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出伏!你不知道的养生小方法

今日出伏!你不知道的养生小方法

出伏后,气温波动较大,昼夜温差加大,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此时节切忌“乱穿衣”,应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夏秋之交还需注意哪些?这个节气应该如何吃,怎么养生?一起看看专家怎么说。

出伏如何养生

1

防秋燥,饮食润一点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候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冬瓜、萝卜、藕、洋葱、海带、蘑菇、木耳、芹菜、香蕉、苹果,蜂蜜等,这些种食物除了滋阴润燥,还有稳定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今日出伏!你不知道的养生小方法

中医认为酸能敛阴,建议在饮食中配合一些酸性制品,比如山楂、乌梅、石榴、葡萄、猕猴桃等。

民间有句俗语叫“秋瓜坏肚”,瓜类多属阴寒之品,吃多了会损伤脾胃,要适可而止。果类可以多吃,如苹果等。

今日出伏!你不知道的养生小方法

2

防秋乏,睡得“早一点”

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另外,出伏后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引发心血管疾病

晚上11点到凌晨2、3点,是人体的最佳睡眠时间,错过这个时间段,睡眠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一般最好10点半就应该上床睡觉,特别是凌晨1点到3点一定要入睡,否则对身体会有比较大的损伤。

今日出伏!你不知道的养生小方法

3

防病防燥,揉得“勤一点”

防止血压突增

早晚温差大会造成压差不稳,如果这时勤按揉头颈部,可以防止血压突增。

当血压升高的时候,点揉或者是按压风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钟之间的范围,血压会有下降的趋势。

今日出伏!你不知道的养生小方法

常见滋阴润燥的穴位

1⃣️ 位于面部的迎香穴:位于鼻外缘中点外侧0.5寸,在鼻唇沟中,这个穴可以治疗鼻干、鼻塞、鼻炎等鼻部相关症状。

今日出伏!你不知道的养生小方法

2⃣️ 位于上肢的尺泽穴:属于肺经的合穴,五行上属于水穴。屈肘,在肘窝中,肌腱外侧凹陷中。

今日出伏!你不知道的养生小方法

3⃣️ 位于下肢的太溪穴:太溪主咽中干,口中热,唾如胶,形容的就是秋燥的临床症状。太溪穴位于内踝间和肌腱之间的凹陷处。

揉方法拇指屈曲放于穴位,按揉2~3分钟,间隔5分钟再行按揉,一共按揉5~10分钟,感觉发酸发胀

发热为标准,一般每天可以按揉两次,以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较好

今日出伏!你不知道的养生小方法

4

防温差,穿得“暖一点”

虽然我们常说“春捂秋冻”,但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长袖“薄衣”。这样温差对于身体的刺激要小的多,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小的多!

不过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今日出伏!你不知道的养生小方法

出伏吃好三

1

莲藕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夏末初秋是鲜藕上市的季节。莲藕含水量足、含糖量低而含铁量高,味道微甜鲜美。鲜藕生吃可消瘀凉血、清烦热、止呕渴,熟吃能够养血补虚、开胃健脾。

最常见的做法:是藕炖排骨汤,或凉拌、素炒皆可。对老年人来说,藕更是补养脾胃的好食材。此外,莲藕也是高血压、肝病、食欲缺乏、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者的保健食物。

今日出伏!你不知道的养生小方法

2

烙饼摊鸡蛋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难熬的伏天进入尾声,天气开始转凉,简单方便的烙饼成了受欢迎的食物。

烙饼除了面里的营养外,其他营养素都严重不足。所以吃烙饼时,可以切几片酱牛肉,加把豆腐丝,还可以加点新鲜蔬菜,如黄瓜丝、胡萝卜丝。

今日出伏!你不知道的养生小方法

3

鸭肉

鸭肉“主大补虚劳,最消毒热”,适合体内有热毒易上火的人食用。

鸭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E及微量元素。煮鸭肉粥清炖鸭肉等,都能起到很好的滋补效果。

今日出伏!你不知道的养生小方法

出伏喝好三样

1

荷叶茶:降压降脂

荷叶味苦,性平,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之功。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荷叶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功效。

这个时间多喝一些荷叶茶,可以降血压、清血脂,降心血管意外风险到最低。

今日出伏!你不知道的养生小方法

2

黑茶:扩张血管

出伏后喝一点黑茶可以扩张血管降血压降血脂等,对身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黑茶中的茶氨酸能起到抑制血压升高的作用,生物碱和类黄酮物质能使血管壁松弛,可以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通过使血管舒张而使血压下降。

今日出伏!你不知道的养生小方法

3

银夏茶:清火润燥

银夏茶是由金银花和夏枯草组成,取金银花9克、夏枯草30克沸水冲泡半小时,待温凉后可当茶水饮用。

金银花:又名忍冬,是清热解毒、稳定血压的良药。

夏枯草:有清热去肝火之功效,对于燥热引起的不适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今日出伏!你不知道的养生小方法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清淡美味的出伏养生美食您学会了吗?

别忘了和亲人们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