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扶蘇抗旨不死,秦朝又不知可以延續多少年?

秦始皇窮畢生精力,終於結束了春秋戰國的幾百年戰亂,而一統天下,成為千古一帝,可惜他的江山根基尚未牢固,他本人即驟然暴斃,整個帝國王朝也隨之崩蹋,這絕不是他所想見的結果,他的本意也並不是如此的。

秦始皇能成為千古一帝,自然有其非凡的過人之處的,即便史冊中有記載他過於殘暴苛刻,可是“一將功成萬古枯”,更何況是一個王朝的建立呢,又有哪個王朝的締造者是心慈手軟最終取得天下的?

秦始皇有很多的兒子,但是重點記載過的大概只有長子扶蘇以及篡位成功的十八子胡亥。秦始皇的屬意繼承人是長子扶蘇。雖然扶蘇在政見上曾與他有不同,但他應是對這個兒子抱有厚望的,或許在他的心裡其實也是默認扶蘇的治國理念的。但是當時國家初定,危機四伏,所以時機並不允許。否則如果他真的對這個兒子失望,為何懲罰他的時候卻是把他派往手中握有兵權、家族勢力非常強大、自己極為倚重的大將蒙恬身邊去?

假使扶蘇抗旨不死,秦朝又不知可以延續多少年?

蒙家自蒙恬爺爺蒙驁起,世代忠於秦朝且於秦國有大功,也一直備受恩寵,至蒙恬輩時,是蒙恬在外為將戍守邊疆,蒙恬之弟蒙毅則在內為士,與始皇帝“出則參乘,入則御前”,所以蒙家在始皇帝時地位是非常尊崇且穩固的。因此與其說是始皇帝懲罰扶蘇,或許更應猜測他是讓扶蘇去磨練心志,去建立威望,以便將來他百年之後可以擔當治國的重任。可惜天公不作美,偏偏始皇帝駕崩之時,蒙毅因為去幫助始皇帝禱祝身體健康而未能隨侍在側,結果就因此而陷入了一場毀滅性的陰謀,自公子扶蘇至整個蒙家乃至整個秦國都陷入了不可挽回的悲劇。

以扶蘇接到始皇死後使者假傳的賜其自盡的書信時蒙恬的表現,可見秦始皇把扶蘇派到蒙恬身邊去是非常正確的,扶蘇太過仁孝,確實需要有蒙恬這樣的人從旁提醒督導。可惜扶蘇簡直是愚孝,沒能聽蒙恬的勸誡,固執地自殺了;而蒙恬也是過於忠誠近乎愚忠之人,竟然沒有強勢阻止也就任由扶蘇輕易地自殺了。由此可知始皇帝知人甚深,斷定他們絕不會有謀反之心,所以當初才敢放心地讓他們成為搭檔。

可是始皇帝大概還是未曾料到,在面對生死攸關的時刻,他們竟然也是能如此地忠孝,竟是情願赴死也不願動反叛之心,這可能並不是他最初的本意呢。或許他一早覺得朝中內憂外患,原本外派扶蘇到蒙恬身邊是想要讓扶蘇可以親賢臣、遠小人,並最終可以趁機剷除帝國內部的動亂勢力的。可惜扶蘇還是讓他失望了。否則以扶蘇的長子地位,加以蒙氏家族的勢力威望,在接到賜死書信的時候如果敢於抗爭,那麼外有蒙恬的兵權作為後盾,內有蒙毅的從中斡旋,究竟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呢。可惜扶蘇就一根筋地覺得既然父皇讓自己死那還有什麼可懷疑的,當然就只能死了。蒙氏一族也因此遭到覆滅,當然大秦的江山也隨之葬送。

假使扶蘇抗旨不死,秦朝又不知可以延續多少年?

扶蘇是傾向於儒家的仁孝治國的,若是扶蘇真的能登上帝位治理國家,即便秦帝國不能如秦始皇期望的延續百世萬世,秦國至少應該不會在始皇帝死後三年即覆滅吧。只是一切還是隻是“如果”,或許真是時也命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