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與智能:從百度DuerOS與亞馬遜Alexa看車載系統的進化方向

有人說,當智能家居日趨成熟再向外延伸,就是智慧出行。如今看來,這是兩條平行線,並沒有先後順序。現在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除了自動駕駛以外,互聯網出身的科技巨頭們又在通過智能語音與車企眉來眼去。

8月10日,搭載DuerOS的東風風神全新一代AX7在東風技術中心完成實車首秀。而就在同一天,亞馬遜Alexa官方宣佈推出Alexa Auto SDK,這是Alexa首次為車輛提供一整套開發套件,以幫助汽車製造商將Alexa語音控制功能集成到汽車及其娛樂信息系統。

開源與智能:從百度DuerOS與亞馬遜Alexa看車載系統的進化方向

(搭載DuerOS的東風風神全新一代AX7)

​這一舉動被視為亞馬遜正式加入車載系統領域的賽道,雖然在此之前,豐田、福特、奔馳、現代和通用等汽車製造商已經將Alexa引入旗下一些車型上,或者部分使用了Alexa的技能。

開源與智能:從百度DuerOS與亞馬遜Alexa看車載系統的進化方向

但Alexa Auto SDK是亞馬遜自家真正進軍到汽車場景的產品,它直接對標的是谷歌的Android Auto和蘋果的Apple CarPlay。當國外這些AI巨頭在明修棧道的同時,在中國,百度DuerOS加持而成的車載系統,也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

為什麼智能語音要進入車載場景?

人的日常生活主要分佈於三個生活空間——第一空間為居住空間,第二空間是工作空間,第三空間則是購物休閒場所。要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就必須從三個生活空間同時去考慮,如果有一個籠統的思路那應該是第一、第二生活空間的逗留時間減少,第三生活空間的活動時間增加,這和馬斯洛需求理論是對應的。因此,必須把提高第三生活空間的質量作為人們生活質量的關鍵點。

開源與智能:從百度DuerOS與亞馬遜Alexa看車載系統的進化方向

去年年初,美國房地產搜索引擎網站Trulia分析了2014年美國人口普查局對社區調查的數據,發現在美國各個都市,平均通勤時間均穩步增長,單程所花費的時間從2009年的26.4分鐘上漲到27.2分鐘。

而在更加擁堵的中國,有數據顯示,全國人均駕車上下班時間已近50分鐘,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人均駕車上下班時間都超過1小時。

汽車在時間上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三空間”,但體驗和幸福度則函待釋放。

開源與智能:從百度DuerOS與亞馬遜Alexa看車載系統的進化方向

最近幾年、車聯網、智能化、自動駕駛等概念的彼此交織,已經深刻影響著擁有百年曆史的汽車產業。汽車下一步的進化方向,除了在新能源上做文章,還可以讓它更加智慧,以進一步提升駕駛體驗。

第一步就是要讓汽車能夠和人“對話”。

這也被業界普遍視為繼手機和智能家居硬件後,人工智能最可能實現大規模落地的生活場景。而這也有它的硬需求:在自動駕駛時代尚未到來之前,司機的雙手必須放在方向盤上,因此控制汽車的其他功能或手機並不方便,甚至存在安全隱患。智能語音交互則可以讓用戶在駕駛時自然地操控汽車,不影響駕駛行為。

比如在今年4月23日,搭載百度DuerOS的人工智能車機系統——東風風神WindLink3.0正式發佈,用戶可以通過語音查找目的地進行導航,可以搜索電影、人物、天氣、車輛等娛樂信息,也可以對車載空調、音響系統進行語音控制,還可以撥打藍牙電話和進行車輛遠程控制(空調、車門),查看停車位置和車輛狀態。

開源與智能:從百度DuerOS與亞馬遜Alexa看車載系統的進化方向

(搭載百度DuerOS的人工智能車機系統——東風風神WindLink3.0)

WindLink3.0可以說完全滿足了人車對話能力,根據實際體驗,你可以在開車時跟它說:“小度小度,幫我訂個三元橋附近有游泳池,有24小時健身房,價格不超過3000元的五星級酒店”,或者“小度小度,我的航班號是多少?我的航班準點率多少?我的起飛機場流量狀況如何?”而WindLink3.0都能及時提供正確的反饋和服務,這對於駕駛體驗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

從智能語音切入車載的玩家們

當下,人工智能已經在汽車場景有了相當成熟的應用。相比自動駕駛需要激光雷達等硬件從而導致成本大幅增加,車載OS是AI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一方面,用戶能夠通過AI體驗到更智能的出行服務,另一方面,成車成本幾乎沒有提升,不會對用戶造成經濟壓力。

WindLink3.0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DuerOS和東風攜手合作AX7的落地,不僅有效解決了汽車駕駛的很多安全隱患,為用戶帶來了智慧化出行的體驗,也為人工智能賦能傳統汽車行業樹立了良好典範。

開源與智能:從百度DuerOS與亞馬遜Alexa看車載系統的進化方向

那回到國際舞臺,谷歌、蘋果和亞馬遜,這些大洋彼岸的科技巨頭們表現如何?

我們先來看看谷歌的Android Auto和蘋果的Apple CarPlay,兩者發佈時間均在2014年前後,但剛發佈時,大部分的車企對此並不感冒,凱迪拉克甚至宣佈棄用 CarPlay,原因也很直接:CarPlay車載用戶界面並不易於使用。

當然,這也可能是表面現象,根本原因在於:Android Auto和Apple CarPlay太“手機化”了,它們想利用手機系統的投射控制來掌握汽車的控制權,但車企不會輕易地將自己的汽車交給手機。

開源與智能:從百度DuerOS與亞馬遜Alexa看車載系統的進化方向

因此,Android Auto和Apple CarPlay開始轉變思路,提供開源的開發工具,幫助不同車企將它們引入到其車載中控系統裡面,但是依然有諸多限制:必須使用自己原生系統的應用,第三方軟件少得可憐;車內語音交互不成熟,功能有限,與汽車沒有互聯互通,比如可以打電話卻不能調空調;缺乏互聯網服務整合,要什麼沒什麼,體驗不好;智能語音技術有瑕疵,部分多輪對話與特定語境無法識別……

這就導致我們的汽車似乎還沒法做到那麼智能,大部分人開車也只是簡單地用一下語音導航或者語音撥號。要改變這種情況,IT廠必須做到兩點:1.開源,把主動權交給車企,並整合足夠多的互聯網服務;2.智能,將成熟的人工智能對話能力應用在車載系統上。

亞馬遜在智能音箱上的銷量使Alexa智能語音系統日趨成熟,這自不必再行闡述。而Alexa Auto SDK本身簡化了Alexa與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的集成,增加了特定的汽車功能,並將汽車的使用體驗融入語境,讓許多車企對此興趣濃厚。

百度DuerOS與亞馬遜Alexa:車載系統未來的進化方向

可以說,Alexa Auto SDK是亞馬遜對汽車製造商的一個讓步,同時還保留了Alexa的核心功能,如語音識別、流媒體、控制智能家居設備、天氣報告等。同時,由於Alexa背後亞馬遜強大的零售業背景,使得車企都希望自己的智能設備能支持各種產品的銷售。

足夠開源、足夠智能、更多的場景,這是亞馬遜Alexa相比谷歌Assistant和蘋果Siri的優勢。而在這方面做得更好的反而是國內的企業。前文提及的百度DuerOS智能語音系統,不僅僅在家居和手機場景,也在往車載場景進行滲透。

開源與智能:從百度DuerOS與亞馬遜Alexa看車載系統的進化方向

如果從語音助手的角度來看,不久前百度宣佈搭載DuerOS的智能設備激活數量突破一億,可以看出各大廠商對於DuerOS的智能語音相當滿意。Strategy Analytics曾在《2010 年~2023 年全球智能手機人工智能技術預測》報告中預測,百度DuerOS在智能手機語音助理的市場份額,到今年底會達到17%(谷歌Assistant是51%,蘋果Siri是31%),未來有望超過Siri成為全球第二。這也為DuerOS系車載系統往更多場景延伸提供了足夠大的想象空間。

人機語音交互服務有一個完整的鏈條:聽清——聽懂——滿足,車企選擇IT大廠的智能語音系統,無非是希望它們能夠解決汽車不夠智能的痛點。除此之外,百度AI的另一條落地戰線:Apollo自動駕駛開放平臺生態合作伙伴囊括了汽車上下游產業鏈,這也讓DuerOS系車載系統可以在更加整體的層面上對汽車進行全面智能化改造。

比較之下,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DuerOS能夠提供智能車載系統解決方案、完整的服務鏈條和成熟的智能語音人機交互體驗,這也是東風、博泰與DuerOS合作推出WindLink3.0的重要原因。

結語

在最後,我們總結一下車企選擇IT企業提供的第三方車載系統,具體考量是什麼,實際上這份參考列表也不僅僅侷限於車企:

  1. 人機對話要足夠智能
  2. 市場份額要夠大
  3. 銷量帶來的數據分析能力
  4. 從汽車往更多場景延伸
  5. 開源共享的合作精神
  6. 開發與對接的便利性
  7. 整車廠的供應商體系

在Android Auto和Apple CarPlay推出四年後,仍然有用戶在抱怨其系統的封閉性和體驗的落後,亞馬遜Alexa和百度DuerOS則在開源和智能的基礎上為車載系統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除此之外,百度DuerOS在本土化上的特色也許能幫助它打開更多的國內市場,除了中文語音的先天優勢,車載系統最核心的應用還是導航,而外國地圖在中國“水土不服”的毛病依然客觀存在。

IT巨頭往汽車場景的滲透,會加速汽車行業的變革速度,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何在汽車的整體上、在用戶的體驗上,將汽車智能化,則需要更多的考量,從最早的Android Auto和Apple CarPlay,到百度DuerOS,再到最新的Alexa Auto SDK和WindLink3.0,也許我們已經看到了汽車智能化的最佳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