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39課:曹植《七步詩》里的「萁」指的是什麼?

有朋友從後臺留言,說《說文解字》系列文章純屬八股文,一點意義也沒有,我只是回覆他:“這一類文章你怎麼會看成是八股文呢?”八股文從四書五經取題,內容必須用古人的語氣,絕對不允許自由發揮,而句子的長短、字的繁簡、聲調高低等也都要相對成文,字數也有限制。顯然,他或者認為沒有價值,或者認為沒有意義,於是把“八股文”這個帶有明顯感情色彩的名詞套在了這系列文章頭上,因為最初開始寫的原因,我們非但不會停止,還會更加盡心盡力,力圖將每個文字講得更細緻。我的書架上有一本《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的書,內容是章太炎1908年4月至9月在日本講授《說文解字》的課堂實錄,記筆記的是錢玄同、朱希祖、周樹人(魯迅)三人,三人的成就不必列舉多說,在網上搜索一下就可以知曉,至少,他們後來取得的成就或多或少都跟他們在半年內認真從頭到尾認真學習《說文解字》有關,或者章太炎跑到異國他鄉去講授一門自己國家文字相關的課程本身就說明了一些問題:《說文解字》是中華民族學問的根基。因此覺得解說《說文解字》更加有意義了,我們會持續下去這份工作,就算它是“八股”,也勢必將這個“八股”進行到底了。

今天接著講“艸”部的6個漢字,它們分別是:

《說文解字》第39課:曹植《七步詩》裡的“萁”指的是什麼?

(今天要說的6個漢字)

1、萁。讀作qí。《說文解字》釋作:“豆莖也。從艸其聲。”這裡說的是第一個讀音qí,它的意思就是豆杆。關於這個字,最經典的出處是曹植的《七步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豆子長成熟之後,總要食用,食用的時候,拿豆杆來燒火是很正常的事情,萁被燒掉是悲慘的,豆在鍋中被加熱煎熬未必不是痛苦的,只是曹植的一首詩,讓他變得格外知名罷了,豆萁如圖:

《說文解字》第39課:曹植《七步詩》裡的“萁”指的是什麼?

(豆萁)

在極端的權力與兄弟之情的較量中,血緣敗給了權力,這是極普通的道理,曹植吟詩的時候,估計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只是這個道理,看上去有點血淋淋罷了。

《說文解字》第39課:曹植《七步詩》裡的“萁”指的是什麼?

(曹植吟詩圖)

後來“萁”也用來形容所有的植物莖杆。辛棄疾的《新荷葉》就說:“物盛還衰,眼看春葉秋萁。貴賤交情,翟公門外人稀。酒酣耳熱,又何須,幽憤裁詩。茂林修竹,小園曲逕疏籬。秋以為期,西風黃菊開時。拄杖敲門,從他顛倒裳衣。去年堪笑,醉題詩、醒後方知。而今東望,心隨去鳥先飛”。“其”字是“箕”的本字,它的形狀就是簸箕的象形,因此,草下加“其”來形容豆杆就很正常了,在哪個時代,整理豆杆與豆子將其分離的最好工具就是簸箕。“萁”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39課:曹植《七步詩》裡的“萁”指的是什麼?

(萁字的小篆寫法)

2、。讀作huò或者suǐ。這個字現在寫作藿,《說文解字》中沒有“藿”字。關於,《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尗之少也。從艸靃聲。”就是尗小的時候叫,上一節說過,尗其實就是菽,指所有的豆類,那麼,所謂的就用來指豆葉或者豆苗。《廣雅.釋草》裡說:“豆角謂之莢,豆葉謂之。”還有一個意思,就是一種香草,就是現在的藿香。唇形科。多年生芳香草本。莖葉可以入藥。如圖:

《說文解字》第39課:曹植《七步詩》裡的“萁”指的是什麼?

(藿香)

當這個字讀作suǐ時,它還指草木花開貌。需要注意的是,當這個字寫作簡寫的“藿”時,還有一個讀音hé,專指霍首或者藿首這種草。“”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39課:曹植《七步詩》裡的“萁”指的是什麼?

(的小篆寫法)

3、莥。讀作niǔ。《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鹿藿之實名也。從艸狃聲。”就是鹿豆。郭璞在注《爾雅.釋草》時稱“莥”是:“今鹿豆也,葉似大豆,根黃而香,蔓延生”其實就是鹿藿結的果實就叫“莥”,如圖:

《說文解字》第39課:曹植《七步詩》裡的“萁”指的是什麼?

(莥)

狃的本義是“犬性驕也。”為何加了個草字頭就用來指鹿豆了,實在找不到原因。猜想一下:或者是因為這種豆子性子也很驕傲固執,每個豆莢裡只結兩個種子。“莥”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39課:曹植《七步詩》裡的“萁”指的是什麼?

(莥的小篆寫法)

4、蓈。讀作láng。《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禾粟之採,生而不成者,謂之蕫蓈。從艸郎聲。”這是個專用字,就用在“蕫蓈”這個詞裡面,表示有粰無米的穀子。長出來的穀子,只有稻殼子,就叫蕫蓈,如果不飽滿,叫秕穀,古人對於穀物的收成很關心,對於每一種收成都起了特別的稱呼。其實,蕫蓈也用來指狼尾草,需要注意的,狼尾草跟狗尾草是兩回事,雖然外形相像,一般人幾乎區別不開來,但其實是兩種植物,它們的根本區別是狼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狗尾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下一個字介紹狗尾草,因為兩種草長相太像,很多人會看錯或認錯。狼尾草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39課:曹植《七步詩》裡的“萁”指的是什麼?

(狼尾草)

注意,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記得“蓈”字,指的是沒有結了殼子卻沒有谷的穀子。它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39課:曹植《七步詩》裡的“萁”指的是什麼?

(蓈的小篆寫法)

5、莠。讀作yǒu。《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禾粟下生莠。從艸秀聲,讀若酉。”很明白,就是禾粟下生的雜草。後來莠就專用來指狗尾草,《本草綱目.草部.狗尾草》:“莠草……穗形象狗尾,故俗名狗尾。”上面已經說了,狗尾草是一生生草本。它是田間最常見的雜草,因為是雜草,對糧食有害(爭奪養分),於是莠又引申為壞、惡、醜的意思。《詩經.小雅.正月》裡說“好言自口,莠言自口。”毛傳稱:“莠,醜也。”狗尾草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39課:曹植《七步詩》裡的“萁”指的是什麼?

(狗尾草)

因為是一年生,所以它相對比狼尾草要弱小一些。

有意思的是,我們經常說的成語“良莠不齊”讀音也是yǒu,很多人讀作xiù,其實“莠”字在特別的地方也有xiù這個讀音的,讀xiù時,它指的是“荼”,就是古書上說的一種苦菜和茅草的白花,這個讀法,現在已經完全不用了。莠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39課:曹植《七步詩》裡的“萁”指的是什麼?

(莠的小篆寫法)

6、萉。讀作fèi。《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枲實也。從艸肥聲。”什麼是枲呢,其實就是“麻”的果實,稱“麻子”,古代的時候,“麻子”可以當作糧食用,因此在《說文解字》中它排在較前的位置,因為麻子稱為“萉”,所以麻也被稱為“萉”。麻是較常見的農作物,屬草本植物,種類很多,有“漢麻”、“苧麻”、“苘麻”、“亞麻”等,它的莖皮纖維通常也叫做“麻”,可用來製作繩索、織布:比如麻布、麻衣、麻袋、麻繩、麻紡等。植物麻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39課:曹植《七步詩》裡的“萁”指的是什麼?

(麻)

萉字有時也通菔,極不常用,不再多做解釋了。萉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39課:曹植《七步詩》裡的“萁”指的是什麼?

(萉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草部漢字當然跟植物相關,通過學習漢字,我們順帶還可以認識很多植物,這其實也是增廣見聞的一個方法。但這種方法較枯燥,不如到大自然裡去見識這些植物來的直接,但我們這樣做的好處是,省力氣,省時間。

(【說文解字】之39,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