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胰岛素,血糖还是控不好?到底是哪里出问题?

临床上,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常存在“该用时不用,用后注射不规范”两大问题,阻碍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小编通过下面4个具体病例,为大家分析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细则。

打了胰岛素,血糖还是控不好?到底是哪里出问题?

病例一:注意胰岛素用药间隔

王先生住院期间采用预混胰岛素治疗,早、晚餐前半小时注射,血糖控制很好。出院后,他通常7点吃早饭,17点吃晚饭,虽然胰岛素治疗方案与住院时一样,但血糖经常波动。

分析

采用预混胰岛素治疗,要求早、晚餐前半小时各注射一次,两次注射应间隔12小时。换句话说,如果7点吃早餐,那么,晚餐时间应是19点。以诺和灵30R为例,其中短效胰岛素占30%,中效胰岛素占70%。短效胰岛素只控制当餐的血糖,中效胰岛素控制第二餐的血糖。如果注射时间间隔没有达12小时,再次注射时,因上次中效胰岛素的作用尚未发挥完全而会使胰岛素的作用重叠,造成低血糖。同时,由于晚上注射时间的提前,延长了其与次日早晨注射的时间间隔,导致中效胰岛素的作用早已发挥完毕,而易造成高血糖。

打了胰岛素,血糖还是控不好?到底是哪里出问题?

病例二:根据病情调整胰岛素用量

老刘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院,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恢复正常、酮体消失,病情稳定后出院。出院后,依然沿用住院时的胰岛素强化方案继续治疗,起初血糖控制还不错,但最近常出现低血糖。

分析

糖尿病患者血糖得以控制时的胰岛素用量,并不代表日后所需的维持量。因为糖尿病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高血糖被控制,其胰岛细胞的功能可逐步得到改善,胰岛素的需要量可相应减少。在此阶段应定期监测血糖,并根据血糖情况,酌情减少胰岛素的用量,直到每日最少的必需量。

当然,维持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日后的饮食情况、运动量大小、有无应激状况及血糖变化及时增减,在增减胰岛素剂量以后的2周内,也应密切监测血糖。

打了胰岛素,血糖还是控不好?到底是哪里出问题?

病例三:根据药效时间调整胰岛素用量

老李头是位老糖友了,自以为“久病成医”,觉得去医院医生说的自己都知道,就在家里自行调整胰岛素用量,遇到空腹血糖高时,就在早餐前多打2个单位胰岛素,但次日空腹血糖依然较高。这让他疑惑不已,赶紧去医院了。

分析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一定要知道各种胰岛素的作用特点,如起效时间、药效高峰时间、作用维持时间等。一般说来,短效胰岛素(或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只控制当餐的餐后血糖;中效胰岛素控制当餐及下一餐的血糖,且以下一餐为主;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没有明显的作用高峰,主要提供全天的基础胰岛素水平。

老李头的错误在于,如果他的空腹血糖高,在排除“苏木杰”现象以后,应考虑是头天晚上的胰岛素用量不足,应增加睡前胰岛素的剂量,而不是加大早餐前的剂量。因此,只有弄清楚胰岛素发挥药效的时间段,才不至于在调整胰岛素剂量时发生错误。

打了胰岛素,血糖还是控不好?到底是哪里出问题?

赵女士患糖尿病多年,平时工作太忙,有时注射了胰岛素却不能按时进餐,结果多次发生低血糖。无独有偶,陈先生也是注射胰岛素,有一天和朋友们去爬山,运动量比平常大很多,他还是按平常的剂量注射,结果发生了严重的低血糖。

分析

糖尿病患者在注射胰岛素期间,更应规律饮食和运动。因为胰岛素的剂量是按照规律的饮食和运动设定的,所以,在固定了胰岛素用量之后,饮食和运动尽量不要有太大的变动。注射胰岛素后要按时定量吃饭,如果事先知道有较大的运动量,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或者增加进食量。

打了胰岛素,血糖还是控不好?到底是哪里出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