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孩子定製完美人生是對的嗎?你可能誤解了什麼是教育!

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到底該如何教育孩子?

現在的人越來越重視教育,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已經給他做好了各種規劃與安排。

比如學鋼琴,學古箏,參加奧數比賽,考上清華北大。

我們不遺餘力的想要把孩子雕刻成為一個完美的人,我們費盡心思去定製孩子的完美一生。

因為我們都深刻的知道,起跑線的重要性。我們也都清楚,社會的殘酷。

可是,這樣的教育是對的嗎?

為孩子定製完美人生是對的嗎?你可能誤解了什麼是教育!

先來說一說完美,

完美之所以美,恰恰就是因為那是我們永遠都到不了的地方,因為到不了,所以才美。到了就沒了。

我們老祖宗有句古話叫止於至善,止步於至善之前。這是一個道理。

我們追求的不是完美,也不是至善。我們追求的是這個過程,這才是真正的美。

所以說,完美人生,一開始就是錯的,那是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為孩子定製完美人生是對的嗎?你可能誤解了什麼是教育!

再來說一說定製

其實換個說法來講,我們所謂的定製,就是在雕刻孩子,把他們雕刻成我們想要的樣子。

在學校的時候,老師像是個花匠一樣,把每朵花都修剪的整整齊齊。

在家庭中時,父母又變成了花匠,把孩子修建的跟他們自己一模一樣。

傳統教育就是如此,雕刻模式,教育的客體是孩子。

校園教育是知識的教育,家庭教育是人格的教育,而其本質不過是人生觀的復刻。

我們的孩子只能坐在那裡,接受自己的命運,卻沒有反抗的權利。

為孩子定製完美人生是對的嗎?你可能誤解了什麼是教育!

但是教育的死敵就是定製啊,教育的客體不應該是孩子,而應該是環境。

我們關注的不應該是這束花,而應該是在空氣、水分、養料上。

可能性才是教育最美的地方。

為孩子定製完美人生是對的嗎?你可能誤解了什麼是教育!

我們以前都是在定製,在雕刻。這基於時代的背景,我們沒辦法。

但是時代不一樣了啊,父母再抱著一顆定製的心,教育的初衷就錯了。

我們這個時代所能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給他一方花園,給他養料和空間。

你自由開放,你枝繁葉茂,你一枝獨秀,你孤芳自賞,我都為你鼓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