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氣的一首送行詩,把誇張的修辭手法,用的出神入化!

唐玄宗天寶十三年(公元754),詩人岑參擔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判官。這期間,唐朝名將封常清曾幾次出兵作戰。岑參對當時征戰的艱苦、勝利的歡樂有著很深的體會,曾經寫了不少詩歌來讚揚。

史上最大氣的一首送行詩,把誇張的修辭手法,用的出神入化!

其中最知名的,就是岑參為封常清出徵播仙(唐代古地名)而創作的送行詩《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

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

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

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

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

車師西門佇獻捷。

史上最大氣的一首送行詩,把誇張的修辭手法,用的出神入化!

這首詩主要表現了軍隊在莽莽沙海、風吼冰凍的夜晚進軍情景。首先圍繞“風”字落筆,“平沙莽莽黃入天”,這是典型的絕域風沙景色,狂風怒卷,黃沙飛揚,遮天蔽日,迷迷濛濛,一派混沌的景象。開頭三句無一“風”字,但捕捉住了風“色”,把風的猛烈寫得歷歷在目。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對風由暗寫轉入明寫,行軍由白日而入黑夜,風“色”是看不見了,便轉到寫風聲。狂風像發瘋的野獸,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顯示了風猛風大。接著又通過寫石頭來寫風。斗大的石頭,居然被風吹得滿地滾動,再著一“亂”字,就更表現出風的狂暴。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詩人抓住了細節的刻畫,充分渲染了天氣的嚴寒,環境的艱苦和臨戰的緊張氣氛。就連軍幕中起草檄文時,發現連硯水也凍結了。詩人巧妙地抓住了這個細節,筆墨酣暢地表現出將士們鬥風傲雪的戰鬥豪情。

史上最大氣的一首送行詩,把誇張的修辭手法,用的出神入化!

這樣的軍隊必然無人能敵。這就引出了最後三句,料想敵軍聞風喪膽,預祝凱旋而歸,行文就象水到渠成一樣自然。

全篇奇句豪氣,風發泉湧,句句用韻,除開頭兩句外,三句一轉韻,這在七言古詩中是不多見的。全詩韻位密集,換韻頻數,節奏急促有力,情韻靈活流宕,聲調激越豪壯,有如音樂中的進行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