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經驗」在海南:萬寧探索季節性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新模式

在海南省萬寧市興隆開發區石梅灣社區,有個地方每天都很熱鬧,那就是萬寧市“候鳥人才”志願服務站。

這個由來自全國各地老年人組成的民間團體,除了組織各種公益活動之外,還有153名志願者積極參與矛盾化解、個案維權等,創建平安社區、和諧家園。

“近年來,大量‘候鳥’老人秋冬季節性地移居萬寧3至5個月,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矛盾糾紛。我們充分發揮‘候鳥’人才作用,積極探索‘候鳥’人口服務管理新模式。”8月10日,萬寧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楊應龍對《法制日報》記者介紹說,這個城市還通過建立矛盾大調解中心、“三級”調解網絡、“特色法庭”等,構築“大調解”體系,不斷夯實基層基礎,築牢發展穩定基石。

盛夏時節,蚊蟲頻繁出沒。位於興隆開發區僑鄉路的旭陽·雨林海小區,周邊本地居民每到晚上都點燃枯枝雜草,用煙霧來驅趕蚊蟲。當濃煙霧隨風飄散,整個小區都瀰漫在濃霧之中。由於氣味較大,雨林海小區業主們意見很大。

據介紹,此小區業主都是來自內地的“候鳥”,他們循著煙霧來源多次上門協調未果,就與本地居民發生了爭吵,繼而可能發生更大的衝突。

海南雨林海酒店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萬寧分公司黨支部(簡稱“雨林海黨支部”)得知此事後,協同萬寧市旅居人協會黨支部,共同協商解決這起矛盾糾紛。“我們與周邊村黨組織共同出面到本地居民家做思想工作,本地居民保證不再燃燒枯枝雜草,同時我們籌資為村民驅蟲滅蚊。”雨林海黨支部書記高學閣說。

“雨林海黨支部是全市成立的首家非公企業黨支部。”楊應龍說,為了讓每年旅居萬寧市過冬的“候鳥”黨員過上黨組織生活,萬寧市委在萬城鎮、興隆區、山根鎮等“候鳥”集中的地區指導成立了萬寧市旅居人協會黨支部等9個“候鳥黨組織”。

在日常工作中,萬寧通過這些黨組織和“候鳥”黨員發動“候鳥”群體開展志願服務,有效發揮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作用,積極協商化解矛盾糾紛,維護不同人群合理利益訴求,融洽“候鳥”群體和本地居民的關係,增加“候鳥”群體的歸屬感。

2016年3月5日,在萬寧市團委倡導下,萬寧市“候鳥人才”志願者服務站在石梅山莊揭牌成立。

據介紹,這個服務站從“候鳥”成員多種特長出發,組建以石梅山莊“候鳥”人才志願者為主體的組織網絡,參與社會管理事務,開展各種公益服務。目前,服務站駐紮28個服務隊伍,已經註冊登記志願者153人。

“我們已經把這裡當成了第二故鄉,希望通過參與矛盾糾紛化解、法治宣傳、個案維權等志願服務活動,營造穩定、祥和的社會氛圍,為萬寧的經濟社會發展添磚加瓦。”來自青島市的“候鳥”黨員志願者代表李興華告訴記者。

為構築“大調解”體系,近年來,萬寧市委政法委從全市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人社、衛生、行政複議等部門抽調了20名業務骨幹,另聘請兩名專職調解員,在全省首創“多元化”矛盾糾紛“大調解”平臺——萬寧市矛盾大調解中心。

“我們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行業性調解、法律援助、勞動仲裁、行政複議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諸類調解資源集中一起,實現調解資源的科學整合,調解機制的銜接聯動,快捷有效地預防化解矛盾糾紛。”楊應龍說,近兩年來,成功調解矛盾糾紛案件200宗,接待群眾法律諮詢2000多人次。

記者在萬寧市矛盾大調解中心看到,這個中心設有受理處、政法委執法監督協調室、人民調解等共12個窗口,大廳牆上懸掛著工作指南和聯繫電話,“依法調解,為民解憂”的錦旗格外惹人注目。

“每一面錦旗的背後都有一個感人的調解故事。”調解員岑居能舉例說,姚某、鄭某到萬寧出差,二人在神州半島溺水意外死亡。事故發生後,死者家屬20多人從外地趕來,情緒激動,多次信訪。中心工作人員主動介入,加班加點,對家屬進行安撫,在各部門聯動調解下,雙方達成協議。

記者注意到,這個中心大門就面對信訪接待室,對待信訪事件,可以第一時間介入調解,力爭做到“小矛盾不出村,中矛盾不出鄉鎮、大矛盾不出市”。

記者手記

面對當前“候鳥”糾紛、旅遊糾紛、徵地拆遷等新型民生類社會矛盾糾紛凸顯狀況,如何找到化解良策?萬寧市各級政法綜治部門一直在行動。

記者在採訪中注意到,作為“候鳥”人群較為集中地區,萬寧市創新“候鳥”人群服務管理工作模式,通過設立“候鳥人才”志願服務站、“候鳥”黨組織,為“候鳥”群眾提供一個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修養、自我提高的平臺,推動小區矛盾糾紛調處工作,持續提高“候鳥”群眾的安全感、歸宿感和幸福感。

楊應龍告訴記者,萬寧市還通過建立矛盾大調解中心、特色法庭、基層調解網絡,聘請專職調解員、調解專員,形成合力化解社會矛盾,讓“調解種子”撒滿地、“調解之花”處處開、“和諧之果”大豐收,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萬寧樣本。

編後

風從海上來,潮起海之南。《法制日報》記者近日深入海南6個市縣,探尋海南如何取“楓橋之石”,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新時代“楓橋經驗”海南升級版,梳理“楓橋經驗”在海南各地的鮮活實踐。

從海口的“三調聯動”到陵水“專職人民調解員+網格員化”,從三亞的“法律診所”到儋州的“‘三位一體’新機制”,從瓊中的“訴調對接”到萬寧的“候鳥人口服務管理+大調解中心”。“發動和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矛盾不上交”的精髓一以貫之。

今年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年,如今又迎來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重大發展機遇。海南始終與時俱進,因地制宜,續寫新時代“楓橋經驗”海南新篇章,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瓊州大地深深紮根、開花結果,著力提升城鄉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走出一條長治久安之路。

本報“楓橋經驗”在全國——海南創新樣本系列報道到今天告一段落,接下來,本報還將繼續刊發“楓橋經驗”在全國欄目稿件,展現北京創新實踐所取得的成績,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