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升級!P2P失信成本巨大,違約者將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發改委與人民銀行要求強化信用管理各行業信用體系的建立,將進一步提升P2P網貸服務安全性。

8月2日,國家發改委與人民銀行聯合發佈《關於對失信主體加強信用監管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大失信成本;促使失信主體加快整改失信行為、消除不良影響、修復自身信用,引導各類主體依法誠信經營,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

2017年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發佈修正後的《關於公佈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被執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1. 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
  2. 以偽造證據、暴力、威脅等方法妨礙、抗拒執行的;
  3. 以虛假訴訟、虛假仲裁或者以隱匿、轉移財產等方法規避執行的;
  4. 違反財產報告制度的;
  5. 違反限制消費令的;
  6. 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執行和解協議的

本通知中的失信主體是指依照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規範性文件,按標準和程序認定並歸集至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的各類黑名單、重點關注名單主體。

監管升級!P2P失信成本巨大,違約者將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通知要求加大失信成本鼓勵修復信用 全社會共同監督

1.加大失信成本開展聯合懲戒

政府部門應建立失信行為限期整改制度,明確整改期限,促使失信人履行義務。如果失信人期限內未整改到位,相關部門對黑名單失信主體負責人進行一次警示性約談,對重點關注名單失信主體負責人進行一次提示性約談,並將約談記錄記入失信主體信用記錄,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建立健全失信信息公示制度。在確定的期限內,在“信用中國”網站、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各級政府及其部門門戶網站等向社會公開各類主體失信信息。公開的失信信息包括行政處罰、執法檢查、黑名單,以及司法判決和強制執行等負面記錄,重點關注名單可選擇性公開。

完善失信信息共享和信息推送制度。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基礎,國家和地方各級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將歸集整合各類失信信息,記於同一主體名下,建立完整的主體信用檔案。信用信息中心將會與各級政府部門和聯合懲戒實施單位充分共享。各省級信用體系建設牽頭單位將按失信聯合懲戒措施推送給相關實施單位。

完善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各省級信用體系建設牽頭單位制定區域性失信聯合懲戒措施清單。國家和地方信息中心開發失信聯合懲戒子系統,實現失信聯合懲戒聯合響應。此外,失信信息也將與行業協會商會、信用服務機構、金融機構、新聞媒體等充分共享,推動市場性、行業性、社會性懲戒措施落地。

建立失信單位負責人責任追溯制度。黑名單和重點關注名單中的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法定代表人和相關責任人將被問責,失信信息將納入個人信用檔案,並共享至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在對失信單位聯合懲戒的同時,也將對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進行聯合懲戒。

建立健全信用承諾制度。鼓勵和引導失信主體對依法誠信經營、自願接受社會監督、違背承諾自願接受聯合懲戒等內容作出書面信用承諾,並記入相關主體信用記錄。

2.幫助失信主體恢復信用

相關部門應加強失信主體負責人的信用修復培訓;要求失信主體在申請退出黑名單或重點關注名單時主動提交信用機構出具的信用報告;鼓勵黑名單、重點關注名單主體委託具有資質的信用服務機構開展信用管理輔導諮詢;對黑名單、重點關注名單主體在規定期限內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影響的取消聯合懲戒。

3.引導全社會共同監管

健全行業信用監管制度。建立健全行業信用記錄,引入第三方機構協同監管,從行業維度佈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建立健全行業協會商會誠信自律制度。建立會員單位信用記錄,制定針對會員單位失信懲戒措施清單,公示和共享會員單位的失信信息,從行業協會維度佈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建立信用服務機構協同監管制度。引導信用服務、第三方評估等機構探索開展信用記錄建設、大數據分析、風險預警、失信跟蹤監測等工作。

鼓勵創新信用監管的制度,形成以信用承諾、信息公示、協同註冊、合同監督為核心運行機制的信用監管體系。

監管升級!P2P失信成本巨大,違約者將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多層級信用信息促進信用社會的建立

雖然國內信用體系建設尚不完善,但政府機構,行業組織,行業協會以及第三方機構的多層級信用體系已經初步建立。

8月1日,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發佈《7月份新增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公示及公告情況說明》。7月,相關部門向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推送失信黑名單信息新增319831條,涉及失信主體285465個,其中法人及其他組織121278家,自然人164187人;退出失信黑名單主體192587個,其中法人及其他組織102579家,自然人90008人。

6月19日,中國銀行業協會聯合中國工商銀行等41家金融機構對140家嚴重失信債務人公示催收債權的公告,140家嚴重失信債務人累計涉及本金181.5億元,利息68.1億元,本息合計249.6億元。

除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行業協會以外,最高人民法院、民航局、鐵路客戶服務中心、各地政府也都公示了失信人名單。

芝麻信用、騰訊徵信、前海徵信、考拉徵信、鵬元徵信、中誠信徵信、中智誠徵信、華道徵信等主要第三方信用機構也都提供信息查詢服務費。而由人民銀行,

中國互協會以及以上八家市場徵信機構組建的百行徵信已開展信用數據對接工作。

多層級的信用信息和多維度的信用信息服務將提升國內信用信息內容與質量,促進信用社會的建立,促進依法經營,減少失信行為的發生。

失信主體將在工作與生活中受到嚴重的懲戒措施

逐步完善的信用信息體系將讓失信主體寸步難行。失信人被執行人除需償還債務並承擔違約責任外,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佈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第八條的規定,失信人被執行人在政府採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政府扶持、融資信貸、市場準入、資質認定等方面都會受到信用懲戒。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第三條規定,失信被執行人還將在乘坐飛機高鐵、下榻星級酒店、購置新建租賃不動產、購買非經營車輛、高收費私人子女教育、旅遊、購買高額保險等領域受到限制。

因此,失信被執行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將受到限制,這樣的政策意在加強國民的履約意識,嚴懲失信行為,並提醒國民慎重簽訂合同。

監管升級!P2P失信成本巨大,違約者將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行業信用記錄豐富現有信用信息維度提升網貸安全性

自6月以來,網貸行業運行環境有所惡化,部分機構爆發運營危機,投資者信心受到影響,網貸平臺資金流出增加。對此,部分借款人趁機拒絕償還借款,妄圖逃債。

針對於網貸借款人逃債的行為,互金協會在瞭解情況後迅速反應。7月16日,中國互金協會召開專項整治專題座談會,會議認為相關部門應加大打擊惡意逃廢債等行為,維護規範合同的存續效力。

7月23日,上海互金協會聯合浙江互金聯合會與安徽互金協會共同發起打擊網貸領域惡意逃廢債等行為,建立長三角失信人數據庫的倡議。

7月27日,廣州省互金協會發布《關於下架計劃類理財產品及打擊逃廢債行為的通知》,要求網貸機構將逾期借款人及時報告徵信機構,增加失信成本。

雖然各地互金協會號召強化行業信用建設,但由於缺少借款人信用信息的缺失,難以快速展相關工作。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很多網貸平臺出於保留客戶的目的而不公開出借人信用信息,僅有少部分領先平臺將借款人信用情況對接到了國家信用部門。

目前,網貸平臺主要依靠自身收集的借款人信用資料、人民銀行徵信報告以及第三方信用機構的信用信息進行借款風險測試。但人民銀行徵信報告主要收錄了法人和自然人在正規金融機構開展業務的信用信息,第三方信用機構的信用信息主要收錄了法人和自然人交易方面的信用信息。而平臺自身的信用資料僅收錄了借款人在本平臺借款的信用信息,無法獲取其在其他平臺借款的信用信息。

也正是由於網貸行業信用體系中存在這些漏洞,個別借款人在正規金融機構如期還款,與客戶和供應商正常交易,但在網貸機構惡意違約,在逃避債務的同時並避免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關於對失信主體加強信用監管的通知》的發佈為各行業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將建立健全行業信用記錄;制定針對會員單位失信行為的懲戒措施清單;開展行業信用信息公示、風險提示、預警監測、信用管理培訓等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

通知發佈後,各行業監管部門可以對接、收集借款人的信用信息並公示失信人名單。網貸平臺作為金融信息中介機構能夠從各行業監管部門準確獲取的借款人與行業相關的信用信息,擴大信用信息的範圍。

結合各行業協會的懲戒措施,網貸平臺將更加準確的判斷借款人風險級別,避免為不良借款人提供撮合服務。在保證平臺安全運營的同時,強化網貸投資者的資金保護,進而贏取投資人的信心,引領平臺乃至整個網貸行業向好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