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农村的农民: 老婆孩子热炕头 小日子总得过!

一个破落的村子,大多农民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除了女人孩子就是老人。因为庄稼收入低,村子里的男人都外出打工了。在各行各业,在东西南北,只要能赚钱,他们无所谓心酸,当然,大多数农民从事着建筑工作。

农民工所在地大部分实行死工资或计件工资。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大工和小工不一样,工长工短不一样。在外打工数十年的农民工都明白,少干一天就少一份收入。

返回农村的农民: 老婆孩子热炕头 小日子总得过!

建筑工地大部分都是农民工,有上了年纪的,也有年轻的。最常见的是40-50岁的中年人,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相比年轻农民工,他们的压力更大。早晨5点多上工,晚上8点下工。一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在工作!

建筑工地的搬运工,一般都是没有技术,只能靠蛮力的村民们。老张岁数不大,42岁,家里一儿一女,还有一双年迈的父母。

如果10年前,在建筑工程队,他一个人可以干几个人的活。同龄人都佩服他的体力,抡大锤,十个八个的年轻小伙子,也不是他的个。

之前,他每天都轮着大锤,弓着腰,在各个工地做着最辛苦却最不赚钱的工作。

工友们都说老张就像一头牛,有活就干,从来不知道休息。

夏天,阴雨天气不能务工,老张就找着其他小工做。他说只要一天不工作,就少赚一天钱,一大家子人的开销就没了着落。

老张干活时,不知道休息,有活就一定要干完。老板叫他休息休息,担心他累坏了,还要赔钱。老张说,不会的,再怎么样也不会不讲理的!

有一次,老张说家里母亲住院了,想提前支出工资寄回去,老板就说,最近周转不开,大包没放款,过一阵有钱了再给。听老板这么一说,老张便没有再说什么。老板接着说:给你开头提前开支,其他人都来要钱,下面的活还干不干了!

返回农村的农民: 老婆孩子热炕头 小日子总得过!

三天后,老张媳妇打来电话,媳妇说,钱不到位,医院不收留,老人已经去世了。老张又找老板要钱,回家奔丧,老板给老张开了1/3的工资,告诉老张剩余的年底一起开。

老张办完后事,又返回工地,媳妇原本不建议他再回来的,但是,想起老板最后那句话“办完后事就回来,不然剩下的工资不给了!”

老板不傻,老张是干活的一把好手,他离开了,恐怕再也找不到像老张这么认干的工人了。

年龄越来越大,老张压力也越大,孩子们的学费,老人的医药费,家里的一切开销。想想这些,老张片刻不敢停留。

继续在各大工地搬砖干体力活,终于在一个酷热的夏季,他再也轮不起来了。严重的胸闷气喘,让他告别了工地!

离开工地时,很多工友问他将来有什么打算,他乐呵地说“往后不用受累了,回家男耕女织去,老婆孩子热炕头。”

听在农村的老人说,大多留在农村的中年人,要么是家里有老人走不开,要么身体不好不能离开。农村除了种庄稼,养殖外,别无其他来钱道。且收入微波。

老张回农村后,日子过得不如意。没有人知道老张刚回农村那几年是怎么熬过来的。

妻子病重,父亲体弱,孩子年幼。老张一夜愁白了头,好在亲戚们帮忙,老张总算熬过了最艰苦的日子。

返回农村的农民: 老婆孩子热炕头 小日子总得过!

因为干不了重活,老张东拼西凑借了几万块钱,买了几头牛。除了种地,老张剩余时间都在养牛。虽然是农村出身,可是,养牛却不专业。只是凭经验喂养。

结果,别人的牛每年保证一头母牛生一头小牛,可老张的母牛却和牤牛没什么区别,养了两年,也不见生牛犊。

老张一怒之下卖了母牛,又买了一批羊。

我问他养羊怎么样?他说羊养的不错,就是太操心了,每天都要放羊,比起当初养牛,真的太累了!

“牛羊不一样吗?”

“不一样,牛可以不放,喂料就足够了。羊不行。”

养羊太操心,又转不多少钱,把羊卖光后,老张又买了几头牛。

我问老张,不怕再不下犊吗?他说,总不能一直运气不济。

老张不信邪,前半生出苦力已经接近边缘,后半生总要有点事干吧。种庄稼养牛是他后半生的营生,能不能扭转乾坤,还要看老天爷是否眷顾了。

养牛种地卖菜,老张仿佛比打工时还要忙。每天起早贪黑的干活,人瘦了很多,但是老张过得很充实,他再也不用担心老板拖欠工资,不必担心误工会挨骂。

干了几年,牛越来越多,菜摊也越来越火,老张的日子比起以前好了很多。只是他还在担心,担心天灾人祸,担心时运不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