沒再相見。

三毛兩次去新疆,都是為了這個曾入獄19年的男人

1951年6月,王洛賓被北京市公安局逮捕。

同年冬天,妻子黃玉蘭因承受不了巨大打擊在北京病逝。此後王洛賓再也沒有成家,直到他臨終前,家裡的客廳裡還端端正正掛著黃玉蘭的遺像。

服役期間,他完成了話劇《豐收》的譜曲並創作了一批歌曲。

兩年後,獨臂將軍左齊到烏魯木齊開會,聽說此事,他再三向新疆區軍區交涉並提出以監外執行的名義把王洛賓帶到喀什去。

甚至為王洛賓寫了一份保證書,擔保他不會越境不會逃跑。

後來有人問左齊為什麼要救王洛賓,他說:“只有一個原因,因為我喜歡他的《達坂城的姑娘》。”

05

大躍進開始了,1960年,王洛賓在新疆以莫須有罪名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剝奪政治權利20年。

兩年後,獨臂將軍左齊又一次以假釋的名義把王洛賓要回了文工團,但他不能穿軍服,屬於戴罪服務。

三毛兩次去新疆,都是為了這個曾入獄19年的男人

1964年,一紙《關於停止演唱反革命分子王洛賓歌曲的決定》下發,四方傳唱的歌不能唱了,他沉默了。

1965年4月,王洛賓突然失蹤了,有人以為他去北京伸冤了,也有人以為他朝邊境逃跑了。

其實他是騎著自己心愛的自行車,去了吐魯番,再從那裡回到烏魯木齊,他只是想到曠野中呼吸一下自由。

在回來的路上,他又累又餓地昏倒在達坂城的街頭。

這個膽大包天的王洛賓竟敢在看守期間私自逃跑,這一次,他又回到監獄,整整十年。

在獄中的王洛賓拼命幹活,別人碼20塊磚,他就碼28塊。

沒有音樂,王洛賓就活不下去。他在身邊藏了麻繩,但就在繩索快到勒緊的時候,歌聲又從遠處飄來了,音樂又一次救了他。

大喇叭在播放他改編的歌曲《亞克西》。

王洛賓被判為反革命,不允許唱他的歌,但是有人竟然冒著反革命的危險在大喇叭裡放他的歌,說明有人真心喜歡他的歌,為了音樂,他要活著。

他說:幸福中有美,幸福本身就是美;苦難中也有美,而且美的更加真實。我正是在苦難中,發現了許多平常人美麗的心靈。

三毛兩次去新疆,都是為了這個曾入獄19年的男人

有友人來獄中探望他,問要不要給他帶些吃的。王洛賓說不用了,我想要些稿紙,我要寫歌。

當時監獄彙集了全疆四面八方來的犯人,各個民族都有,大家每天在磚場幹著繁重的體力活,勞動之餘,王洛賓總會主動找人收集當地的民歌。

對方說沒勁兒唱了,王洛賓就把每天的兩個窩窩頭省下一個來,交換對方繼續唱下去。

王洛賓在獄中的時候,正好趕上自然災害,監獄配糧是人人都吃不飽肚子的量,兩個窩窩頭已經是餓肚子了,更何況只餘一個。

自抗戰流亡,在六盤山下聽到老奶奶的歌聲,王洛賓沒有停止在大西北的曠野上尋找最美的音樂。獄中更不例外。

他心中有架鋼琴,日日夜夜彈奏樂曲,手指斷了,心還在彈。

三毛兩次去新疆,都是為了這個曾入獄19年的男人

26歲時,王洛賓寫下《在那遙遠的地方》,那時的他自由奔放,後來一入監獄,便失去一切,毫無人權、毫無尊嚴,支撐他活下去的,是高貴的精神。

在獄中的數十首手稿,王洛賓的署名是愛依尼丁,翻譯成漢語意為富有者。

王洛賓明明一無所有,身陷牢獄,連自己的名字也不能用,可他覺得自己是富有者,他是真真正正靈魂的富有者。

1975年,王洛賓十年刑滿出獄,帶出來的是一本本寶庫版的民歌筆記。

出獄後的王洛賓依舊被政治管制5年。因無處可去,他也不想給兒子添麻煩,就留在監獄編外的新生隊參加勞動,每月25元生活費,但最後還是被攆出去了。

為了生計,王洛賓看庫房,做小工,他沒工作,沒戶口,沒吃飯的糧票。

06

直到1981年,新華社駐新疆分社記者趙全章的一篇對王洛賓的報道才揭開了王洛賓迴歸正常人生活的序幕。

新疆軍區召開平反大會,為他恢復名譽和軍籍,這一年,他68歲。

他刮掉留了多年的山羊鬍子,常常一個人騎著自行車,成了烏魯木齊大街上的一道風景。

1983年,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洛賓歌曲集》。

三毛兩次去新疆,都是為了這個曾入獄19年的男人

此後,王洛賓作品音樂會又先後被演繹到了北京、上海、香港、臺灣、新加坡、美國等海內外各地,每一次音樂會王洛賓都會在臺上又唱又跳,完全不像一個老年人,新疆已經融入他的血脈靈魂。

1989年,香港臺灣記者採訪他,《大公報》記者問:“你一輩子先後五次入獄,監獄生活時間長達十九年,吃了很多苦,你有什麼感想?”

“我感到很幸福。”王洛賓回答。

所有的記者一時語塞,全部愣住了,然後追問為何幸福?

我坐了十幾年牢,從監獄出來的時候,帶了三個筆記本記錄的民歌。

王洛賓一生串起了散落在中國大西北的珍寶,除了維吾爾族、哈薩克族,還有蒙古、柯爾克孜、俄羅斯和回族等等的民歌。

浩瀚如大西北巍峨起伏的山脈。

歌曲,是一個民族文化最珍貴最動人的寶藏,《詩經》歷千百年而更加璀璨,更多是詩經中《風》詩部分的風華絕代,《關雎》、《蒹葭》皆出於《詩經·風》,而《風》是採自各地的民歌。

三毛兩次去新疆,都是為了這個曾入獄19年的男人

1947年,《在那遙遠的地方》經黑人音樂家羅伯遜演唱後,便風靡世界。世界上很多音樂學院,都把王洛賓的歌作為教材。

1994年7月,聯合國授予王洛賓東西方文化交流特別貢獻獎,這位81歲的老人用自己歌聲致謝。

1998年,臺北跨世紀之聲音樂會,美國爵士天后戴安娜·羅斯、世界三大男高音之卡雷拉斯、多明戈,以《在那遙遠的地方》壓軸。

有人這樣形容王洛賓,“如果用音樂來表述20世紀的中國,那都在王洛賓的歌裡。

三毛兩次去新疆,都是為了這個曾入獄19年的男人

2014年1月,國際華語音樂聯盟授予王洛賓"2013華語金曲終身成就獎"。

今天,全世界的華人都會唱《阿拉木汗》。一如三毛所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王洛賓。

王洛賓成了自盛唐以來,讓西部民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07

王洛賓獨自守在美麗的新疆,仍然不斷地採集歌謠。

每天黃昏,他都坐在門前看夕陽,天黑後,總要對著懸在古舊牆壁上的太太遺像,彈一首曲子給她聽。

那些曲子,都飄到了新疆的天空裡,在遠方不停歇地彈奏著。

1989年,作家夏婕在新疆訪問王洛賓後,發表了三篇《王洛賓老人的故事》。三毛從小就愛唱王洛賓改編的民歌,尤其是他的那首《在那遙遠的地方》,曾經引發熱愛流浪、一心汲遠的三毛的無限神往。當她看到夏婕的報道後異常振奮,立即向夏婕索要王洛賓在新疆的聯絡方式。

一向拿感情來安身立命的三毛,在現實世界中少有同道,那些錙銖必較的取捨,那些進退有據的權衡,在她看來,怎麼會是愛情的真正模樣呢?所以當她無意中獲知,在那遙遠的地方,還有一位老人與她同樣以愛為信仰時,大喜過望,如逢知音。

於是,她不僅真的給王洛賓寫信了,而且病體剛剛痊癒,就欣然前往。

三毛兩次去新疆,都是為了這個曾入獄19年的男人

但由於王洛賓覺得永遠愧對黃玉蘭,永遠走不出陰影。

心灰意冷的三毛最終含淚離開王洛賓返回臺灣,臨走前留下了自己照片和一縷青絲。

1991年1月5日,離開王洛賓的121天后,飽受愛情與疾病折磨的三毛,在臺北榮民總醫院自縊身亡,年僅46歲。

王洛賓在得知三毛自殺的消息後喝了很多酒,哽咽不已。

三毛隻身一人去流浪,陶醉在神秘的撒哈拉沙漠,王洛賓隻身一人到西邊去,熱愛廣袤無垠的新疆,他們都是自我放牧的人,只是一放,便是一生。

他們的相遇,是滄海桑田的遇見,如同一朵雲遇見了另一朵雲,一棵樹走向另一棵樹。

08

在晚年,王洛賓被一些人認為只是一個記譜的,他拿到人生的第一筆版稅,卻有人指責這是對民歌的一種出賣。

這些語言對他的傷害遠遠超過了數十年的牢獄之災。

1996年,新年剛過,王洛賓就倒下了,住院期間,他老問護士:“這針多少錢?”

護士說:“大概二百多”。

王洛賓一聽,喃喃地說:“啊,這麼貴呀,我不需要了,這個針拔掉,留給更需要的人吧。”

三毛兩次去新疆,都是為了這個曾入獄19年的男人

周圍的很多人都在悄悄掉眼淚。住院兩個月後,他就走了。

王洛賓生於北京,成長於北京,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他便流亡大西北,在他苦難而生動的一生中,北京,成為了遙遠的地方。

62年的音樂創造,他寫了上千首歌。

巴黎音樂學院,是他年輕時心中的聖地,他一生都沒有去過那裡,後來他創作的歌曲,成了那裡的音樂教材。

他說,生命是一出美麗的悲劇,儘管我這一生很坎坷,我的愛情都沒有好的結果,但我仍然覺得愛情就是信仰。

太陽下山明早依舊爬上來

花兒謝了明年還是一樣的開

美麗小鳥一去無影蹤

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