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知乎、狂砸10億補貼的悟空問答,如今要變成微頭條的「小弟」了

对标知乎、狂砸10亿补贴的悟空问答,如今要变成微头条的“小弟”了

近日有媒體報道,字節跳動旗下的產品“悟空問答”擬併入“微頭條”,悟空問答團隊100多人已經轉崗,並且在今年7月初,原微頭條的負責人王一波已離職,現悟空問答負責人陸芳向UGC老大彙報。

對標知乎的悟空問答如今要唱上一曲《涼涼》?

對此消息,字節跳動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字節跳動沒有放棄問答業務。“我們一直在更大範圍內尋求協同效應,滿足用戶需求和產品發展。(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我們會繼續做好問答業務,豐富平臺上的內容形態,為用戶創造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也就是說,字節跳動並不是放棄了悟空問答,只是調整了其在公司旗下的產品矩陣裡的優先級,簡而言之,悟空問答將不會被重點發展了。

這一消息的曝出,距離去年11月張一鳴宣佈要拿10億元補貼悟空問答,僅過去9個月的時間而已,從天上墜落到地下,這一巨大的轉折對於悟空問答而言,來得似乎過快了一些。

頭條系的“產品三招”

悟空問答誕生在2016年那個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的時代。那一年,有知識付費意願的用戶暴漲3倍,更注重雙向互動的“問答”形式,是知識付費此輪井噴的觸發點。

那一年,果殼推出了付費一對一諮詢應用“在行”,後來又推出付費語音問答“分答”,在王思聰加持下成為當年的絕對爆款;知乎也推出了實時問答產品“知乎Live”,探索社區內容變現。而一向善於“做爆款”的今日頭條自然不能錯過。

算法分發技術、鉅額流量、鉅額補貼,字節跳動屢試不爽的“產品三招”,迅速運用到悟空問答裡來。

首先是補貼挖人,為了快速成長,悟空問答在上線兩個月之後,更是直接與對標產品知乎上演了一場“搶人大戰”,還引發了雙方創始人帶有濃烈火藥味的口水戰。

去年8月底,微博上傳出一張知乎大V“惡魔奶爸”的朋友圈截圖,圖中稱,今日頭條今年一口氣簽了300 多個知乎大V並提供比普通白領更高的年收入,但簽完後所有內容不可再發知乎。這一爆料,讓悟空問答與知乎的暗鬥徹底成為了明爭。

據知乎大V張佳瑋表示,他自己在2017年3月就接到邀請,當時條件是:只要滿500 字在頭條問答首發,就算計酬回答;每個月發滿15 篇,每篇計酬外還可獲得稅前1000 元酬勞;最高等級酬勞為單月500×20=10000。並且被簽約的一部分答主享有“只要首發,沒有排他”等優待條件。

其次是算法引流,字節跳動會提取內容和用戶興趣的特徵,然後讓兩者匹配,並對用戶的點擊、回答、點贊、評論、關注等行為進行收集、分析,模式核心是“推給用戶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另外,用戶的回答將獲得不同級別的系統評分,影響其回答的推薦展示權重。憑藉這一機制,悟空問答可以在海量回答中篩選出最有價值的回答展示給公眾。

據字節跳動2017年3月公佈的數據顯示,用戶當時每天在頭條問答會提出1萬多個問題,貢獻10萬多個回答,數據量十分龐大,而這些問答通過智能算法技術可以產生超過1.5億次瀏覽量。

看到算法技術帶來的流量取得了初步成效,頭條問答於去年6月26日正式升級為悟空問答,並上線獨立APP。字節跳動也加大了對這一產品的投入,在2017年今日頭條創作者大會上,張一鳴宣佈拿出10億元補貼悟空問答,並計劃在2018年簽約5000名答主。

據當時公開的數據顯示,悟空問答觸達用戶過億,每天會產生超過3萬個提問、20萬個回答。截至目前,分享內容已被超過2億人次閱讀。

追著知乎的腳步慢了

一開始的鉅額補貼,讓悟空問答成功挖角了一批知乎大V,然而卻沒挖來知乎的“調性”,知乎上“知道分子”的矜持和傲嬌,與頭條的普羅大眾顯然對不上號。或許張一鳴自己也沒想到,最初靠挖角知乎的悟空問答,後來最活躍的反而是一批微信自媒體公眾號。

對於一個UGC社區來說,缺乏“調性”意味著難以建立黏性,至今為止悟空問答也沒樹立起自己的特性標籤。更為關鍵的是,目前悟空問答還在靠字節跳動輸血,迄今沒有找到自我造血的途徑。

於是,豐厚的獎勵從這個月悄然發生了改變。一位去年10月被悟空問答簽約的大V透露,現在在悟空問答的收入變成了保底加提成,每一條保底200元,每個月回答條數上限為20條,每一條的基本價格是200,但是會有一部分提成,提成比例依據頭條給出的算法計算,或跟點贊、評論數有關。

並且據第三方數據平臺QuestMobile 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4月到7月,(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知乎的月活躍用戶數平均在3200萬左右,悟空問答平均在80萬左右;而從6月到7月,悟空問答的活躍用戶活躍用戶更陡然下降17萬。

算法、流量、補貼這三招幫悟空問答度過了孵化期,甚至是一度與知乎不相上下的狀態,但如今看來,追趕的腳步越來越乏力。由此以來,字節跳動不再重點發展知識問答業務,也成為了意料之中。

為什麼會是微頭條呢

但為什麼戰略的重心會是向微頭條轉移呢?

微頭條上線於2017年4月,與悟空問答同屬於字節跳動2016年成立的UGC事業線,字節跳動將其定位為社交媒體產品,希望可以在產品矩陣中體現粉絲經濟。用戶可以通過微頭條發佈短內容、與人互動,從而建立關係、獲得粉絲。很明顯,這是一款對標微博的產品。

自上線以來吸引了多名明星、大咖入駐,既有趙麗穎、郭德綱、吳京等眾多一線明星,也有劉強東、雷軍、張召忠等各界名人。其中,劉強東算是比較活躍的一位,經常會在微頭條上發佈一些消息,包括自己的尋親信息,反觀他的微博,更新頻率就很低。

為何要推出微頭條這一產品。首先,微頭條是頭條號的很大補充和完善,兩類賬號也已互相打通。儘管在算法技術的加持下,大多頭條號優質文章都可以取得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閱讀,但是不可能每篇文章都會得到推薦。而那些未得到推薦的文章,擁有粉絲就意味著有保底閱讀量,再加上智能推薦,便可獲得更高的曝光,也就是所謂的“粉絲做保底,推薦做加法”。

另外,這也是字節跳動業務佈局的考慮。張一鳴曾在頭條媒體未來峰會上說過:“信息過濾的權力一是會讓渡給社交關係,讓每個人推薦自己喜歡的內容給朋友,大家一起來幹編輯的工作,同時也消費朋友推薦的內容;二是讓渡給人工智能推薦,讓機器來識別你的喜好,推薦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顯然,微頭條正是結合這兩種方法的案例。

而在去年11月底的今日頭條創作者大會上,今日頭條高級副總裁趙添表示:“數據顯示,微頭條是頭條內目前漲粉效率最高、互動性最好、使用最簡單的產品。”

在趙麗穎、郭德綱、吳京、劉強東、雷軍、張召忠等眾多名人加入後,微頭條形成了初步格局,未來則是想吸引更多想表達的草根用戶,讓他們變成大V。

以王者榮耀主播韓跑跑為例,他於去年3月入駐微頭條,通過精彩的視頻和有趣的互動,已經獲得60多萬粉絲。而另一位名為章蓉婭的婦產科醫生,在去年9月底入駐微頭條後一個月漲粉近30萬,微頭條閱讀量常常都是百萬級,迅速成為了健康領域的大V。

由此可見,微頭條取得效果更為顯著一些。有好的效果自然會獲得更大的扶持,字節跳動已計劃拿出400億流量,用來扶持優質微頭條用戶。

儘管社交領域有著“雙微”即微信、微博這兩大巨頭,但微信的好友+公眾號+朋友圈的“鐵三角”正變得愈發沉重:熟人、半熟人、陌生人混合的好友圈讓點贊變成一門學問;幾千萬自媒體擁擠在一個狹小流量入口,如果用戶不點擊“訂閱號”一切都是白搭。

而微博的主舞臺都是明星,草根用戶存在感極低,儘管去年網紅經濟熱、直播熱曾讓微博一度復甦,(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但是粉絲頭條、熱搜、鼓勵營銷號充紅包買粉、買曝光位的做法,嚴重影響了用戶的體驗。而這一切問題都恰恰給了微頭條逆襲的空間。

在如今悟空問答與微頭條,這一壞一好的發展局面的對比下,戰略扶持的重點轉向誰,也就不言而喻了。

(文章來源於:新芽NewSeed摘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