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長壽的皇帝,他喜歡下江南

中國古代有個最長壽的皇帝:乾隆(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他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永昌,在位60年,之後又做三年零四個月的太上皇。如同年號一樣,他是中國歷史上的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壽命最長的皇帝。

中國最長壽的皇帝,他喜歡下江南

弘曆文治武功為重,推崇漢學,勤於朝政,在位期間的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鼎盛時期,漢學在這期間得到了卓越的發展。愛新覺羅·弘曆,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歷經康、雍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之上,又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快速穩定的發展,他注重民間藝術的發展,如中國京劇就形成於乾隆年間。乾隆十分重視社會與民眾的穩定,關心受災百姓,他在位期間五次普免天下糧稅,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大眾的負擔,且重視水利修建,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的大作用,使得清朝的國庫日漸豐盈。

中國最長壽的皇帝,他喜歡下江南

乾隆時期的中國版圖

乾隆文治武功卓越,親政愛民,多次巡視江南,其中乾隆下江南之說有較多爭議。

乾隆下江南其實並非坊間流傳或影視作品中所寫為尋花問柳,南巡反而是康乾鼎盛的重要原因,據乾隆四十九年的御製《南巡記》中所記,乾隆下江南前後共有六次,康熙帝當年也有六下江南之事,乾隆分別於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六次巡幸江南,重點為江浙等地。六次南巡基本上是蠲賦恩賞、觀民察吏、巡視河工、加恩縉紳、閱兵祭陵、培植士類等。

中國最長壽的皇帝,他喜歡下江南

乾隆南巡圖·騎馬像

【第一次南巡】行程往返共計5800裡,歷時有五個多月

乾隆十六年正月(1751年),乾隆第一次南巡江浙,以督察河務邊防、瞭解民間疾苦、考察官方戎政、以及奉母遊覽為主。期間歷經直隸、山東、江蘇清口杭州、與南京,曾祭祖、閱兵,參觀工業與織造。同年的五月四日,才抵達北京圓明園。

中國最長壽的皇帝,他喜歡下江南

【第二次南巡】歷時三個多月

乾隆二十二年年正月(1757年),乾隆開始第二次南巡。曾到天妃閘、閱龍木、仲淹高義園,歷經徐州、曲阜一帶,期間閱視堤工,改建堤壩;四月二十六日,再次回到北京圓明園。

【第三次南巡】歷時五個月

乾隆二十七年正月初二(1762年),乾隆第三次自北京啟程南巡。此次南巡,正值直隸、安徽、山東等地受災,乾隆到達時免去了受災地方的賦稅,並且又從國庫撥了許多物資款項用來賑災。接著去審查前兩次出巡命令修建的工程的進度,期間對兩淮的鹽商加以賞賜,影視劇《戲說乾隆》中的許多故事即是參考了這短時間的事蹟。過杭州之後,乾隆到海寧閱海塘、檢閱福建水師;再次巡視織造機房和拜祭明太祖事項。回京時又再次檢閱徐州河工。同年的五月,乾隆到達涿州,又是賑災免賦,之後才返回圓明園。

中國最長壽的皇帝,他喜歡下江南

【第四次南巡】

乾隆三十年正月(1765年),乾隆開始了第四次南巡。這一次的南巡無論在時間、路線與行程上均與第三次南巡相似。

【第五次南巡】歷時4個多月

乾隆四十五年正月十二日(1780年),弘曆自北京出發,這是第五次南巡。據載乾隆這一次南巡的主要目的是“省方觀民,勤求治理”。途中,他多次下旨,免去直隸、山東等地應徵地丁錢糧的十分之三;凡是老民老婦,均是加恩賞賜;又去山東祭祀了孔子,沿途派官員祭祀曾經已故的興建河工的官吏,之後,他又在杭州、江寧等地閱兵,再一次拜謁朱元璋孝陵。直到五月九日,才班師回京。

中國最長壽的皇帝,他喜歡下江南

【最後一次南巡】歷時3個多月

乾隆四十九年正月二十一日(1784年),弘曆開始了最後一次的江南之行。再次減免所經地方的地稅錢糧;准許各地曾經犯案文武各官的案子重核,倘若沒有案子的,可以加一個等級,隨後再次拜謁孔子廟,視察江浙境內河務工程;期間再一次派官員祭明太祖陵。四月二十三日,終於返回京師。

中國最長壽的皇帝,他喜歡下江南

乾隆武功繁盛,在平定邊疆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完善了對西藏、新疆的統治,並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了最大化。弘曆在位的晚年開始有些奢靡,曾出現過嚴酷的文字獄,同時閉關鎖國政策也達到了最高峰,迫使中國和西方的差距慢慢拉大,這也是為何乾隆之後的清朝開始走向下坡路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