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動駕駛汽車開口「說話」!看 Drive.ai 如何完成人機溝通這個大課題

让自动驾驶汽车开口“说话”!看 Drive.ai 如何完成人机沟通这个大课题

文 | 大壯旅

來自新智駕(AI-Drive)的報道

喇叭作響、手臂揮舞、信號燈閃、眼神交匯,這樣的交通奏鳴曲每天都在全世界各個路口上演。

對於堵在通勤中無法移動的人來說,這樣的奏鳴曲堪比“黑色星期五”,但在維持交通秩序上,它還是非常有用的。在集中注意力和保持冷靜方面,人類確實沒有機器強大,但在溝通上,我們才是真正的大師。

雖然無法透析自動駕駛汽車的內心,但在面對滿是人類的環境時,想必它們也是崩潰的。因此對於那些要在嘈雜的街頭部署自動駕駛汽車的公司來說,如何教會自動駕駛汽車與人類溝通成了一大難題。

“問題在於如何取代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司機。”Drive.ai 產品和設計主管 Bijit Halder 說。

這家硅谷新創公司剛剛在德州弗里斯科部署了自動駕駛穿梭車服務,這些車輛會將一個辦公園區和附近的體育館與公寓樓連在一起(駕駛席還是有安全員)。這個實驗項目是 Drive.ai 三年研發成果的結晶,這家脫胎於斯坦福人工智能實驗室的公司現在已經有超過 150 名員工。

让自动驾驶汽车开口“说话”!看 Drive.ai 如何完成人机沟通这个大课题

*2016 年時 Drive.ai 的概念車,當時只有車頂一塊顯示屏

在如何教會機器人駕駛上,Drive.ai 主要一開 AI 和機器學習技術。

不過與其他公司不同,從 Drive.ai 創立伊始,它就考慮到了人機溝通問題。在弗里斯科這樣的達拉斯郊區小城,這項新技術可能會讓民眾感到緊張(特別是在 Uber 自動駕駛測試車出了致命事故後)。因此這項服務成功與否還得依賴公眾滿意度,無論是車裡還是車外,大家都必須對自動駕駛汽車有信心,而信心就來源於溝通。

在機器人專家忙著寫代碼和進行模擬的同時,Halder 和他的團隊也在事無鉅細的檢查車隊中的日產 NV200 小貨車,它們是 Drive.ai 在弗里斯科穿梭車服務的主力(NV200 也是紐約的主力出租車),也是人機溝通的最前線。

為了實現既定目標,來看看 Drive.ai 做了哪些事情:

首先,Drive.ai 先從視覺下手,將車隊裡的 NV200 塗成了亮橙色,便於大家識別;

其次,在車輛的左右兩側,還有貫穿的藍色彩條,彩條上則用白色字體標註了“自動駕駛汽車”的字樣。

Drive.ai 的設計人員非常貼心,周邊車輛上的駕駛員能輕鬆看到這些字樣,Drive.ai 甚至棄用了 “autonomous”這個複雜單詞,換成了大家能看懂的“self-driving”。

最後,車輛前部保險槓上也寫了“自動駕駛汽車”的字樣,行人過馬路時就能看到。“我們希望公眾看到這輛車時,能對它做出回應。”Halder 說。

让自动驾驶汽车开口“说话”!看 Drive.ai 如何完成人机沟通这个大课题

*車內 13 英寸大屏顯示的畫面

外部的麻煩掃清後,Drive.ai 還解決了車內的人機溝通問題。穿梭車乘客上車後會看到一塊 13 英寸的大屏幕,它會實時投射車輛攝像頭和激光雷達“看到”的影像。

是不是覺得太高科技了看不懂?沒關係,這塊屏幕上還會用粗紅線標出車輛未來六秒內的計劃行駛軌跡,以保證乘客有個心理準備,減少暈車幾率。此外,車輛是否要在紅燈前停下也會在屏幕上顯示提醒。

當然,Drive.ai 並非業界唯一在這方面設計上花心思的公司,幾乎每家公司都想到了車內大屏這個人機溝通方案。

Drive.ai 真正的創舉是車身上掛著的外置屏幕: NV200 車身上掛了 4 塊顯示屏(分佈在引擎蓋、車身後部和兩個前輪上方),每塊22.5X7.5 英寸大小,它們是車輛的“喉舌”。

當車輛即將停下給行人讓路時,顯示屏會先閃爍,隨後顯示“您先過”的文字和行人穿過人行橫道的圖示。後方顯示屏內容會有所不同,車輛停下來禮讓行人時,顯示屏上會出現“行人過馬路”的字樣。如果 NV200 有人駕駛,顯示屏則會告訴周邊行人和車輛該車“有人駕駛”。

让自动驾驶汽车开口“说话”!看 Drive.ai 如何完成人机沟通这个大课题

這些信息是 Drive.ai 經過多次改進才精選出來的,為此 Halder 的團隊嘗試過無數種方案。文字的顏色、動畫、圖片、過渡效果甚至短語都是深思熟慮得來的。

今年 5 月份,時這個屏幕上顯示的還是“等您先過”加一個正在人正在走路的小圖。6 月份時,Drive.ai 又把這句話縮成了超簡單的“等待”,配圖也變大了不少。現在它則又調成了“您先過”。

“‘等待’這個詞意思表達不完整,有人可能會理解成讓行人等著,‘您先過’就清楚多了,而且簡潔有力。”需要注意的是,那句“有人駕駛”的話也是改了再改,剛開始是“自動駕駛功能關閉”,而後換成了“人類駕駛”,最後才調整成現在的樣子。

注重細節的 Drive.ai 甚至連車外的顯示屏都換過好多次。

2016 年剛剛想出這一概念時, Drive.ai 只在車頂上架了一個類似廣告牌的屏幕,比現在的還小。在發現這個架在這個高度有些人看不到,而且不同方向需要不同信息的情況後, Drive.ai 在 2017 年換成了現在的“四面屏”。

整個設計進化過程中,用戶測試也起到了極大的作用。Drive.ai 會統計被測者到底理解了什麼,他們還會積極詢問參與者的意見。至於向參與者介紹自己的理念並觀察他們的反應,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

“我們準備了大量的意見和想法,但如果沒有用戶點頭,它們就一文不值。”Halder 說。“我們大多數設計都是根據用戶反饋得到的。”

弗里斯科的乘客們也是 Drive.ai 的大軍師,與他們一同乘車就像在遊樂園玩。當設計師問他們車裡還缺什麼時,許多人回答的是音樂。雖然現在 Drive.ai 還未付諸實施,但 Halder 還是被乘客們的話感動了。

“他們都說,‘我很舒服了,快給我點娛樂。”Halder 說。也許這句話對自動駕駛人來說是最好的褒獎吧。【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