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想迎來下一波牛市必需解決這2個問題

相信很多朋友可能都知道,在影視圈裡有一類題材,經常被各路導演樂此不疲地翻拍著,這就是“荒島求生”的主題,在這類電影中,幾個主人公因為各種原因,被扔到一個孤零零的荒島上,隨著物資逐漸耗盡、救援遙遙無期,他們的心態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人性的各種本質都會被暴露出來,從而衍生出諸多跌宕起伏的悲喜劇。

比特幣想迎來下一波牛市必需解決這2個問題

圖:最近大火的網絡遊戲《絕地求生大逃殺》(吃雞),講的就是孤島生存的故事

從某種程度上講,現在的幣圈,像極了這個大洋中的孤島。被困在島上的幣民們望眼欲穿地期待著牛市的到來,盼望市場能夠再現2017年的榮光。但是,“牛市”怎樣才能到來呢?

幣圈人的夢想:海量資金湧入數字貨幣市場

在經過過去一年市場的跌宕起伏之後,很多投資者已經發現了:數字資產與我們之前所見到的種種投資商品雖然有所不同,但它終究還是一種商品。而既然是商品,就需要遵照基本的供需規律。也就是供需寬鬆時降價,供需緊張時漲價。而目前的市場,供需狀況可以說是相當寬鬆,從下圖可見:2017年全年的新增項目方一共343家。而2018年前6個月,就已經達到了394家(灰色線形圖)。

比特幣想迎來下一波牛市必需解決這2個問題

圖:迄今為止,每個月新增的區塊鏈項目數量

不難看出,目前區塊鏈項目的供應量,已經超出了場內資金的支撐能力。而且在可預期的時期內(比如一兩年左右),這些項目所融到的資金都可以維持自身的運轉,因此並不會輕易退出市場。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者們只能寄望於市場上對項目需求的增加。說的直白一點:多來點資金進入幣圈。

所以您可以看到,當下的幣圈輿論,對於任何跟“資金入場”相關的消息都非常敏感,例如央行的貨幣政策、國際間的貿易爭端、再到各國對數字貨幣的態度變化等,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引發人們的高度關注,甚至是行情的劇烈波動。

比特幣想迎來下一波牛市必需解決這2個問題

圖:幣圈人現在最想看到的局面

但是,對於外界的資金來說,現在的痛點是:不是他們不想參與數字資產,而是目前他們根本就沒有做好進入這個市場的準備——從上面的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由於數字貨幣市場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更適合B端的機構參與,因此一般來講,外界的海量資金,進入幣圈的渠道是這樣的:【資金端】的大批投資者,把資金交給專的【投資機構】(token fund),隨後,這些投資機構把募到的本金,佈局到【資產端】的數字貨幣市場。

然而關鍵在於:目前這個流程中的兩個環節,都沒有被打通。其中的原因很多,有心態上的、也有技術上的。而正是這兩個環節上的阻塞,直接把高達百億規模的古典資本阻擋在了數字貨幣行業的大門之外。導致現在的區塊鏈行業對資金嗷嗷待哺,但流入的資金卻始終杯水車薪。

比特幣想迎來下一波牛市必需解決這2個問題

圖:幣圈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這怎麼辦?一邊是亟需新增資金灌溉的數字資產市場,另一邊是想進幣圈而苦無可靠渠道的海量資金,卻因為區區兩個環節的阻塞而無法連接。究竟有誰,能夠打通這個阻塞,從而在數字貨幣的資金端和資產端之間架起一道橋樑,把百億規模的古典資本引入幣圈,最終引爆下一輪牛市呢?

從資金端到投資機構:彼此信任的缺位

真是不好意思,就現在的市場上,沒人能辦得了這件事。

我們從頭開始看。在上一部分中我們曾經提到,資金端目前想進入幣圈的資金,實際上著實不少,但問題在於,他們的錢,就是沒法流到投資機構那裡去。這是為什麼?

答案非常簡單:信任問題。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目前市場上的各種Token fund,也就是我們平時總能看到的”XX資本“,它們的運營模式跟傳統金融行業的基金是存在相似之處的:從資金端吸取客戶的本金,拿到資產端市場上去搏取收益。

然而,這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個非常明顯、卻又經常不為人所知的差別——傳統的基金,它從資金端收取的是法幣,而在資產端賺取的也是法幣。這種大規模的法幣流通,理所應當地要進入金融部門的監管範圍。所以,那些傳統的金融基金,往往有著比較嚴格的准入門檻和操作規則,比如定期地接受監督和審計等。

比特幣想迎來下一波牛市必需解決這2個問題

而數字資產則不然。它從資金端的客戶那裡收取的經常是BTC、ETH,到了資產端一側,則會把這些本金投向各種各樣的其他數字token,包括一級市場和期貨槓桿等,由於這一套流程下來,並沒有接觸到法定貨幣,因此它從形式上講,

實際上是一個”以物易物“的過程,那些專職於法幣監管的金融部門,是無權對他們進行管理的!

這種合規形式的差異,導致在過去的大半年時間裡,市場上的各路token fund簡直多到了氾濫的程度,只要是個幣圈名人,多半都會頂著個“XX資本/基金會”的頭銜。但問題在於,這種脫離了傳統監管範圍的機構,操作上沒監督,收益上沒審計,你要把資產託付給他們,那這筆本金的安全和收益,可以說是100%被握在了別人的手裡。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部分的投資者都不願意把錢託付給市面上魚龍混雜的token fund,從而造成了我們上面那張圖中的、資金端到投資機構環節的一個阻礙。

比特幣想迎來下一波牛市必需解決這2個問題

那怎麼辦?

不得不說,現在的幣圈,是一個非常搞笑的存在:天天嚷著要解決信任問題,結果充斥著各種背信與毀約,總說自己研究的技術“可回溯、不可篡改”,結果自己面臨這類場景時,又想不起來用這個大殺器了。

上面的那個問題也是一樣:你擔心自己的投資沒有監督,那你把操盤人的全部實盤操作、收益率、客戶評價等信息,都記錄到區塊鏈上不就完了嗎?要知道,這可是目前為止最容易落地的溯源了,什麼食品藥品、數字版權,都沒有數字資管溯源來得實在。

在這一步完成之後,目前市場上多如牛毛的這些投資機構,究竟誰值得信任,誰不值得信任,將會在投資者面前一目瞭然。這時候,人們就可以選擇那些相對更靠譜的機構,把自己的資金相對安心地託付給他們。而傳統資金流入數字貨幣市場的第一個環節:【資金端】→【投資機構】,也就這樣被打通了。

比特幣想迎來下一波牛市必需解決這2個問題

從投資機構到資產端:金融工具亟待完善

好,讓我們假設一下——有朝一日,各路XX資本突然想通了,決定把自己的操盤過程上鍊,從而促進C端投資者對B端的機構產生信任,出於對數字資產回報率的嚮往,他們將會有很強的意願,通過靠譜的機構把自己的本金投到幣圈裡,但問題在於:你們投資者倒是願意投資數字資產,但人家這些投資機構願不願意替你們投,那可還不一定呢。

為什麼?錢都送到你手裡了,為什麼不投?

各位朋友,我們要知道一件事情:對於那些有節操的投資機構來說,拿到錢,只是人家在資金端的勝利,而接下來,人家實際上還要面臨更具挑戰性的一件事情:那就是資產端的風控。畢竟,賺錢固然重要,但數字貨幣這個領域,不確定因素實在太多。必須用各種金融工具來減弱風險。

然而問題在於:相比股票、外匯、商品等傳統的金融市場,數字資產的金融基礎設施目前來說非常簡陋,配套的資產管理產品(例如策略編寫、回測、量化算法等工具等)嚴重缺乏。這使得即便是金融行業的科班人士,面臨數字貨幣市場也經常是一臉蒙逼,根本挑不出什麼工具來進行風險控制。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數字貨幣期貨。要知道,這可是最最基礎的金融衍生品了,然而放眼望去,現在有幾家平臺能給做好的?如你所見,由於交易深度不夠,N多開設期貨業務的平臺,動不動就在深夜被一跟大探針鑿穿買單賣單,最終完成多空雙殺,投資者捶胸頓足。由此來看,

很多金融人士選擇了在幣圈前望而卻步,而其手裡的天量資金也難以流入數字貨幣市場,也就不奇怪了。

比特幣想迎來下一波牛市必需解決這2個問題

可以這麼說,對於幣圈來講,現在必須需要傳統金融人士入場,海不海量資金的咱姑且不論,首先你得要把這個領域的金融工具給完善完善,從而打通上圖中的第二個阻塞。否則的話,幣圈註定是一個風險比賭場還要高的地方,同時也不會有正兒八經的機構來給投資者一個穩定的預期回報率。

啥?你說現在的各種token fund是怎麼盈利的?說來比較搞笑,這個問題一句話就可以回答:那就是靠著關係拿項目額度,然後基石割早鳥、早鳥割私募。從本質上講,其實吃的是關係飯,本質上和80年代物價雙軌制時那批物資倒賣者沒什麼太大不同,堪稱創投圈之倒爺,只不過換了個更為國際化的名字而已。

在牛市項目井噴、接盤者前仆後繼的時候還有錢可賺;然而一到熊市,投資者捂住錢包不放的時候,沒有人願意來接盤,很快就歇菜了。

比特幣想迎來下一波牛市必需解決這2個問題

相信有些朋友已經看出來了:幣圈的“資金進場”,和所有的事情一樣,都是不能僅憑對天喊就能喊來的,而是需要人們實實在在地去做一些事情,而目前最需要落實的,就是的上面講到的“資產操作上鍊”和“金融工具完善”兩件事情。

因為我們必須得承認,現在的數字貨幣,它更像是一個賭場,而不是一個成熟的金融市場,無論是對C端散戶還是B端機構,它的投資體驗都比較差,這使得受到去年大牛市激勵而入場的投資者們,不僅增量屈指可數,存量上也已經岌岌可危。

不過這樣也好,用戶的縮水,可以讓業內人士靜下心來去自我反省一下,而不是一味的自嗨,畢竟,投資者作為衣食父母,永遠是業內人士需要爭取和服務的對象,如果有一天,幣圈淪落到天天嚷嚷“這屆用戶不行”的時候,那就離沉浸在自嗨的小圈子裡、最終被時代拋棄也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