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也會拍馬屁?這技術絕了……

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笑了,李白會拍馬屁?

在很多人看來,這樣一個狂放不羈,並且十分超絕的大詩人怎麼會拍馬屁呢?

然而事實是殘酷的。雖然李白本人十分倨傲,甚至於寫出“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般狂妄的話來,然而說來說去李白還是一個人。

人是不能免俗的。

特別是在其困頓的時候。

李白也會拍馬屁?這技術絕了……

為什麼說李白拍馬屁呢?

且來看一篇當初李白所寫的《與韓荊州書》,這也反映了李白在理想的追求和現實的殘酷雙重精神重壓之下的另一面。

先來看第一段:

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耶!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使海內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所以龍蟠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於君侯。願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則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穎脫而出,即其人焉。

翻譯:

我李白聽說天下一些談論世事的人,聚集在一起時就會說:“人生不必封萬戶侯,只願結識一下韓荊州。”為什麼使人景仰愛慕竟然到了這樣的程度呢!難道不是因為您有周公的風度,躬行吐哺、握髮接待賢者的美德,才使得海內豪傑俊才,都奔集到您的門下,一經接待,如登龍門,立刻名聲身價大增,十倍於前嗎?所以那些才能超群的讀書人,都希望在君侯處獲得美名,得到評價。君侯不因為自己的富貴而傲視他們,也不因為他們的寒賤而輕忽他們,那麼在眾多的賓客中定有毛遂那樣的奇才,假使我李白能有脫穎而出的機會,我就是那樣的人啊。

看到第一句話,諸位可能就笑了。李白這溜鬚拍馬的功夫實在是厲害。原文是“白聞”而非是“白曰”,更遑論之後還加了個“天下談士”。

您說你想拍馬屁也就罷了,還說自己聽見天下人都在競相說韓荊州的好。

還有本段最後一句,李白將自己和毛遂相比,希望韓荊州可以提拔自己。

這懇求之意依然表露無疑。

而且還有一點我沒有說,那就是李白在這一段將韓荊州比作周公......簡直了.......

李白也會拍馬屁?這技術絕了……

再來看第三段,李白顯然十分希望自己獲得提攜。且看:

君侯製作侔神明,德行動天地,筆參造化,學究天人。幸願開張心顏,不以長揖見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權衡,一經品題,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耶?

翻譯:

君侯的功業堪比神明,您的德行感動天地,您的文章闡明瞭宇宙變化規律,學問探究了天道與人事的關係。希望君侯敞開胸懷,和顏接納,不要因為我行長揖之禮晉見而拒絕我。假如能用盛大的宴席接待我,聽任我縱情暢談,那麼我請以日試萬言來測試,我將手不停筆,倚馬可待。當今天下人以君侯為評論文章的主宰,權衡人物的權威,士人一經您的好評就成為德才兼備的佳士。君侯為什麼吝惜庭階前一尺見方的地方,不使我李白揚眉吐氣,奮發昂揚於青雲之上呢?

在這一段,李白仍舊是不忘吹捧韓荊州一番,其次,還表明了想要韓荊州接見自己的願望。

哪句話呢?

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

是的,言辭懇懇,李白甚至於說用到了“倚馬可待”,姿態可以說是十分低了。

李白也會拍馬屁?這技術絕了……

其實李白不僅在這封書信中讚美韓荊州,也不忘讚揚一下自己,畢竟要彰顯出自己有被韓荊州邀請的資格,在第二段:

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皆王公大人許與氣義。此疇曩心跡,安敢不盡於君侯哉!

翻譯:

我李白是隴西平民,流落在楚地漢水一帶。十五歲愛好劍術,拜訪了許多地方長官;三十歲文有了成就,屢次拜謁朝廷高官。儘管我身高不滿七尺,而心志超過萬人。王公大人都讚許我有志節,講道義。這是我從前的思想和行跡,怎敢不盡情地向您傾訴呢?

可以看到,李白在這裡表述了自己劍術如何精通,並且還被王公大人讚揚。可以說稍微有些得意了,但是顯然李白也知道這樣王婆賣瓜不太好,因此在結尾十分聰明的自謙。

原文:

且人非堯舜,誰能盡善?白謨猷籌畫,安能自矜?至於製作,積成卷軸,則欲塵穢視聽。恐雕蟲小技,不合大人。若賜觀芻蕘,請給紙墨,兼之書人,然後退掃閒軒,繕寫呈上。庶青萍、結綠,長價於薛、卞之門。幸惟下流,大開獎飾,惟君侯圖之

翻譯:

而且,人不是堯舜,誰能十全十美?李白我在謀略策劃方面,怎麼能自負呢?至於寫作,已經積累成卷軸,卻想呈請君侯抽暇過目,只怕雕蟲小技,不能受到大人的賞識。倘蒙垂顧,願意看看拙作,那麼,請賜予紙筆,加上書寫人員。然後回去打掃安靜的小屋,謄抄呈上。希望青萍寶劍、結綠美玉,在薛燭、卞和的手中提高價值。但願君侯推恩於身處下位的人,大開獎勵之門。請君侯考慮我的要求吧!

一句“惟君侯圖之。”實在是道出了李白此時的無奈,作為一個傲骨非常的人,讓李白這樣去求一個人,實在是難為他了。

李白也會拍馬屁?這技術絕了……

奈何生活所迫,不能不出此下策。

然而,雖是李白這番的低三下四,最後還是失敗了,韓荊州並沒有搭理李白。

因為從年表看,在此後長達七八年的時間裡,李白仍然過著到處遊歷的生活,等到玄宗召見他時已經是四十二歲高齡,那時已是天寶初年,而且據說還是吳筠向玄宗推薦的結果。

從這首書信中,我們看到了李白不為人知的另外一面。在生活的苦難面前,李白尚且如此,眼前的您又有什麼坎過不去呢?

李白也會拍馬屁?這技術絕了……

不妨此番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好好地去和生活搏鬥吧。

不要因為眼前的失敗而悲傷,

也許明天就更絕望了呢?

李白也會拍馬屁?這技術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