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問題制約了農村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目前農村小學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加強基礎教育薄弱環節,儘快使農村小學走出困境,為農村基礎教育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提高農村教育教學質量是當務之急。今天夫子講堂就和大家理一理到底是

哪些問題制約了農村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六大問題制約了農村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1、教師老齡化問題。農村小學教師老齡化現象逐步凸顯,制約著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一個班級教學質量的提高,除了責任心強、教育教學能力強意外,關鍵需要教師大量腦力和體力的消耗。因為農村學校條件艱苦,許多年輕教師不願意去,即使偶爾有年輕的老師去到農村學校,三兩年之後總是想方設法地調離,最後留下來的就只有那些年老的教師。這一部分教師,不是教學經驗存在著問題,而是隨著年齡的老化,家庭負擔的加重,身體健康的影響,再加上知識結構的影響,導致學校沒有朝氣,沒有活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難被調動起來,這一部分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2、家庭教育的缺失問題。家庭教育的缺失,社會教育的弱化使得農村學校的教育苦不堪言,嚴重影響了農村教學質量的提高。農村家長大多數常年為了生計而奔波,提高生活質量是他們持之奮鬥的目標,這導致了他們對子女的監督和管理時間少之又少,再加上他們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教育、督促子女的學業就更談不上了。

六大問題制約了農村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3、留守兒童問題。留守兒童,是影響農村教育的一道難題。因為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自然條件的變化使得許多農村人口紛紛選擇外出打工,子女多半交由年邁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來照管,變成了留守兒童,有的孩子一年只能見父母一兩次,有的孩子幾年才能見一次。孩子在缺乏父母關愛的環境下無心向學也是影響農村教育質量提高的因素之一。

4、教師編制問題。農村教師數量相對較少,教師負擔過重,鑽研教材,提升業務水平的時間不足。教師“量”的安排不合理,給教師額外的工作量多,壓力大,待遇又不好,讓人感覺想努力鑽研又沒時間,想專心教學又得受生活影響,教師的“幸福”感指數很低。教師的編制通常以師生比為主要參考依據。也就是一位老師教幾個學生的問題,這樣一來學生多的學校老師自然就多。然而農村學校普遍現象就是學生人數少通常都在百人以下,但一般都是完全小學即:都有一至六年級。這樣就出現了教師少、學生少班級多課時多的現象。農村教師的周課時都在25節以上,可以說正常的上班時間是基本上沒有備課的時間的。這可能也是目前農村教師為什麼會存在“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癥結所在。

六大問題制約了農村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5、學校條件差異問題。農村學校條件艱苦,自然環境各不相同,差異比較大,教學設備較為貧乏,生活艱苦。人人都想在條件較好的學校任教,但條件差的學校也要開辦,也需要教師,這樣就形成了一對難以解決的矛盾,事實上條件較好的學校人員擁擠,條件差的學校人員缺乏,從而導致教育教學質量不平衡,甚至出現了極大的反差。6、教育經費問題。教育經費不足,制約了教學質量的提高。農村學校往往都是人數較少規模較小的學校,教育主管部門在資金分配時通常都是優先考慮規模較大人數較多的學校,以保證讓國家的教育資金惠及更多的孩子,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是長期下來規模越大的學校條件越來越好,教學質量越來越高,而規模越小的學校條件越來越差,教學質量也隨之越來越低。

六大問題制約了農村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制約農村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因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是我認為以上六個問題應該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如果你也關注著教育方面的問題,請點擊文章開頭右上角的“關注”圖標,並在評論區留言。夫子講堂將第一時間把作品奉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