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萬寧:後 安 早 市

盛夏凌晨2點許,夜空星光閃爍,晨風輕拂,空氣新鮮,一公里長的後安鎮興安大街,已是人來車往,熙熙攘攘,農夫車、摩托車載著海鮮、瓜菜從不同的地方朝農貿市場開來。街道兩旁的鋪面眨著疲憊的燈光,有的店主正忙著熬粽子,有的煮福團,有的炸蝦餅,有的調製後安粉條,有的殺雞宰鴨,有的煮飯燉肉,有的製作糯米粑……這些場景告訴你:後安早市開始了。


後安早市自宋朝已經形成,但是,那時候人口稀少,交通不便,流通渠道不暢,後安早市沒有那麼熱鬧。現在,由於人口增多,物質豐饒,交通方便,流通渠道拓寬,來後安早市買賣的商人越來越多,商品也越來越豐富。

人們在市場上腳步匆匆,採購的客商像獵人一樣在街頭、路口等候,捕捉目標。如果有好的海鮮產品上市,他們便攔住農夫車或摩托車,或抓住漁民的扁擔、籮筐,講價還價,只要雙方情願便很快成交,把海鮮買下拉走。

萬寧:後 安 早 市

海鮮—拍格攝

此刻的市場,一輛輛載著海鮮、瓜菜的農夫車開進來,人們一次又一次蜂擁過去,搶著講價格,挑選魚蝦,把農夫車圍得水洩不通。整條街道上集市的人群一堆挨著一堆,繁雜喧囂的交易場面。

萬寧:後 安 早 市

後安早市—拍格攝

後安鎮農貿市場的攤位建成“匚”字型,攤位上有瓜菜、海鮮、肉類等各種各樣的農副產品,商品分類擺放,整齊有序,便於經營者操作管理。市場上叫賣商品價格的聲音不絕於耳,瘦豬肉34元/公斤,排骨40元/公斤,後安鯔魚36元/公斤,長棘銀鱸35元/公斤,籃子魚32元/公斤,鰳魚28元/公斤,對蝦38元/公斤,苦瓜4元/公斤,絲瓜3.2元/公斤,茄子3元/公斤,豆角3.6元/公斤,青瓜2.9元/公斤……後安菜農凌晨2點鐘就下地摘瓜割菜,3點鐘就挑到市場交易了,這樣的瓜菜鮮嫩,物美價廉,深受外地菜商的青睞。

在海鮮攤點,交易更是活躍。漁民從港北小海里捕上的和樂蟹、後安鯔魚、長棘銀鱸、鰳魚、黃鰭鯛、籃子魚、多鱗喜、紫紅笛鯛、三刺魨魚、對蝦、沙蟲等叫不出名的魚蝦,成為市場的搶手貨。不少魚販子在市場裡擠來鑽去,看上鮮活的魚蝦,誰都搶著要買,只要價格適合便將整籮魚蝦買下。

萬寧:後 安 早 市

後安海蝦—拍格

港北小海盛產和樂蟹,在興安街有幾個攤點銷售。竹籮裡肥美的和樂蟹,每隻重量在4~9兩之間,價格每公斤110元,銷路很好,大多數的和樂蟹都是銷往內地大城市,所以在本地市場上並不多,但前來購買和樂蟹的魚販子不少,眨眼功夫,幾籮筐的和樂蟹被買走了。

萬寧:後 安 早 市

和樂蟹—拍格攝

在家禽攤點,擺賣著幾籮筐海鴨,每隻海鴨重量約1.2公斤,單價在25~30元之間,產品主要銷往島內各酒店、賓館。這些海鴨來源於後安鎮養殖專業戶翁永清飼養的,他還扶持港北小海沿岸居民飼養海鴨。發展規模越來越大,每天都有幾百只鴨子供應市場。

後安粉條湯久負盛譽,在後安墟隨處可見經營後安粉湯的食店。各食店在桌上提前擺好十幾個大粗碗,碗裡已備好了粉條,大鍋裡肉骨湯在沸騰,只要把滾湯倒在碗裡將粉條燙兩次,加點蝦餅、肉絲、蔥花、胡椒粉等,再倒一勺滾湯,一碗後安粉湯便可上桌,粉條軟而滑,湯甜、滑舌、可口。

市場上吳氏家族製作經營的後安粉湯在當地人心中頗有地位。他們用當地生產的糯米和大米按比倒滲在一起磨成粉末,選用後安小蝦拌米糊炸成蝦餅,選擇後安海邊飼養的黑豬骨頭熬湯,用瘦肉和豬粉腸、豬肝、豬肚等內臟作為肉絲並配料,加上祖傳工藝享飪,製作出湯甜粉滑可口芳香的正宗後安粉條湯。據說他們是祖傳的手藝,從宋朝開始經營,世世代代都是靠後安粉條湯過日子。

後安粉條湯味道鮮美,經營後安粉條湯的生意一路紅火,這樣的生意不需太多人手,製作簡單,成本低,銷路好,方便做生意人享用。趕集的人們辦完事後,便到店裡吃一碗後安粉條湯,幾分鐘功夫吃完便走;也有一些人,點上一杯白酒、一碗粉條湯便喝起來,津津樂道;有的人將粉條湯打包帶在車上吃;有的人打包在攤位上邊吃邊做生意;有的人打包回家給老人和孩子。後安粉條湯在海口、三亞甚至更遠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吃到,自幾百年以來一直長盛不衰,也給後安人帶來一筆可觀的經濟收入。

後安鎮是魚米瓜菜之鄉,商品繁多,價格便宜,品質好。後安糯米粽子、大長粑、粑仔湯、粑條湯、煎堆、甜酸瓜花、蘿蔔花等小食,都讓人垂涎三尺。後安人制作的菜刀、鉤刀、鐮刀、膠刀等鐵器名揚海外。生產的各種各樣的木、竹器傢俱等農副產品都是農民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後安鎮盛產的海鮮、瓜菜和利器遠銷島內外,刺激了農民的種植熱情,拉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後安早市在凌晨開始,天亮不久便漸漸散去,儘管天天集市,也不影響農時。後安人把早市當作生活的重要內容,每天都要上市購物,然後吃一碗後安粉條湯(當地人稱為“做早”)。他們勤勞樸實,乾掉一碗後安粉湯便下地幹活去,形成一種鄉村生活習俗。

然而,改革開放以前,後安墟僅有一條狹窄彎曲的街道,沒有路燈,一碰到開市,汽車就難以通過,人們趕集都是手拿走馬燈、煤油燈或手電筒,象螢火蟲一樣遊動,貿易很不方便。如今,歷史的車輪在它的行進中,已經把那空空窪窪的街道磨平,把那種蒼涼、陳舊、落後的景象抹去,換來的是一幅街道寬廣、市場繁榮、鄉村和諧的鮮活畫圖。

(2003年5月寫於萬城)

萬寧:後 安 早 市

1992年9月鄭立堅採訪紅色娘子軍首任指導員王時香留影

鄭立堅,筆名:拍格,男,漢族,海南省萬寧市人,大專文化,中共黨員,助理工程師,供職萬寧市委黨史研究室。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海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海口市作協第六屆理事、海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萬寧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太陽河文苑》主編。1985年開始文學創作,著有散文集《山海之間》《天地之間》巜花的況味》,編輯出版《萬寧民俗》,多次獲得文學和書法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